在错误的道路上,后退就是进步。 ? 歌 | 朴树《清白之年》 文 | 讲故事的叶希 2006年,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镇上出了个大新闻:镇上的中学出了一个省文科状元!考上了北京大学! 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镇,在一夜之间轰动了整个省。 一个环境一般,教学资源一般的小镇中学,出了一个文科状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人说是运气,也有的人说是文科状元命好。但我一直想告诉他们:不是的!只要是在上学路上见到过他的人,都不会说出他成为省文科状元是运气这样的话来。 而我,就是众多的在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经常见到他的人。 每次见他,他手里都拿着小卡片或者书和笔记本,飞快地走着的同时,时不时瞄一瞄手上。我们不知道他在背什么,但每次见他,他都在背书。 后来校庆时他回来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高三的那段时光,他说,他整个高三,没有一天的睡眠是超过5个小时的,凌晨背单词怕自己困,就用冷水洗脸,在房间里拿着书走来走去的背。 周末也按时到校,一个人在教室里刷题,整个人就像一根琴弦,紧紧地绷着。他从来没有觉得原来人可以对自己这么狠。 “如果不是对自己这么狠,今天站在这里演讲的人就不是我了。”说完这句话,他微微地笑了笑,“如果你想得到,就必须压迫自己,激发自己更大的潜能。没有逼过自己,你怎么知道你不行呢。” 我对此深表赞同:如果不逼一把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Part.1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这是我看《皮囊》这本书记住的句子,而将这句话贯彻到底的人是朋友的哥哥。 朋友的哥哥A君,在我眼中算是个传奇人物,为啥呢?因为他是那种看着在妥协,其实却一直向前的人。 A君参加高考的时候就没我那个学长那么厉害,一下子就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因为父母觉得他考的还行,就打发他去大学报到了。他去呆了两周觉得不行,就退学跑去复读了。 第二次高考他终于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并且成了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的学神级人物。别以为他光会念书,在其他方面,他做的也非常好,而且还交了女朋友。 大学毕业后,他找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月薪1W+,那个时候刚毕业就能有这么高的待遇,可见他的优秀程度。 但问题在于,这份工作在上海。女朋友的父母觉得,那么远的地方,你去了我女儿怎么办?要么放弃工作,要么分手。 于是A君妥协,找了一个还行但离家近的工作。结婚后,他瞧来瞧去,觉得自己还应该干点啥。就算工资也能养活家,但总觉得这种生活太安逸了。 他学的专业是那种在小城市派不上用场的,于是他决定从头学点新东西。每天下班后哪都不去,回家就抱着大头书啃。啃了一段时间,他就搞起了副业。主业和副业让他忙得脚不沾地。 别人问他:你干什么这么拼? 他说:我怎么样都行,但我不想我的妻子我的爸妈我的孩子受苦。 听完这个故事,我忽然想起《皮囊》里还有一句话:我始终接受不了,活得这么轻盈,轻盈到似乎没活过。 最怕这种“狠人”,说要上想上的学校就上了,说放弃工作就放弃了,说要重新开始就重新开始了,说不想让家人受苦就绝不让家人受苦…… 但说实话,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种说做啥就做啥的人呢? Part.2 如果做不到狠就惯性努力。 我们很多人,心里都住着另外一个自己,每天就只想懒洋洋地躺着,啥都不想干。 勤奋的自己说:哎哟,我必须要去做什么什么了? 懒洋洋的自己就跳出来:哎呀,何必呢!不急不急的! 我们似乎永远都做不到对自己“狠”,这么一想,似乎只能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不是的。有的时候,我们想要的东西,可能离我们很遥远,但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那么一点点,说不定有一天就可以实现了!每天努力那么一点,就是所谓的惯性努力。 我的闺蜜就是惯性努力的典范。她无论做啥事之前,心里都没底,但是她总觉得只要他惯性努力,就能做到! 她想搞个教育机构,别人都觉得一个姑娘家家的,搞什么教育机构,好好当老师不行吗?但她就不,觉得要是不试试看,自己肯定要后悔。 于是就去做了,刚开始的时候,做的确实不好。但她就每天努力那么一点点,现在教育机构也搞得风生水起的。当初那些劝她的人,一提起她,就说“看看人家孩子”。 那怎么才算是努力呢? 最近老能看到这种文章“你的舒适圈正在杀死你”“逃离舒适圈”等等,就好像只有跳出那个圈子,你才算努力,你才算有所作为,不然就是混吃等死。 但是我们一定得跳出舒适圈吗? Part.3 我们一定要跳出舒适圈才算努力吗? 今年很流行的一句话是“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但我想问你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 是因为你觉得你有一个你特别想实现的理想,必须要跳出已经积累了努力才得到的舒适圈? 还是只是那些自媒体不断的贩卖焦虑,让你觉得不跳出舒适圈好像就是在“犯罪”一样? 如果你是为了想要实现的梦想,我觉得你可以拼一拼,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别人的原因,才让你有了这样的想法,那我觉得没必要。 我爸退休之后,总是闲不下来,总想着要干点事。 然后他就跑去搞投资,因为别人告诉他:就算有年纪了,但还是要努力,要开启事业的第二春。 我们劝了,毕竟他又不懂啥投资,这种盲目的投资行为简直就是给别人送钱。但他怎么说呢?他说他有靠谱的投资顾问。每天东奔西跑的,忙得连家都成了宾馆。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每天晚上都焦虑得睡不好,人也累瘦了一圈,但投的一点钱最终还是打了水漂。 经过这次投资失败,他终于开清了:不清楚努力的方向时,越用力就越让人觉得可笑。 所以他又拾起了放下很久的中国画和书法。过年的时候,就去集市上给人家写对联,赚的钱虽然不多,但他很开心。 他画的国画和书法作品,还上了书法协会的作品集啥的。然后他就更加努力地练习国画和书法,还跟别人斗画,精神状态特别好。 我爸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如果方向不对,再努力也没用! 那我们到底应该待在舒适圈,还是应该跳出舒适圈,对自己狠一点? 我认为,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努力,才是最有效的努力。 但这里的舒适圈,不是指每天都很悠闲的那种舒适,而是你通过一定的努力才形成的,让自己有一定的舒适资本的舒适圈!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努力,也就意味着,你要让将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再提升一个层次! 跳出舒适圈,也并不是不行。但在跳出之前,先要确定自己的方向,只有有方向的跳出,才有可能会成功。并且,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就像A君一样,在跳出自己舒适圈之前,他已经做好了足够多的准备,而且,他用对家庭的责任给自己压力,所以他才能跳圈成功。 如果没有做好跳圈的准备,还是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惯性努力,这样也挺好的,不是吗? 这就是生活,我们没必要为了别人的一些说辞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 如果想有不同的作为,就对自己狠一点;想呆在自己的舒适圈,成为自己那个圈子里的拔尖的,那就惯性努力;想做一个快乐的肥宅,就别管别人的目光。 我做事的一个标准就是我爸妈不嫌弃就行了,至于其他人,爱怎么滴怎么滴吧! 遵从自己的内心才是最重要的! — The A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