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京与蔡卞的书法

 飞虎catzbc 2019-08-22

蔡京与蔡卞的书法

泉南书院-头条号 2019/7/1716:25

文/林英明

蔡氏家族可为书法世家,在蔡襄之后,其堂弟蔡京与蔡卞当时也以书法名世。他们比蔡襄小三十五六岁,可谓后辈了,可小时皆随蔡襄学书法。他们生逢其时,恰好碰上了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的宋徽宗赵佶当朝,因此他们在仕途上颇得宠幸。尤其是蔡京,由于他贪腐成性,在北宋徽宗朝曾被臣民列为“六贼”之首。但宋徽宗赵佶或许是喜欢他的书法,对他宠信有加,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风潮,徽宗虽迫于情势,不得不将其降黜或外放,以抚民意,但总是很快就又让他官复原职。

蔡京,(1047-1126年)字符长,(亦作元长),也为兴化仙游人。乃当时书法家蔡襄的堂弟,其弟蔡卞为王安石女婿。兄弟俩同登宋熙宁三年进士及第。蔡京从小就有“才子蔡"的美名,四岁时《岳阳楼记》倒背如流,23岁考中进士,书法潇洒俊逸,自成一体,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蔡京与蔡卞的书法

从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被加封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起,到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罢其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就是当朝第一宰相的官爵止,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蔡京先后被四次罢免,又四次起用。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崇宁元年(1102年),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但他贪腐成性,人品不好,被列为北宋权相之一。为官时蔡京也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直至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

蔡京最大的才能来自他的书法,据有关史料记载,有一年夏天,有两个当朝的官吏为献媚奉迎蔡京,不停地用扇子为他扇凉。蔡京一高兴便要过扇子,在上面题了两行杜甫的诗句。没想到,几天之后,这两个官吏忽然阔气起来,一问才知道,他们的扇子被端王花两万钱买走了。两万钱,大约相当于当时一户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销。而这位端王,就是以后登上皇位的宋徽宗。由此可见,本身就是书法家的宋徽宗是何等喜爱蔡京的作品。

蔡京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形似米南宫,字势豪健,痛快沉着。坊间有一说法:宋人原排宋四大家为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水浒传》里似也记此一笔。后因蔡京以贪渎闻名,朝野没有好名声,人们将蔡京换成蔡襄。这是明清以来的一种说法,是否无稽之谈,难有最后定论,应有待于宋代文献的确证。

蔡京的书写风格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较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宋人书法“尚意”,一变唐以来“尚法”的传统书风,注重个人风格与个性的表现。因而他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士庶学其书者甚多。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如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这自然是坊间传说,无从考据,但似也可见出他于其时的书法地位。

蔡京还有个本事,就是善作诗词歌赋。但他的本领显然用错了地方,他把艳词丽句用来为皇上歌功颂德,虽能图得一时的荣华富贵,可却落得个千古骂名。

北宋亡国,史上有一说法,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宋徽宗宠用蔡京、高俅等奸臣的结果。而宋徽宗昏聩无能,荒淫无度,最后和他的儿子钦宗成为金兵的俘虏。当时已经八十岁的蔡京自然也未能幸免,被充军三千里。靖康元年,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往岭南儋州(今海南省)。蔡京一路南徙,百姓一路痛骂,没有一个人卖给他任何食物。蔡京饥饿难耐,抚今追昔,痛悔莫及作《西江月》词一首:

“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番成梦话。”

蔡京此时悔之已晚,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据说被埋进了专门收葬无家可归者的漏泽园中。(《东都事略》卷一O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

蔡京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等。

蔡京与蔡卞的书法

蔡京与蔡卞的书法

蔡京与蔡卞的书法

蔡京与蔡卞的书法

蔡卞(1048-1117年),字元度,北宋宰相、书法家。他为蔡京之弟,自幼聪慧敏悟,智商超群,能把《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倒背如流。宋熙宁三年(1070年),他时年22岁,与24岁的兄长蔡京一同赴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参加朝廷的开科取士,结果,兄弟俩中了同榜进士,从此二人同朝为官数十年。

蔡卞居官时竭力支持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因而受到王安石的器重,并招他为婿。蔡卞的最高官位为枢密院事。他与兄蔡京在政治上多次发生分歧,也受到蔡京的诋毁,曾几度沉浮。1071年,他在授任江苏江阴主簿时,同情百姓疾苦,断然开仓借粮,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并免除农民的高利贷。1086年他任礼部侍郎出使辽国,不亢不卑,受到厚礼相待。在他以龙图阁待制知宣州、江宁及扬、广、越、润、陈等五州时,经常有贸易的奇珍异宝,从自己管辖的港口出入,他却一毫未取,为官清正,不贪荣禄,与兄蔡京有本质的区别,然而世人因其是蔡京的弟弟而贬之。

《宣和书谱》说蔡卞:“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笔势飘逸,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说明蔡卞在书法上有颇深的造诣,在北宋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后世因蔡京的缘故而鄙薄蔡卞的书法。

刘拯,安徽南陵人,与蔡氏兄弟同榜进士,初为常熟知县,有善政,深受百姓称赞。元丰中为监察御史,历江东淮西转运判官,提点广西刑狱。《宋史·列传》及宋之后历代《南陵县志》均有记载,评价颇佳。刘拯不惧高官蔡京,敢与其争斗,被蔡京列入“元祐奸党",因而受到贬官。但刘拯与蔡卞、贾易等人政见相同,所以交往甚密。元祐二年(1087年),刘拯任广西路刑狱公事时,随同的父亲刘士安去世。为了祭奠父亲,他在家乡南陵丁忧期间,邀请了自己的好友蔡卞为其父撰写墓志铭,又请了贾易题写篆盖。

1977年,南陵县石铺乡兴修水利工程施工中,无意挖掘出刘士安墓,出土了此石刻,且保存十分完好。石刻全文606字,共29行,阴刻于宽89厘米、长105厘米、厚12厘米的石碑上。从布局上看,除前4行和尾3行外,中间的22行,每行均22字,采用字体大小搭配,行草结合,错落有致,排列精妙,严谨中求奔放,整个部局规整而不呆滞;从书法上看,其笔势飘逸,姿媚豪健,瘦硬挺拔,洋洋洒洒,虽经刻石,然而风貌犹存;其文笔甚为精彩,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蔡卞留下的墨迹很少,除《刘士安生平碑刻》外,还有山东泰山灵岩寺的《圆通经碑》、河南登封少林寺的《面壁岩题字》。此外故宫博物院藏的《雪意贴》,日本出版的《书道全集》收集《熊本神道碑》拓片等。

蔡卞不单是北宋朝廷命官、著名书法家,而且是广闻博学、满腹经纶的学者,他对天文、气象、农作物、地理、国家法典等都颇有研究,著有《毛诗名物解》20卷,与他人合著有《宣和书谱》20卷、《宣和画谱》20卷、《神宗实录》等。

《墨林快事》称其书,书法圆健遒美,晚年所书有兼人之力:“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其书法代表作有《雪意帖》《致四兄相公尺牍》等。《雪意帖)是其行草代表作。其入笔不一,丰富自然,各取其态。笔法纯熟,撇处可见王羲之笔法。结体随字而不一,神采奕奕。章法自然错落有致,书体与米芾、蔡京相似。

在二王书风的感染下,宋人书法一派“帖意”充斥书坛,信札书法尤其盛行。但是,蔡卞却是个特例,蔡卞擅行书,又长于大字,受柳公权、李邕影响较大。其人不光精于“帖”,且善于“碑",所作之字,神气充腴,稳重含蓄,风度典雅,有晋人之潇洒,唐人之法度,又有宋人之灵展。

《铁围山丛谈〉记载了书法大家米芾对他的评价:“鲁公(蔡京)一日问芾:今能书者有几?芾对曰:自晚唐柳氏(柳公权),近时公家兄弟是也!盖指鲁公与叔父文正公尔。”此文正公,即是蔡卞。

蔡卞的《致四兄相公尺牍》,此卷蕴含禅机,筋脉舒展,神闲气清,韵致婉润,风雅纵逸,精神传世。蔡卞尚意,“颇得笔法”,人们还可从其流传下来的《孝女曹娥碑》、泰山石刻〈楞严经偈语碑》等代表作品中得以窥见。在灵性之追求中,颇得笔法的蔡卞,与自出新意的苏轼,高视古人的黄庭坚,萧散奇险的米芾一样,都在力图表现自己作品标新立异的姿态,讲究笔墨情趣,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给人一种精神自由的审美意境。

蔡卞另一名作《题唐玄宗鹡鸰颂》亦为世所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