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医学,医之圣学

 悦草盆 2019-08-22

否极泰来!

一个中医的时代正在来临!

自信中医,中医自信!

扶阳,医之圣学!

中国,医之圣地!

—— 德道扶阳学堂

点击上图放大细看

在这棵德道扶阳树上,树干是卢铸之扶阳医学。树根是道原。道生一,恒一而止,道是中华的根文化。树枝是西医、仲景、郑钦安。分枝就是中医各大流派。

在这棵德道扶阳树上,卢铸之以“一”立极,以“一气先后生立”为旨归,以“一气疾病机理”为揆度,以法演道,重续太古断层的道原,还原了千年失传的中医。卢铸之心法,一气先后生立,是扶阳心法,更是中医心法,亦是道原心法。

故曰树干,卢铸之医学也;故曰卢铸之,医之圣者。

·  一棵德道扶阳树,囊括了医学的全貌!

·  一棵德道扶阳树,统一了中医各大流派!

·  一棵德道扶阳树,流露了卢太师扶阳真谛!

·  一棵德道扶阳树,彰显了“扶阳,医之圣学”也!

一 / 一棵德道扶阳树

             囊括了医学的全貌  

治病无高下之分,以治好病为结果;

医学有层次之别,因为破译生命的高度和角度不同。

在这棵德道扶阳树上,西医不是树干,而是树枝。

尽管西医是主流医学,因为西医侧重研究形病和质病。根据生命“形、气和神”三大层次和结构,病分形质病、气病和神病。治形质病,在中医而言,就是下工、粗工。

西医,在中国当然、依然还是权威医学,现在谁也撼动不了!

尽管西医破解形质病达到极点、极致,但是对形质病的深入和疗效也遇到了瓶颈。因为西医这个瓶颈是研究生命的层次上出了问题,而这个瓶颈的解决之道,却在中医这里。

五千年前,中医就破译了生命“形气神”三大层次的奥秘,生命是一个“形气神”高度统一的,而且是“气占主导、气养形神”的人体结构。

关于西医对形病和质病的手术和检查,对于中医而言,确实是短板。

因为中医没有利用现代科学和科技进一步研究形质病,这是中医必须逾越的一道门坎。

对形质病的仪器诊断、解剖手术,不是西医的专属。中医要利用现代科技,在“气和神”的统帅下,在西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形质病,突破西医发展的瓶颈,补上“形质病”的这一中医短板,而更好发挥“治气、治神”的中医长板。

大道至简,中医亦至简!

· 万物道生德养,这是中华文化的宇宙观和生命观;

· 生命由“形气神”构成,这是中华医学的生命结构;

· 气养形神,这是生命的奥秘,也是中华医学的生理;

· 气病则形病和神病,这是中华医学的病理;

· 以气医形神,这是中华医学的医理。

因为西医没有中华五千年“吾道一以贯之”的“道生观”和“道治观”,所以西医没有从生命“形气神”的结构来破译疾病,西医的发展亦遇到瓶颈。

因为中医认为形而下者谓之器,而注重形而上者谓之道。故中医弱于形病。形气神是高度统一,形敝则气损、神亦伤。因为弱于形病,所以也制约了中医的发展。

病有三种,也只有三种,即气病、形病和神病:

· “一气先后不能生立”,则气病。先天不立,则无以生长壮老已,后天不生,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 气不养形,则形(质)病。形病则遣治气、治形之药。气不化生则质病,合称形质病;

· 气不养神,则神病。神病则遣治气、治神之药。

西医和传统中医都要回到“一”的生命的本原,要站在“一气造化、”“一气养形神”的高度来统一中西医。

天下医学,以一医之,以一统之,一言而止。


二 / 一棵德道扶阳树

             统一并定位了中医各大流派  

中医本来就是道原文化的发明和创造。

道原文化的断层,直接导致“治之极于一”的理法方药脉失传,从而中医的理法方药脉不能“一”以贯之。

本来是演绎“道”和“一”变化的“阴阳五行”,因为“以一立极”、“治之极于一”的中医理法失传,“阴阳五行”反而成为中医学说来指导中医临床,至此,中医言必阴阳五行。“于是,中医的发展不能“一”以统之,而出现了各大流派,出现百家争鸣而难以统一的局面。

“阴阳五行”,象数也。中医借“阴阳五行”之象数,来演绎“一”的变化,这就是“一”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阴阳五行”之至理,“一”也,“道”也。

在这棵德道扶阳树上,仲景伤寒金匮后,中医流派虽然百花齐放,如金元刘完素的寒凉派,张从正的攻下派,李东垣的补土派,朱丹溪的养阴派,明清赵献可、张景岳的温补派,叶天士吴鞠通的温病学派,或在某个理上深有研究,或在某个法有所创新,或在某类方药有所擅长,但皆没有超越“阴阳五行立法”和“以邪立法”这两个层面。

《卢铸之心法:一气先后生立》书中论述:“非扶阳医学要统一中医各大流派,非扶阳医学要统一天下医学,而是卢太师破译了生命“一气先后生立”的运行奥秘,“一气疾病机理”囊括了中医全貌,界定了中医各大流派的层次,重新书写了中医的理法方药脉。”

中医统一之道,“一”以统之。中医各大流派,惟“一”统之。

在这棵德道扶阳树上,卢太师站在“一气先后生立”的高度和角度看天下医学,中医各大流派如同这棵德道扶阳树上的每一个分支而茁壮发展,包括仲景的伤寒和金匮,金元刘完素的寒凉派,张从正的攻邪派,李东垣的补土派,朱丹溪的养阴派,明清赵献可、张景岳的温补派,叶天士吴鞠通的温病学派,甚者包括西医都统一在这条线上的“形病”的分支。


三 / 一棵德道扶阳树

             流露了卢太师扶阳真谛  

卢太师有一份医理遗嘱,是卢太师在去世(1963年)的头一年,给廖维勉等学生讲了“三大医学理要”,刊登在1988年“卢火神医学思想研究会刊”上:

卢铸之医学之理要:

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人身立命,以火立极;治病立法,以火消阴。

无先天而后天不生,无后天而先天亦不立。

师父讲,据廖维勉当时描述,当卢太师讲完“三大医学理要”后,扶案而起,殷切而又沉重的嘱咐道:“千万要牢记”。

· 因为这“三大医学理要”,是卢太师这一生自己对中医传承、研究、发明、创造的提炼和总结;

· 因为这“三大医学理要”,是扶阳医学的核心理念,贯穿扶阳医学的理、法、方、药和脉;

·  因为这“三大医学理要”,是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和发现,道破了千年失传的中医和太古断层的道原。

卢太师的医学理要有三条,也只有三条!如此厚重的一门医学,三句医学理要竟括之。

自卢太师创立这门扶阳医学以来,为何对隐藏着“卢铸之心法”的“三大医学理要”寡见解读?

隐而不传!

庄子有言曰:“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卢铸之卢太师所创的扶阳医学是一门怎样的医学?

·  有从“方药”的层面来解读,因为打开卢太师的临证实验录,满眼皆是姜桂附,以为扶阳就是大剂姜桂附;

·  有从“伤寒六经辨证”的层面来解读,桂枝法、四逆法就是伤寒的桂枝汤和四逆汤的演变,以为扶阳是伤寒经典演绎而来;

·  有从“金匮五脏论治”的层面来解读,扶阳切五脏脉、以五脏立法,以为扶阳亦是出于仲景金匮之要略;

·  有从“法”的层面来解读,卢太师善用桂枝法、四逆法、附子法、附桂法,重点把握太阳关和少阴关,以为扶阳也是属于温补派。因太阳和少阴互为表里,太阳的底面是少阴,少阴在卦为坎位,以为扶阳医学就是以坎立极;

·  有从钦安祖师的“阳虚门和阴虚门”来解读卢太师的医学思想,阴邪盛阳虚,阳邪盛阴虚,阳虚用温补,阴虚用清下。殊不知,卢太师的医学思想与祖师有一道分水岭。卢太师不仅传承了祖师的精华,而且发展了祖师的学问;

·  有从“立法次第”的角度来解读,以为以坎立极,桂枝法宣通,附子法温补,有外邪,桂枝法,有内邪加附子,无邪建中理中,最后填精益肾。所以从表或从上立法,转法转到中,最后转到下,以坎为极地,从而以为益肾填精为收功大法。

卢太师的“三大医学理要”是扶阳医学的核心思想和理念,统帅了扶阳医学的理法方药脉。

为什么没有从卢太师的“三大医学理要”来解读扶阳医学?

因为卢太师的“医学理要”隐而不传,故出现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扶阳医学的现象。

“门外”干脆认为,扶阳医学是“仲景衍生,温补翻版”。因为以上解读和论断没有跳出医圣仲景以及温补的框架。

卢太师所创的扶阳医学是不是“仲景衍生,温补翻版”?

显然不是!

卢太师所创的扶阳医学不是“仲景衍生,温补翻版”,那么卢太师所创的扶阳医学是什么?卢太师的心法是什么?答案就在卢太师的“三大医学理要”之中!卢太师在医训中,告诫学医之人:“学医不应专究方药,尤贵穷理得法。”

为什么按照现在中医的理法难以解读卢铸之的医学思想?

因为卢太师所创的医学,破译的是千年失传的中医和太古断层的道原。

一旦进入卢太师的医学思想,就会发现卢太师为我们开启了三扇大门:

一扇“一气先后生立”的中医大门,还原了“治之极于一”的理法方药脉;

二扇“气养形神”的生命大门,道破了“合于道,全形全神”的生命奥秘;

三扇“生命同源”的大道之门,重续了“无为而成”的道原文化。

——摘自《卢铸之心法:一气先后生立》

卢太师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下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无为之旨,理明之要也。”

卢铸之以法演道,撬开了“巧夺天工,再造性命”的“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  扶阳虽善用姜桂附,但不是用姜桂附就是扶阳;

·  扶阳虽重视坎中一阳,但扶阳不是以坎立极;

·  扶阳虽擅长桂枝法、附子法、附桂法和四逆法,但扶阳不是温补派的翻版;

·  扶阳虽善辨阴阳,善调五脏,但扶阳不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衍生。

老子曰:道生一!

庄子曰:通天下一气耳!

祖师恒曰:人活一口气!

扶阳真谛尽在一棵德道扶阳树中。

扶阳,扶生命这口气也;

扶阳,扶生命一气先后生立也。


四 / 一棵德道扶阳树

             彰显了“扶阳,医之圣学”  

不学诗,无以言。不知扶阳,无以医。

因为认识生命的高度和角度不同,所以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医学。

·  西医从解剖和实验入手,利用现代科学和科技,发现了生命关于形质疾病的规律,而构建了强大的西医体系。

·  医圣仲景创辨证论治为先河,著以研究外邪、以六经辨证为主的《伤寒论》和以研究内邪、以五脏论治为主的《金匮要略》。仲景一是以邪立法,二是以后天之六经、五脏立法。

·  天士的温病学,壮火的热病说,攻下的攻邪说,以邪立论。

·  温补派既以邪立论,又以后天气之肾气立论,寒邪需温,肾气虚需补。

·  补土派以后天气之脾胃立论。

·  郑钦安祖师确辨阴阳,以阴虚门和阳虚门统一天下医学,卢太师尊钦安祖师为仲景后第一人也,咸尊郑钦安为“火神派”鼻祖。

·  卢铸之太师以“道生一”的“一”立极,以“一”贯医之理法方药脉,以“一”医天下,以“一”统天下医。卢铸之站在“一气先后生立”的高度创立了扶阳医学,从“一气疾病机理”的角度融合天下医学,还原了“理法方药脉一以贯之”千年失传的中医,重续了“与天地合一,与道合真”太古断层的道原,从而创立了一门“巧夺天工,再造性命”的神奇而神圣的扶阳医学。

卢铸之站在“一气先后生立”的高度贯穿了中医的理法方药脉,统帅了中医“切脉、辨证、立法、遣药和处方”等五大临床实践,统一了“短期、中期、长期”的三大疗效。

卢永定师爷讲:“卢铸之每一个方都是有理有法,每方都是法。”

卢太师每一个方的背后都是一幅幅“一气先后生立”的气机图,而不是桂枝法加什么药、附桂法加什么药、附子法加什么药。如此,亦同背方套方一样,套法而已。

中医,道之法也。

何谓道?不知道生,不知德畜,中华的道原文化断层了。

何谓合于道?不知道,不知合道,不知得道,中医之理失传了!

何谓顺道执一?不知诸法本源,不知本立道生,中医之法失传了!

何谓神用无方?不知阳正卫外得一,不知阴主归藏用一,不知先后生立守一,中医之方失传了!

何谓生命同源?不知其“源”,不知用其“源”,中医之药失传了!

何谓度道原?不知先后二天,不知先后天脉法,中医之脉失传了!

切脉是切一气先后生立,28脉和五脏脉是在一气先后生立的运行中形成的脉象。辨证要辨气、邪和病。辨气,辨气之先后;辨邪,辨邪之内外和阴阳;辨病,辨病之虚实、阴虚阳虚和形病气病神病。顺“一气先后生立”的气机运行而立法、转法、变法,按“一气疾病机理”而遣药处方。

不知阴阳五行,难解中医;

不知一气先后生立,难明扶阳;

不知“一”,难知“道”。

中医言必阴阳五行。

自铸之后,中医言必一气先后生立。

一棵德道扶阳树,彰显了“扶阳,医之圣学”也!

一是追本溯源,正本清源。

“一气先后生立”,乃卢铸之所创的扶阳医学的核心理念,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亦是德道的核心理念。

扶阳医学与西医、中医各大流派不是对立,而是融合。

因为扶阳破译了生命的奥秘,“一气先后生立”。

人活一口气。

生命这口气按“先后生立”运行。

当生命这口气后天不生,升降息,气立不能如故,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生命一旦出现生长化收藏的问题,轻者,五脏气争,九窍不通,甚者,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极者,对西医而言,五脏衰竭而亡。

当生命这口气先天不立,出入废,神机就要化灭,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故合于道,中医之理也。

离于道失其德,气立不能如故,神机就要化灭。

万物道生德养。

扶阳,合于道,得到道德造化之神机,是谓得道。

“扶阳+德道”,“若合符节”。

卢铸之祖籍,德阳也,

“德道扶阳”,简称亦为德阳,

这门医学自然而然名之曰:“德道扶阳医学”。

为什么要画这棵德道扶阳树?

真正的目的,通过一棵德道扶阳树,来昭示“什么是真正的扶阳?”

什么是真正的扶阳?

·  扶阳者,扶一气先后生立也。

·  扶阳者,非是用阴药阳药来定义扶阳医学;

·  扶阳者,非是温补的翻版、伤寒金匮的衍生;

·  扶阳者,非以坎立极,而是以一立极;

·  扶阳者,非以阴虚门阳虚门定义,而是“道生一”的“一”来定义。

如何扶阳?

一是经法,二是权法。

卢铸之太师以法演道,还原了中医立法思想,创立了中医的立法次第、层次和体系,“辨证立法”、走出了中医“背方套方”的千年流弊。

因为中医的立法思想法失传,千年来以方代法,所以,把不易之经法解读为经方。后人把伤寒和金匮的方称之谓经方,而仲景之后出现的方称之谓时方。

何谓经法?何谓权法?如何立经法和权法?下次专题讨论。

卢铸之心法:正本清源之法

制附片  桂枝  茅术  西茴  茜根  蒲黄  炮姜  陈艾  

广紫菀  炙甘草  生姜

法解:

用附子烈火烹之,化气上行,使三焦分明,气血阴阳皆得其畅通,而经期之塞闭,自然亦畅通矣。桂枝化太阳之气。茅术、西茴脾肝双调,使木动而土得灵活。用茜根引通十二经络,使窍窍通达,处处活动。用蒲黄、炮姜化瘀,瘀去而新生,邪消而正复。陈艾化阳中之滞,阴中之凝,助桂、甘通达阴阳之交点,与生姜逐寒之性,会合于阴阳往来之路,气血更能流通。紫菀疏达肺络,菀陈可去,与膻中相调。

是为正本清源之法也。

二是天下神器,扶阳真传。

扶阳医学,就是以“道生一”的“一”立极,以“一气先后生立”为旨归,以“一气疾病机理”为揆度,顺道执一,顺势燮理先后、祛邪治病的同时,合于道,得其造化,无为而成。

在《卢铸之心法:一气先后生立》的书中论述:“一者,德也,天下神器也。道其本也,和其用也,无为其素也,龙其图腾也,太极其象也,中其文也。”

扶阳真传,执天下神器。

如何得一、用一、守一、恒一?乃扶阳之绝学也,乃中医之绝学也,亦是德道之绝学也。


一旦卢太师所创的扶阳医学与传统中医结合,那么可以预言,中医的时代将来临!中国,也将成为医之圣地!

中医师一旦与卢太师所创的扶阳医学融合,那么可以承诺,这名中医师将成为一名圣工,造福一方百姓!

企愿人人知扶阳!人人学扶阳!人人用扶阳!

扶阳医学是一门值得终身学习、研究、修炼的绝学,因为这是一门医命、续命、长命的生命科学。

卢铸之,医之圣者!

扶阳医学,医之圣学!

德道扶阳,医之圣工!

修德守母,医之圣功!

中国,医之圣地!

—— 德道扶阳学堂使命

德道扶阳学堂

普及扶阳——全民皆医

传承扶阳——成就大医

联盟扶阳——复兴中医

传承道原——亿万年皆成盛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