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第十八集 秦始皇统一中国(1) 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邯郸,赵国的首都,秦国公子异人正在这里充当人质,公元前259年,异人的长子出生了,他就是后来彪炳史册的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0年,异人继承秦国王位,称秦庄襄王,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薨,十三岁的嬴政继位,因为年幼,朝政大事控制在相国吕不韦手中。 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仪式。嫪毐被吕不韦送入宫,与赵太后私通,嫪毐仗着太后的势力,日益嚣张,曾对人自称秦王继父,嬴政亲政,让嫪毐感觉莫名恐惧,他盗用秦王玉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率兵进攻蕲年宫。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这位年轻的国王向世人展示了超凡的魅力和领袖才能,他迅速组织兵力,平顶叛乱,将嫪毐车裂,随后罢免举荐嫪毐的相国吕不韦,将其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畏罪自杀,嬴政顺利铲除了两大权力集团,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流经今天陕西省的泾阳,三原、高陵、富平等地,绵延300余,两千多年前兴建的这项大型水利工程,却源起于一桩著名的间谍案,秦国所在的关中平原,原本土地贫瘠,降雨量稀少,粮食产量不高,这极大地影响了秦国的国力。公元前246年,韩国就想出了一个,疲秦的一个办法,就派他的水利工程师,郑国游说秦国,然后在秦国渭河以北,修建一个引泾水到洛水的一个人工的一个水渠,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要修建一个人工的河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在修到半中间的时候,秦王政就发现了韩国这个阴谋。 郑国事件在大臣中引起激烈反应,他们认为,外国客到秦国来大多是为了本国利益企图削弱秦国,因此要求驱逐所有外国来客,嬴政接受大臣进言,下《逐客令》,驱逐六国客,李斯愤然上《谏逐客书》,嬴政看后深为所动,废除逐客令,允许各国人才继续留在秦国,为秦国效力。秦王政这个时候他还是对人才还是非常重视的,所以他没有让郑车回去,也没有让其他的政治家离开秦国,郑国渠的修建完成了,修建完成以后对秦国后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郑国渠的修建是秦国统一的一个很好的物质基础,也是关中后来成为被称为天府之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此后秦王嬴政开始重用尉缭、李斯等六国客卿,不久提拔李斯为延尉,成为自己的重要谋臣,受到器重的李斯竭诚效忠,他建议对六国采取离间、暗杀与战争相结合的策略,派遣雄辩之士暗中出使六国,以黄金、珠宝拉拢诸侯名士、大臣,离间君臣关系,如遭拒绝,就派刺客进行暗杀,秦军紧随其后进行武装占领,这一计策果然奏效,日益削弱的六国更加混乱不堪。 公元前230年,秦军发动强大攻势,一举灭韩国,揭开统一六国的序幕,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兵攻破赵国国都邯郸,俘虏赵王,赵国灭亡,秦军势如破竹,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燕国,公元前221年,秦攻灭六国最后一个堡垒,齐国,将六国的疆土全部纳入秦的版图。 秦王嬴政在横扫六国一统中原后,认为自己建立的功业亘古未有,五帝所不及,继续沿用王的称号,无法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于是从泰皇(即人皇 )五帝中各取一字,创皇帝称号,以往君王死后,臣子根据他生前的品行功过,认定谥号,嬴政认为,这是子议父,臣议君的,于是废除谥号制度,改以数字为序,称为始皇帝,希望秦的统治可以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