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面的人生,最容易上瘾

 圆梦想照进现实 2019-08-22

最近上海格外的热,平时上班,我要走路要坐地铁还要换乘,但我是个怕热的人,于是我连续一周打车上班,特意选专车。

其实,两种出行方式所花费的总时间是差不多的,但专车舒适的空间让我至少每天腾出来30分钟,可以自由地读书、处理工作或者休息。

仔细一想,我算了这么一笔账:一个月22个工作日,每天打车上班,虽然一个月的交通费用比之前多支出600,却能腾出至少10个小时(600分钟)的时间。

这是什么概念呢?

我的本职工作,时薪是70左右,10个小时价值700。再加上兼职写文章,5个小时,价值1000。

这些“出行投资”,无论怎么看都是划算的不仅省下时间,还能换来了更高的回报。

更不用说,我坐在专车里,身体以一种愉悦的状态去迎接每天的开始。

曾经听一位知名作家上节目时说,他住在上海,怕买车找不到停车位,于是每天打车上班。

这还是十年前,人均收入较低,打车的费用相当不便宜。

我当时最大的困惑就是,谁会那么傻,每天花几十块打车?

直到今天,我开启了这笔让自己体面的支出,才发现,我已经很难回去了,很难逼自己在夏日的早晨赶去地铁,挤出一身臭汗,再匆忙赶到公司,只为了省几百块。

体面的人生不需要感知。

当身体习惯了体面,哪怕大脑还在精打细算,我的身体已经强硬地做出了选择。

这种体面的生活绝不是虚荣,它向我们呈现出了讨好自己的方式:用更高水平的消费和收入,换来优质的努力和结果,优质的结果又会带来更高的收入,持续进行“关于体面的正向循环”。

1

给别人留情面

给自己守场面

窦文涛曾在节目中引用杜月笙的话说:“人生要吃三碗面,体面、场面和情面。”

其实这“三碗面”,我更愿意用一句话来理解:

真正的体面,是照顾到别人的情面,也不丢自己的场面。

在利益多过感情的职场,如何在照顾到领导、同事、下属的情面时,维护自己的场面利益,考验着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是否体面。

多一分,世故圆滑;少一分,里外不是人。

稍有差池,体面反而最能打脸。

最近,大台风“利奇马”席卷上海,女作家张晓晗在微博上“大倒苦水”的一番言论火了。

她在微博中说,自己“尽己所能去体面,做着所谓人类精英的工作,过着所谓top5的生活,闻得出别人身上的地铁站味道了,和那些暴雨中奔波的人不一样了。其实什么也没有改变。”

而说这话,只是因为暴雨天气,她家马桶堵了,2个小时没修好。

她甚至在微博中直言,马桶不通就报警,报警解决不了就动用暴力和律师。

好一个“体面的人类精英”,把滥用社会资源与暴力,说得这么理直气壮。

我相信她的财富水平足以傲视大多数人,我也相信她的学识、阅历和身份,在这场暴雨来临前,是人们眼中的高知,上流社会的体面人。

可是一个马桶引发的崩溃,一场暴雨冲刷出的真实面目,让这个“体面人”,将自己肮脏的嘴脸暴露无遗。

这是那些财富到位、精神跟不上阶层的人群通病:自以为可以俯视别人,以为自己足够接近精致和体面,哪怕一次赤裸的炫耀,都要说成是“自我讽刺”。

可是她自始至终,没有考虑过那些非精英的普通人,怎么处理堵塞的马桶和稀烂的生活。在和煦阳光下生活久了,就自觉体面,好像从没吹风淋雨过。

就好像韩国电影《寄生虫》里,同样的暴雨过后,一家四口的家彻底被水淹没,另一边,富人家庭正在悠闲惬意地聚餐,像是暴雨从没有来过,像极了崩溃的张晓晗。

男主角基泽的妻子说:如果我有钱,我也会很善良。不是的,有钱而不懂体面,内心的情绪就像堵塞的马桶一样无法控制,随时喷涌出脏物。

世间最大的遗憾之一,恰恰是钱可以买来高级家教,却买不来良善的人品。

体面,大概就是游刃有余地照顾他人和自己。月入十万的商人不一定买得到体面,月薪五千的教师,同样可能得体从容。

2

体面的人生

有前路也有退路

99%的人字典里,是没有“体面”二字的。

尤其是我们80、90后这代人,别说体面,大多数连后路都没有。

从小县城漂到一线城市,相隔一千公里的压力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诉说。偶尔想辞职,想找一个安静的校园读两年书,持续的念头根本不会超过一天。

因为我的钱包不允许,我的领导不同意,连家里的狗都让自己放不开手脚。

很多人在开始工作的那一刻,就已经不把家当做退路,他们知道,一旦陷入职业低谷期,家人甚至会给予更大的压力:

“你现在怎么才赚这点钱”

“早就叫你去考公务员了,不听”

“你这样以后要怎么办”

 ……

所以每次看到“外卖小哥在街头崩溃大哭”这样的新闻,我特别感同身受:

有多少人,从毕业的那一刻,就没了依靠,反而是周围人都在依靠自己。

身前白雾茫茫,身后灯火俱灭。站在路中央,看不到前路,找不到退路。

2018年的一项数据统计显示, 全国有270万外卖小哥一起送出63.9亿份外卖,300万快递员送出500亿件快递。

还是在这次的上海台风暴雨天里,一位外卖小哥骑着电瓶车送外卖,结果触电不幸身亡。

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这么恶劣的天气,为什么还要冒险?

实际上,大部分的外卖小哥,面临的是继续上班,3倍的外卖收入,一旦拒绝派单,直接按旷工重罚。

干,你就多拿钱,不干,你可能连工作都丢了。就是这群没有选择的人,送出63亿份外卖,让几千万独自奋斗的上班族,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饭菜。

有退路,有选择,又有谁愿意风雨兼程,用命换钱?

很抱歉,我不得不说出事实:外卖小哥们,没前途,没退路,不体面。

14亿人共享一片大陆的风雨彩虹,14亿种悲欢并不共通,但我相信他们都想体面一点。

我希望外卖员、送货员这份职业尽早消亡,我希望他们的孩子,字典里从此出现“体面”两个字。

3

总有一个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让你足够自信地称为体面

为什么我这么提倡“人生需要体面”?

因为收入越高,压力越大,高收入人群越来越不幸福。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职场里,一直盛行一种年龄偏见:年轻就是好。

90后还没站稳脚跟,媒体就开始夸大95后有多厉害;

95后没得意多久,00后又成了职场新宠。

以至于,每个年龄层的人,都处在被挤压的恐惧感当中:

比我年龄大的都升职了,比我年龄小的都在赶超我。

在“追赶”和“被追赶”的夹缝中,没有人能过得体面。年轻人的认知模式,逐渐地只剩下一套过时的“职场丛林法则”:追赶强者,淘汰弱者。

但是这套认知模式最大的漏洞在于,我们不是野兽,我们是思想截然不同的芦苇。

我有一位前同事,在2017年认识的时候告诉我,中国实名注册志愿者已经有6720万,她就是其中之一。

从大学到职场,她投入了大量时间在各种志愿者和公益活动上,以至于她第一份工作只干了4个月,就加入了NGO公益组织。

我问她工资高吗?她说不高,但没有一份工作,能比现在活得更有成就感。

如果用陌生人的视角看,她,27岁,单身,月薪还没一万,不漂亮,不安稳,不像一个正常女孩。

她告诉我,她是某湿地保护组织的项目牵头人,是大山里能让孩子们开心的王老师,爱人也爱己。说这话时,她眼神明亮通透,朴素的衣物藏不住她的体面。

了解什么是体面,比体面本身更重要。

体面的本质是什么?

是与世界的相处方式。

变得体面的过程,就是你不断尝试更好的相处方式。

你最终一定会人情练达、活成体面的样子吗?不一定。但你知道体面的样子,并以此为标准,这很重要。

1937年的中国大地,时局动荡,没有体面;

1966年的神州热土,惊慌失措,没有体面;

1999年,改革开放的第20个年头,使馆成废墟,仅有的体面荡然无存;

从那时起,我看见又走过了20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开始找回体面,不仅如此,我们还希望大陆的对岸,海峡的那头,也找回体面。

在这之前,你我能做的,大概就是致力于自己最热爱的事业,那些能让人体面的东西,会主动前来报道。

本文作者:田浚,笔名:暮成雪,感性与理性并存,有趣与严肃共生的写字人,平生所愿:以文化人,以笔安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