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认识的曾鸣教授》

 静思之 2019-08-22

“战略不听曾鸣言,百亿市值也枉然。” 

哈哈,这虽然是我刚刚编的一句玩笑,但我真实的认知是,中国最近20年对企业战略最深刻认知的商学院教授,曾鸣如果称第二,还真找不出谁能当第一。 

那有人说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讲”商业毕竟是“文”嘛,哪有第一第二可言?不过你可能没想到,“干”商业就算是“武”了,亲自参与一家企业的发展,及每个历史阶段能对该企业战略起到一锤定音的——曾鸣之于阿里的作用、对马云的辅佐,无需多言吧? 

所以你看,商学院教授里参与建设了一家千亿美金市值企业的还有谁?或者说,中国千亿美金市值的企业里,有哪个较早期就在核心高管层、且拥有商学院战略教授身份的?两头一堵,得,就剩一个曾鸣。 

当然,曾教授具体还是个偏“文”的人,用邵晓峰(花名郭靖)的话讲,“要不是马云,我们这批人根本尿不到一壶的,我是个老警察,曾鸣是个书呆子,三丰是个程序猿,陆兆禧是酒店服务员……就我们这些奇奇怪怪的人,被马云攒到一起,干成了阿里。” 

当时邵晓峰讲了不少当年他们的典故,各种争吵,各种挫败,各种尝试。曾教授作为一个之前近20年职业生涯主要靠嘴的人,也要和如此之多原本“尿不到一壶”的伙伴“背靠背信任”去打仗,历经磨难,打出来如此一座锦绣江山,我相信,阿里带给他智慧财富的增长,应不少于阿里股票疯涨的喜悦。 

事实上在美国商学院,最伟大的教授,都是企业家。比如英特尔的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就经常跑去斯坦福大学教书。著名的战略教授迈克尔·波特,也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哦,不过后来破产了。但我的意思是,商业这件事,毕竟不是纯学术,而是个“思想 实践”的东西。就连最伟大的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生前也在通用汽车,花了大量时间参与运营当管理顾问。 

只不过,有些人骨子里是商人,顺便爱讲课,比如杰克·韦尔奇、彼得·蒂尔。而另有些人,骨子里是热爱分享智慧,顺便参与伟大企业的建设来印证自己的思想之正确性——我猜,曾教授必然是后一种。 

举个例子,去年有一次,我从杭州回北京,结果在机舱上偶遇他,我当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和他旁座的人调换座位,一路上两个多小时,教授是一分钟没休息,从起飞到降落,给我上了堂小灶——如果让我回想,大约在2005年左右,我第一次在长江商学院听他讲战略课程,我曾称之为“我听着听着,膝盖发软,不想坐着听了,直想跪着听。因为我感觉我被开了天窗,一下子对很多事豁然开朗,好几年堵在那里的症结,呼啦啦打开了!”而在飞机上这次的小灶,除了又解开几处迷思,还多了几分感动——我是个贪婪的人,很自私,不停问各种问题,而教授则是慷慨使然,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慷慨也得源自热爱嘛……他翻译并生造了一个中文词“赋能”,而他本人最大乐热爱,仿佛就是用思想为他人赋能。 

最后说两件事,一件可能是曾鸣教授最重要的一个理论——“S2b2c”澎湃出炉,我以为,这是一个在企业界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性约等于E=mc²公式在物理学的地位,将会深刻影响互联网背景下的无数中国企业战略走向。 

第二讲事是:公开课中曾教授会将之完完整整讲出来。 (你是打算去听呢?还是去听呢?还是像我一样,去听呢?)

他在最近十几年时间年里,一直伴随着马云做“加法”:曾鸣对企业战略的思考,“加上”阿里无数精英的执行力;而现在,他多出来一个“乘法”逻辑,通过湖畔大学,通过公开课,将他的思想,“乘以”千百万个创业者的智慧与探索,力求碰撞出一个中国新商业文明的崭新未来——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学生的幸福,也将是曾教授本人最圆满、最善意的果报。 

千秋邈矣独留我

百战归来再读书

——这是曾鸣先祖曾国藩送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副著名对联,有趣的是,对于教授而言,我猜他的理想是小小改动一个字: 

“百战归来再教书”。 

—————————————————

(那啥,曾国藩和曾教授是否有血缘关系,我没考证过其家谱哈!但既然“一笔写不出两个曾字”,我这么一说,大家随便一听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