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直在阅读一些关于国内刺绣方面的书籍,翻阅的书越多对我国的刺绣手艺人就愈加的敬佩,也深感自己之不足,我以前一直说自己是萌新,很多人以为我是在说笑,但对于苏绣这个行当来说,我真的只是刚刚摸到入门的门槛而已。 此文内容来自《工艺美术师—李娥英》一书,我记得我刚学绣花不久时曾在非遗馆的小电视中看过李娥英老师的专访,记得当时她就在解释苏绣的特点,不过当时只看了后半部分,一直对前半部分很是在意,这次在书上看到,觉得这个特点讲解得实在是太赞了,就忍不住想要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探讨。 苏州刺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很早就以精细洁雅、色彩秀丽著称。不论是绣山水人物还是花卉动物,都线绒细密,针脚齐平,气韵生动,鲜艳夺目。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 平:就是平薄如纸,即整个作品不能有凹凸感,一针一线都要一样,只如笔墨扫过般,只有光线和作品本身的立体感,而没有丝面的突兀之感。 齐:是要齐如刀切。这针脚问题,即每一针的针脚都要齐整,圆润,针脚的排列不能有锯齿感。 细:这是说一根丝可以劈成多股(最多可达40多股,可以说是纤毫之微),劈成如此细的线,没有扎实的技艺是无法完成的,也唯有如此细的线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刺绣作品的精细。如金鱼的尾巴需要表现出的一种透明感,这就需要苏绣艺人用四十分之一的线去表现了。 密:这是说一幅作品应该用多少针才能表现的就一定要用足针数,绝对不能偷工,同时,密还关系到一个作品的质感。比如同样是花朵,山茶花花瓣的质感就比茉莉花要厚,这样刺绣时用针就密。又如同一条金鱼,尾巴的质感比身体部分要薄,所以用针也不能一样。 匀:首先是劈线的问题,把一根劈成几股,这劈成的几股就要均匀,不能有粗细;其次,是针脚的排列、长短要匀;再次,是抽针拉线的力道要匀(李娥英老师补充:做刺绣时要有韵律和节奏,这就要求刺绣者不能说话,不能一心二用),此三匀做到了,前面所要求的“平”也就可以做到。李娥英老师解释道:不匀则不平,不平则暗。 和:这是刺绣色阶过渡方面的要求,要求色彩的和谐,颜色要均匀,无论是从浅到深,还是从深到浅,都要有渐韵之感,自然而生动,。就如绣猫,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的眼睛,艺人们需要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自然过渡才能把猫眼绣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顺:顺是丝线的方向问题,它关乎到作品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姿态,即根据事物的自然状态,用刺绣的技艺来表现出事物真实生动的一面。例如,牡丹花的花瓣是呈放射性开放的,荷花则是先放射,到花瓣的边缘处再向内翻卷收拢,对于这两种花,它们所使用的刺绣用线的方向自然有所不同。而要做到这一点,刺绣艺人首先得熟悉所绣事物的生理结构特性,对于即将刺绣的事物有一个先定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光:光的要求反映了刺绣艺人对光线的把握,这一点正好可以同刺绣用线的方向(即顺)结合起来。李娥英老师介绍,丝线的折射光是极强的,刺绣就是利用丝线的折射光效应加之丝线本身的走向来反映作品本身的纹理和光泽的 此8个字,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4个字是对刺绣作品的具体规范与要求,后四个字则是如何达到这一要求的解释和做法。李娥英老师说,这些要求既有着内在的关联,同时又存在独立的地方,每一点都需要精深的研究与技艺。 苏绣 牡丹 苏绣 金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