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人当回事的经济学著作

 昵称34363449 2019-08-22

前文谈到英国经济学家修马克的一段话,现介绍一下修马克在40多年前出版的书《小即是美》。

修马克1911年生于德国,1930年以罗德学者身份到英国,于牛津大学研习经济学。稍后,这位22岁年轻人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授经济学。

由于对只有理论而无实际经验的学术界有所不满,修马克毅然投身商界、农界及报界,二次大战期间,他重回英国牛津大学,继续以往的学术生涯,在1946至1950年间担任英国驻德国管制委员会的经济顾问。往后几年,他针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建议更是被许多外国政府视为征询学习的目标。修马克于1974年获颁勋爵,1977年逝世。

《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于1973年出版,初版时没有受到注意,销售量非常一般,但每一季都有稳定的成长,终于十多年后,这本书及其琅琅上口的书名变成家喻户晓。不同国家数不清的人们被这本书深深启发,对其主要观点印象深刻,而有意在他们自己的家乡或工作地点多尽心力。

《小即是美》这本书指出:对于人生来说,工作有3个关键功能:一是给人们提供一个发挥和提高自身才能的机会;二是通过和别人一起共事来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识;三是提供生存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大多数人,都认同上述第三种功能,即为了生存,我们需要金钱去购买产品和服务,而工作就能为我们带来金钱。但实际上,上述三功能中的第一、第二功能也很重要,即使不比第三功能重要,至少也一般重要。

如果没有发挥和提高自身才能的机会,那不会是好工作,不会是你乐于去做的工作。你会乏味地重复指定的动作,而不具有任何挑战性。

如果只是单独去做,而没有与人一起共事,那么这种工作也会让你越做越自我中心,感到孤独、寂寞。尽管世界上有些工作是孤独的,比如写作,但因有读者的响应,所以也不是与世隔离的工作。

修马克论证,人类整个生活所犯的主要错误,就在我们继续虚耗无可复原的自然界资源,并将它成为我们经济增长和收入的方法。在一片机械化及“移动资本”以追逐更廉价劳力成本的时代,在鼓吹充份就业声中,修马克提出了唯一的另类选择,就是“可持续发展”。这不是一本讲环境保育的书,而是一本经济学的书!现代社会鼓励消费,追求无止境的经济成长,而《小即是美》提出不同的经济观,修马克在这个领域的观念是一项新的权威。

在众生喧哗的经济学领域中,我们习惯接受许多讨论解决贫富差距及发展均衡社会的声音,抽离了人性,经济学者用惯有的冰冷声调讨论着社会的经济现状。

修马克以他深厚的经济学涵养为基础,从独特又精辟的观点切入,铺展出全然不同的宗教与人文视角,透视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有效的思路解决问题: 挥别对巨大企业的崇拜迷思,让小规模发挥大能量!

这是一部充满生存力及原创力的作品。是“一本把人当回事的经济学著作”。不错,要把人当回事,而不是把人当成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精密的分工,早已把人切成碎片,人们赚到了钱却失去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感”。

修马克指出未来世界的出路,是要把我们的工作,消费,回归到成就身为一个人类该有的责任与价值。“绿色经济”将不只是救地球的特效药,更是“工作使人完整”的康庄大道。

台湾翻译这本书时加了个副题:“M型社会的出路”。M型社会,是日本趋势学家大前研一提出的概念,是描述日本社会由原来以中产阶级为社会主流,转变为富裕与贫穷两头大、中产阶级逐渐消失的社会。这个概念也被形容为台湾与香港等地的社会现况。实行小而美的经济,鼓励社会对于工作,除了追求生存所需的功能之外,也要兼顾发展自我和与人共事这两个克服自我中心功能,从而改变两头大而中产消失的趋势。

这是一部充满生存力及原创力的作品。副标题是“一本把人当回事的经济学著作”,直指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作者修马克在40年前所写的每件事今天看来仍一样适切,而当代经济学者及政治人物仍旧一如既往地拒绝将它列入考虑事项。

“一分钟阅读”推介书籍

《小即是美》

作者:修马克

由 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94·4)李怡主持的《一分钟阅读》。该节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并存载于港台网站(rthk·h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