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森林疗养在北京市的探索与实践

 太行森林 2019-08-23

目前,国内“森林疗养”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这股热潮正是林业发展百年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对森林保护带来了很多挑战。

如何正确认识“森林疗养”?

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森林疗养”?

怎么发展“森林疗养”?

这是国内林业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一、重新认识森林疗养

(一)森林疗养的理念

森林疗养是利用特定森林环境和林产品,在森林中开展森林静息、森林散步等活动,实现增进身心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目标的辅助和替代治疗方法,它的本质是以森林为主体的疗养地医疗。

传统医疗是去医院,打针、吃药、做手术是主要手段,而疗养地医疗是以自然为药,日光浴、空气浴、气候疗法、地形疗法、芳香疗法、作业疗法、森林疗法、温泉疗法都是主要手段。

森林疗养就是以森林为主体的疗养地医疗,应该主要应用植物、森林及其环境有关的辅助和替代治疗方法。

森林疗养是在森林浴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森林浴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的是森林疗养有明确的疗养目标,需要对森林环境进行评估,疗养课程需要得到医学证实,疗养效果评估监测方法可信,一般还需要森林疗养师现场指导。

对森林环境进行评估是为了确保疗养环境的有效性;疗养课程是为了解决在什么样森林中、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而森林疗养师是为了确保森林疗养的科学性、安全性和趣味性的专业性人才。

(二)森林疗养的挑战

国际上,疗养地医疗有比较成熟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但是以森林为主体的疗养地医疗,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之中,成熟的模式并不多。疗养地医疗需要一定强度的传统医疗作为支撑,但绝不是把医院建在森林之中。疗养地医疗的难点在于,要按照循证医学要求,利用当地自然疗愈资源制定“自然处方”,并梳理出适应证和禁忌。而森林疗养的相关研究起步仅有20年时间,现有研究尚不足以支撑行业发展。

另外,无论对哪种适应证,森林疗养效果都包含着海拔、地形、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不是树木本身的单纯作用。森林疗养的作用机理非常复杂,现有技术水平短时间无法理清,所以在森林疗养实践中会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比如,在某森林疗养基地,基于1298位访客的大样本研究,森林疗养后访客收缩压平均下降7.03毫米汞柱;但是每次开展森林疗养活动的十几位访客中,总有几位访客会出现收缩压升高的情况。森林疗养如果作为产品提出,对于辅助和替代治疗方法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问题,公众能否认可和如何接受,尚有待时间检验。

(三)森林疗养的产业与福祉

森林疗养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日本,主要分为两个流派,由日本森林疗法协会和日本森林保健协会分别主导(相关技术特征见表1)。

不同流派有不同技术特征,不同技术支撑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分别为森林疗养产业化和福祉化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未来我们不仅要推动森林疗养适用医疗保险,培育新兴产业;也要融合养老、助残和儿童疗育工作,推动国家立法保障公民的福祉。

从发展产业来看,森林疗养不是放弃其他林业产业“卖生态”。森林疗养不止是森林疗养师主导下的服务业,更是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链接点,相关林业产业越完善,业态越丰富,发展森林疗养就越容易。

在整个森林疗养产业体系中,第一产业中的造林和经营,第二产业中木材加工,第三产业中的森林旅游,都能够开发成为健康管理的手段。也就是说,植树、修枝、伐木、种蘑菇、木工制作、森林观光都可以是森林疗养的实现手段,森林疗养需要做的是,根据访客健康管理需求而选择干预方法。有多样的业态,才可能有多样的森林疗法;有多样的森林疗法,森林疗养才能在医疗、健康、养老、助残和儿童疗育等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才能实现多点盈利。

二、北京市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市从2013年全面启动了森林疗养理念和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工作,在学术交流、研究实证、基地建设、人员培训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大胆引进理念

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陆续组织翻译出版了《森林医学》《森林疗养学》《森林疗养与儿童康复》等专著,率先将森林疗养理念引入国内。为了让森林疗养理念落地,北京市邀请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的不同流派专家来华讲学,针对全市林业技术骨干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此外,北京市还选派技术和管理人员赴日、韩实地考察和培训,全面掌握国外森林疗养工作动态。

(二)突出森林疗养师培训

森林疗养师培训学制2年,分为理论在线培训、实际操作培训和在职训练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严格考核。北京市从2015年开始培训森林疗养师,现已举办了4期森林疗养师培训班。北京市还开发了辐射全国的森林疗养师在线培训系统(www.forest therapy.cn),发布了森林疗养概论、康复景观学、环境心理学等28门课程。北京市起草了《森林疗养师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了森林疗养师预约服务平台,设立了森林疗养师注册和派遣制度。

(三)积极开展森林疗养基地建设

北京市在借鉴日、韩森林疗养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森林疗养基地建设技术导则》和《森林疗养基地认证标准和审核导则》,在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松山自然保护区、密云县史长峪村等地开展森林疗养步道和森林疗养基地建设示范。在此基础上,启动了松山、八达岭森林疗养基地的认证示范工作。为了掌握基础资料,北京市专门开展了森林疗养公众需求和森林疗养资源调查,编制了《北京市森林疗养产业发展规划》草案,为未来全市统筹设置森林疗养基地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四)着力实施森林医学研究和科普

为了紧紧追赶国际森林疗养发展步伐,北京市专门成立了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参加分会的相关学者已突破800人。目前,北京市依托中国林学会的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工作已走向全国。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还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机构合作,启动了“森林疗养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大样本医学研究,编制了森林疗养课程,起草了《北京市通用森林疗养菜单》。为了满足广大公众对森林疗养新业态的了解,森林疗养微信公众号开通运营,2018年总阅读量超过 201.8万人次。《森林疗养漫谈》等科普读物也广受市民好评。

三、全面提升森林疗养的建议

(一)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合作

森林疗养是我国近年来由林业和卫生行业脱颖而出的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壮大,需要林业和卫生部门的协同努力,如果不能调动起医疗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就不会有合适人群走进森林体验疗养。

此外,森林疗养课程证实研究、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和培养合格的森林理疗师,均需要医生的参与。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崛起亟待成立森林疗养师自律协会和自然疗养地研究中心,从起步阶段就要对该行业进行规范和约束,以期确保森林疗养产业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为协调部门利益,日本林野厅成立了森林疗养协会,而韩国山林厅在体制内设有联合工作办公室,相关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二)有计划培育健康的森林疗养市场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森林疗养知识,使公众对森林疗养有正确认识;在宣传中应实事求是,确保森林疗养效果不被随意夸大,使森林疗养的推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二是积极鼓励企业参与进来,让森林疗养基地建设与旅游、养老、康复等其他产业相结合,坚持“谁开发、谁受益”原则,促进森林疗养产业化发展。

三是森林疗养行业要主动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制定森林疗养产业的统计方法,调查和发布森林疗养产业年报。

四是对森林疗养师和森林疗养基地的中英文申请公共服务品牌,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从试点入手,尽快出台行业标准

一是以森林疗养基地建设为抓手,结合国有林场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建立森林疗养产业综合示范区,允许相关机构先行先试,尽快提出适合中国森林特点的推广模式。

二是结合森林疗养基地建设,针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联合卫生部门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三是总结研究和示范成果,完善出台森林疗养基地建设和森林疗养服务质量等相关标准。

四是结合生态监测网络建设,适时面向市民推出和发布森林疗养指数。

(四)从严培养多层次从业人员

国外森林疗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具有熟悉森林疗养的医生、森林理疗师和森林向导等从业人员。推广森林疗养,必须加强从业人员能力建设。

一是要培训森林疗养医生,鼓励医生使用森林疗养等替代疗法;

二是以森林理疗师为目标,培训心理咨询师、瑜伽等个人健身顾问,鼓励在森林中开展业务;

三是将熟悉当地道路、了解当地森林的村民,培养成为能够开展森林讲解的森林向导。

(五)积极推动政策革新

日本出台了《关于增进森林保健功能的特别措施法》,韩国出台了《森林文化·休养法》,这些法律为发展森林疗养铺平了道路。推广森林疗养需要在森林中设置疗养、食宿、休闲、运动等设施。国内在森林中开展休闲游憩的实例不胜枚举,但是部分经营者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这就亟待国家制定适合国情、顺应疗养需求的森林经营管理政策,林业行政部门尝试设立自然休养林,并纳入公益林范围。

(六)搭建平台,讲好北京故事

目前,北京市森林疗养师培训和森林疗养基地认证等相关成果已辐射全国,为了进一步推广森林疗养理念,北京市要利用自身优势着手搭建三个平台。

一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面向社会征集论文,促进森林疗养领域研究成果的交流,以研究支撑推广。

二是搭建森林疗养产品展示平台,相关从业人员能够轻松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相关产品能够嫁接到更多森林疗养基地。

三是森林疗养项目投融资平台,将投资机构和林地所有者召集在一起,设置项目展示路径,帮助优质项目融资。


◎内容来源:《国土绿化》,2019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