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在秦统一后都怎么样了?

 羲皇上人同故人 2019-08-23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人们对于“四”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譬如说有什么“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发明”、“民国四公子”、“京城四少”等等诸如此类的,而“战国四君子”则是一个无比尊崇的称号,像什么“民国四公子”都弱爆了。

这个“君子”是一种很高大的道德形象,充满闪耀的光芒,孔子老人家对君子提出了四点要求,分别是: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所以,一个人只要做到了这四点,基本上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君子了,那么君子好不好做呢?今天我就来拔一拔这个“战国四君子”的真面目。


“君子坦荡荡”之孟尝君

孟尝君小时候过的不算好,他是五月出生的,他的父亲田婴觉得五月出生的孩子将来会祸害父母,所以孟尝君刚生下来的时候就被他父亲要求把这个孩子给扔掉,但是伟大的母爱战胜了迷信,孟尝君的母亲还是偷偷的把他养了下来。

我们如今常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损害,也许是因为孟尝君的母亲对他关爱有加,总之孟尝君没有走上叛逆少年或者性格扭曲的道路,孟尝君长大后,他的母亲就带着他去见自己的父亲,骨肉相见,田婴却异常生气这个孩子没有被扔掉,反正他有四十多个儿子。

这时候的孟尝君展现出惊人的聪慧,以出色的辩论让他的父亲哑口无言,孟尝君又进一步劝解他的父亲礼贤下士,广收门客,田婴觉得很有道理,就让孟尝君主持家务,于是这个孟尝君就开始了他广收3000门客的高光时刻。

孟尝君是怎么招揽门客的呢?

他偷偷派人躲起来窃听门客们的谈话,以便了解门客们有什么不满或者需要什么帮助,然后另一面派人把门客需要的钱财或者其它物资悄悄送到门客家中,等这些门客回到家中自然深受感动;如果门客嫌饭菜不好,孟尝君就会把自己的食物送给门客——总之孟尝君就像一位古代版的雷锋一样很无私的对待他的门客,这让他很快就吸引了很多门客。

而孟尝君收的这些人也很有趣,他不管你什么来历,什么出身,哪怕是罪犯他也收,所以这时候孟尝君的行动就变质了,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这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而且你还包庇犯人。而从孟尝君对待门客们的那一套也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一个很腹黑的人。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既然做人做事要求坦荡荡,你又怎么能够在暗地里耍小聪明呢?所以,他的门客并不是因为他的品德有多么高尚才来投奔他,只是因为他会做人,而且到了他那里又有好酒好菜招待,那么谁不愿意去呢?

史记记载说“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孟尝君很大方,就像《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一样,谁来跟他要钱他都给,最后把自己数十万两家产都施舍给了天下人,所以尽管很多人说杜少卿傻乎乎的,但人家也收获了一个豪杰的称号。

这个孟尝君我觉得肯定也有人说他傻,但人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个人品牌,位列“战国四君子”之一,为了维持这个响亮的招牌,孟尝君也散尽家产,最后钱不够了,就派冯谖去收欠债,但是冯谖却一把火把那些欠条给烧了,孟尝君很生气,就是因为供养宾客的钱不够了,所以才叫你去收钱,你怎么反而把它给烧了?

冯谖说这是为你的名声着想啊,反正有些人也还不上钱,不如把它烧掉,还能赢得名声呢,孟尝君听了很开心,后来孟尝君落难了,他的宾客们也纷纷离开了他,正可谓是“真情难留不义之朋,金银能唤远方之客”。

孟尝君很愤怒,后来他东山再起准备好好羞辱这些人,冯谖却劝他说,这就是人性啊,为了你自己的名声,你不仅不应该计较,反而应该像从前一样对待他们,孟尝君觉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冯谖的建议,你看,这就展露了孟尝君的虚伪,同时也凭借着这些厚黑的手段,孟尝君终于稳住了自己的君子形象。

而孟尝君死于前279年,与秦国统一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最成功最名副其实的信陵君

信陵君无疑是“战国四君子”里最成功的一位,他养的门客有数千人,高峰时期也有个三千人,这三千人不仅造就了他的“君子”形象,而且还成为他重要的政治势力。《史记·魏公子》记载说“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

你看,信陵君养的这三千人质量就比孟尝君的高,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以至于让各诸侯国都不敢侵犯魏国,而且人家信陵君还玩政治渗透,“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信陵君很厉害,不仅让外面的国家忌惮,让自己的君主也害怕,这也为他后来埋下了祸端。而信陵君是怎么对待他的门客的呢?有一个叫侯赢的隐士素来有贤名,信陵君听说后,他这必须得去请到府上来养起啊,但是侯赢推辞不受。

于是信陵君又大摆宴席,请了很多宾客,然后又亲自去请侯赢,侯赢一看没有办法,只好跟着去了,这侯赢决心考验一下信陵君,就坐在他的位置上,让信陵君执鞭驱马,然后又让信陵君赶着马车去见自己的一个朋友朱亥,也就是后来在“窃符救赵”中登场的大力士。

侯赢见到朱亥就忘情的和他拉家常,把信陵君给晾在一旁,但是信陵君面不改色的静等着他,这让侯赢很佩服,两人于是回到府中,信陵君又把侯赢给奉为上宾,这让侯赢很感动,于是就成为了信陵君的门客。

信陵君的人生污点是很少的,至少在现存的历史资料上,所以这让信陵君成为“战国四君子”当中最符合“君子”形象的一个人,也让他成为名气最大的一位,他名气有多大呢?“窃符救赵”以后,信陵君害怕魏王责怪,就一直待在赵国。

后来魏国有难,信陵君不得已回去担任统帅,又向各诸侯求救,各诸侯一听信陵君回来了,于是纷纷出兵解救魏国,可以说面子很大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但是信陵君又因为自己的名气太大,最终在秦国的反间计下引起了魏王的猜忌,话说这个秦国是真的非常喜欢用反间计,在长平之战中它就用了反间计,后来又用反间计离间了李牧和赵王的关系,关键是秦国的这招百试不爽。

所以在秦国的离间下,信陵君失去了信任,最终只好以沉迷酒色来消解魏王的猜忌,但话又说回来,信陵君能够获得这么高的成就和名气,也许和他宽仁宅厚的性格以及善于审视夺度的脑袋有关,反观孟尝君倒是有一种讨好型人格的嫌疑。

你看他对每个食客都很好,而且不管是什么食客他都收,倾尽家产也要供养他们,而且还派人偷听,以便了解他们的需求,可以说孟尝君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很卑微的位置上,结果是尽管他对自己的门客很好,但是却没有赢得他们的拥戴,更没有赢得像信陵君如此高的成就和名声。

这与他的食客质量低下,鱼龙混杂不无关系,而反观信陵君则很会挑选自己的门客,除非是有贤名、或有能力他才会去拜访人家,譬如他在赵国的时候就不忘去拜访素有贤名的毛薛两公,为此还招来平原君的讥笑,但是人家信陵君就很理直气壮的说,我拜访他们是因为他们贤明,所以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

就这么一句话,顿时就让信陵君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以至于许多年后,成为了刘邦的偶像,而信陵君死于前243年,与秦国统一没有什么关系,恰恰相反的是,秦国听说信陵君去世后,就立马派蒙骜(ao)进攻魏国。


浪得虚名之平原君

平原君是“战国四君子”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位,也是水分最大的一位,尽管《史记·平原君》记载说“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其实我觉得这纯粹属于“矮子里面拔高个”,平原君究竟贤不贤,从两件事可以看出来。

第一件事就是鼎鼎有名的“毛遂自荐”,邯郸之围中赵王派遣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于是打算凑齐二十个人一起去,但是最后竟然只凑出十几个人,话说着平原君可是养了数千人的门客,结果连个二十人的智囊团都凑不出来。

好不容易有个叫毛遂的人自告奋勇,平原君就问他来了几年,毛遂说三年,平原君觉得你来了三年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你有什么才能,算了你还是别去了,毛遂反驳说那是因为没有一个给我展示才能的舞台,不然你早就听说我了。

平原君也没办法,反正也在找不出什么有能力的人了,就拿他凑数吧,结果到了楚国其余十九人也没什么出色的表现,谈了一早上也没什么结果,这毛遂急了,提着剑上去就对着楚王一顿游说,把楚王说的心服口服。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平原君和孟尝君一样收养的门客质量都很差,估计都是为了赶一赶“养士”的时代潮流,反正这几位主都是王室后代,又不差钱,因为养的多,动不动就是上千人,大家觉得这人不错,于是“君子”的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

不过要说“养士”还是人家信陵君最成功,在援救魏国的时候,人家派出几个使者说我信陵君回来了,你们救不救看着办吧,各诸侯一听,纷纷出马解救,这面子多大,可见这和信陵君养的门客质量有根本关系。

第二件事情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以后待在赵国和平原君发生的一件事情,这个信陵君在魏国的时候就素闻赵国有两个很有才能但却不做官的隐士,现在他身在赵国,于是就想着借这个机会去见见。

但是刚开始这个叫毛公和薛公的隐士还不愿见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气馁,废了一番功夫找到两个人,三人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平原君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就对自己的老婆说“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什么意思呢?平原君觉得这两个人都是赌徒和卖酒的人,没有什么才能,身份卑微,而信陵君却和这样的人来往,所以很看不起信陵君,可见这个平原君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后来魏国被攻打,信陵君一时拿不定主意,还是这个毛公,薛公给信陵君出主意,信陵君才回到魏国。

可见信陵君识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而且真正做到了礼贤下士,不论身份,而平原君的老婆又把这番话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一听于是告辞说“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早就因为他们贤明渴望来拜访他们,今天平原君却觉得这是很羞耻的事情,看来我和平原君不是一路人。平原君听说这番话后惭愧不已,而且也因为这件事情,导致平原君门下的很多门客都跑到信陵君的门下,可见信陵君和平原君的人格形象顿时高下立判,而平原君到底还是暴露了自己徒有虚名的本色。

而平原君死于前253年,与秦国统一已经没有关系。


超级厚黑之春申君

这个春申君是“战国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后代的人,但是春申君却是养门客最多的一位,其数量一度突破三千大关,春申君本人其实是一个很出色的政治家,譬如他在和楚考烈王熊完被当做人质扣押在秦国的时候就表现出有胆有谋的一面。

所以他并没有必要养这么多的门客,但是为了赶一赶“养士”的潮流,春申君于是和其它三位搞起了“养士”竞赛,战国时代的“养士”规则就是这样,谁养的越多,说明谁最有实力,谁的名声就越大。

以至于春申君一度养了超过三千人的门客,春申君哪里来这么多钱呢?别忘了人家春申君在楚国当宰相当了二十年,可以说深受楚考烈王的信任。春申君有钱到什么地步呢?

他的门客和平原君的门客相互炫富,平原君的上等门客穿着非常华丽的衣服,带着镶嵌有宝石的宝剑,炫耀赵国的富有;而春申君的上等门客也不甘示弱,穿着用珠宝美玉打造的鞋子。

而这个春申君后来干了一件非常腹黑的事情,楚考烈王由于没有后代,春申君也很着急,就找了很多漂亮美女给楚考烈王,希望能够怀上后代。

但是统统都没有效果,这时恰好赵国有个叫李园的人带着自己的妹妹李环来准备进献给楚考烈王,但是听说楚王无法生育,他就转投做了春申君的侍从,并把自己的妹妹进献给了春申君,没过多久,这个女人就怀孕了。

在李园的指使下,李园的妹妹李嫣嫣向春申君说,趁自己怀孕赶快把她进献给楚王,这样一来他就可以长保富贵,春申君觉得是个不错的想法,于是就把刚怀孕没多久的李嫣嫣送进了王宫,没多久,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而蒙在鼓里的楚考烈王很高兴,就把这个男孩册立为太子。

楚考烈王死后,这个孩子继位为楚幽王,实际上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让楚国换了主人,熊氏王族退出,楚国又成为了他春申君黄歇的国家。不过李嫣嫣还产下了另外一个男婴,即后来的楚哀王,史书上说是与楚考烈王的孩子。

但是楚考烈王并没有生育能力,估计也是李嫣嫣和其他人私通的结晶,楚幽王死后,这个孩子就即位为楚哀王,但是楚哀王的生父原本就有一个儿子,就是他的庶兄负刍,这个负刍就揭发了这段混乱的宫闱秘事,打着楚哀王不是楚考烈王的后代这面旗子把楚哀王给杀了,自己登上了王位。

而李嫣嫣因为不是他的母亲,李园和他更没有关系,结果统统都被杀了,而春申君自己也早在楚考烈王死后没多久就被李园设计杀死,楚国兜兜转转最后终于落到了一个外姓人家。

不过目前历史学界针对这一段混乱的关系尚还有争议,但是楚国也没有多少好日子,负刍上台后,秦国已经加快了统一战争,没过多久楚国即灭亡。而春申君死于前238年,也和秦国统一没有什么缘分了。


小评

这个“战国四君子”或称“战国四公子”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战国时代十分流行的“养士”之风,大家谁养的最多,就证明谁越有实力,名声也就越大,“战国四君子”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政治地位和优越的家族背景。

在战国时代因为养了大量的门客而声名显赫,而“君子”之称也不过是一种盛名难却,是众人得其惠利而口吐蜜蜡罢了,而论起“养士”最成功的自然是信陵君,可以说既赢得了“名声”,又为自己积攒了政治资本,而后者本身就是“养士”之风盛行的根本原因,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战国时代公卿士大夫力量崛起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