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官方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流落到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的古物多达1000万件以上,其中一、二级文物超过100万件,绝大部分都难以追回。图中是北京一场文物展览会,里面有难得的16件从海外追回的国宝级古董。 联合国曾统计,已知的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约为167万,分散在全球47家博物馆中。图中就是陈列在匈牙利博物馆的一尊被盗的中国肉身坐佛。 图中是美国纽约一家博物馆中展出的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立柱雕塑,据估计,很可能是民国初期由美国探险家从敦煌所盗挖的。 圆明园曾经是我国清代最著名的文化宝库,里面的十二兽首更是国宝级文物。图中的猪首是由澳门赌王从海外购买回来,并捐献给了大陆博物馆。 依法追回文物几乎毫无可能,大部分还是通过回购手段将这些文物带回家。图中在江苏苏州展出的牛、猴、虎首就是由中国企业高价回购回国的。 许多珍贵文物都流入了国外收藏家之手,而后经其转手委托拍卖行转卖。图中的雍正帝上朝所戴的朝珠就是由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 国内对于文物的保护也显得力不从心,对于文物市场的监管更是力度不足。图中就是北京著名的潘家园市场,许多珍贵古董都在此被国外收藏家买走。 图中是一位水泥厂的普通员工,他将无意间发现的古董剑上交给文物所后,竟鉴定为战国时期青铜剑,而这名工人则收获了500的奖金和荣誉证书。 图中是乾陵神道上有着千年历史的石刻,正是尤其年代久远,表面滋生地衣而变色,于是被当地文物部门强行刷白。 文物监管的不足不但体现在奖惩措施的落后,还有文物修复层面的缺陷。目前全国专业的文物古籍修复人才只有不到7000人,而所需要修复的温服却高达1500万件。图中就是中国一家博物馆聘请的意大利古籍修复师正在修复一件元代彩塑木雕。 |
|
来自: 品谋图书馆馆藏 > 《流失海外的国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