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皴法

 X94S 2019-08-23

皴法在中国画技法中,是专讲画山石的方法,所以明代汪珂玉也称之“皴石法“,是国画家将物体分阴阳、明向背的方法。皴的功能在于辅助勾线时所未尽完成的效果,包括物体的体积、阴阳、纹理、质感,进一步填充完成,所以皴不能唱独角戏,一般作画顺序是先勾后皴,随勾随皴。

汪珂玉总结名画家的皴法计有十四种。有麻皮皴、直擦皴、雨点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长斧劈皴、巨短笔皴、泥里拔钉皴、米元晖拖泥带水皴、乱云皴、弹窝皴、鬼面皴、骷髅皴、解锁皴、马牙皴。

实际上皴法也不止汪珂玉所辑的十四种,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在“论皴”一章中提出:“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鬼皮、曰乱柴、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索、曰鬼皮、曰乱柴。”也有人总结出三十六种,这些都是古代画家根据不同山石纹路构造而创作的。当然也不限于这三十六种,清代画家松小梦解释说:“皴法名目,皆从人两眼看出,似何形则名之曰何形,非人生造此形此名也。”明代画家董其昌,根据唐代禅家分宗论,把画家的山水也分为南北二宗。代表着南北宗论的山水皴法,确实有些区别,如北宗李思训所创的小斧劈皴,用笔着重在勾勒,表现石滑崭然的石头山。一类如南宗王维所创的披麻皴,表现土石掺杂、山形浑圆而较少棱角的土石山。而董其昌倡立此说的目的,是在于重南宗,贬北宗。

《龚半千画诀》,认为只有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宗,其余都是旁门左道,他还认为明代的戴文进、吴小仙等浙派画家所使用的大斧劈皴,不入鉴赏家耳面。这样以分宗和皴法来作为衡量艺术的标准,既不科学,而且也带有宗派之见。我们学习古人的皴法,既不应套用成法,而懒于从真山的纹理上运用自己的技法,也不要轻视前人积累的成法,置有用之法于不用,而应是融会古法,不断渗入新法,丰富山石的多样化表现。现从三十六种皴法中,按其线型分为直线皴、曲线皴和点皴三类,把皴法精简为二十二种。

《芥子园画谱-荷叶皴法》(李渔康熙序本),清前期

《三希堂画谱分类大观·石谱大观:石谱-荷叶皴法》 叶九如,清末期

《三希堂画谱分类大观·石谱大观:石谱-折带皴法》 叶九如,清末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