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90%供应链公司会选择扎堆在电子行业?

 繁星1 2019-08-23

 80%以上的供应链外包企业成立于深圳,而超过90%的深圳供应链公司是从事电子行业的供应链外包起家的。出现这么一种情况的原因,自然与深圳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供应链外包与电子行业特征和需求的高度契合。

 

电子行业长期面临一个难题——成本与售价的矛盾在人工、材料和运输等在不断上涨的同时,电子产品的价格不升反降,这个矛盾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高悬在每一个电子企业的头顶,随时可能威胁企业的生存当电子产品升级周期越来越短时,缩减成本就成了电子企业盈利乃至生存的唯一出路。将非核心业务环节交由供应链外包操作,可以实现原材料供应链集中采购,有效降低企业人工、材料和运输成本,从而实现提升产品利润率的目标,这确实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随着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的采购库存风险越来越高,电子企业的采购订单零散化、频繁化的趋势越来越普遍,多品种、小批量采购正成为主流。传统采购管理模式反应速度、订单精确性和运作效率上的缺点,已难以适应电子行业的发展。通过供应链外包,整合需求管理、采购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环节,构建一个系统化的供应链体系,无疑可以最大限度的解决采购的零散化、频繁化问题。

 

电子行业供需双方账期普遍在90天左右,长达180天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但是在电子行业产品升级换代越来越快的形势下,供方资金压力下必然会要求缩短资金流转周期,但需方同时也面临资金压力,付款自然能拖就拖。而在交货模式上,以电子行业比较普遍的一种交货方式为例——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中文译为“供应商管理库存”,即要求供方在需工厂(或仓库)一定距离内设立原材料仓库,当需方下单时,供方须予即时反应,快速完成交货。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在中国,却变了味道。稍微强势的需方,大部分会以自身“0库存”为目标,要求供方执行VMI管理,达到风险转嫁的目的。而供方呢,由于原材料的库存成本、送货、仓储、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往往会发现VMI项目其实远远不如一般交货来的稳妥、划算如果把“付款+交货”的供需矛盾放到具体企业里去分析,你可以发现,很多电子企业应收款在30~150天不等,库存周转率水平也就是在10到20 左右,然而他们的现金周期基本上都是负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应付款周期都在90天,甚至长达半年以上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电子行业的供需关系并非真正的合作共赢关系,而更像一种利益对立关系

供需矛盾,表面看是不可调和的,但是,在2000年前后,电子行业开始引入供应链外包,经过几年的磨合,渐渐发现,供应链外包模式竟然有效缓解了供需方的矛盾。一方面,供应链企业代需方进行采购,垫付了货款,同时给予需方合理的货款账期,解决了需方的资金困境,同时又转移了供方的货款风险;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将VMI改造为“第三方管理库存”,由供应链企业代替供方执行原材料的仓储、配送、分货管理,转嫁了供方的运营风险。“融资+第三方库存管理”供应链外包模式,让供应链企业成为了供需双方矛盾的缓冲带,在这个缓冲带上,供方和需方都保证各自的最大利益。

众所周知,艾睿、安富利、大联大等大型代理商,几乎控制了亚太地区超过80%的电子元器件进口贸易。大型代理商都存在一个客户池”,只有进入这个客户池”的企业,才能向这些大型代理付款,成为合规的收货单位。而进入客户池”的门槛往往会让众多中小企业望而怯步。不能直接向大型代理采购,也就不得不选择一些小代理或者贸易商交易,从而推高了采购成本。由于供应链企业普遍都已经进入了各大代理商的客户池”供应链外包的模式仅收取客户微薄的服务费,不会赚取交易中间差价,不至于大规模增加中小企业的采购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对于安富利、艾睿等大型代理商来说,供应链企业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少收货单位,进而降低物流、商务沟通和渠道管理等成本,又不会对业绩与销售量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中小企业的订单还可能有所增长),自然推动供应链外包是最合理的选择。

 

深圳电子行业的高端电子料件大部分均来自于进口,而相当大一部分加工后的电子成品均用于出口贸易。最近几年,虽然国家和深圳市政府逐渐放开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但企业报关、报税、报检等环节依然需要办理大量繁琐手续,当电子产品升级周期越来越短时,通关速度、采销效率就常常难以保证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了。基于电子行业这一普遍的“痛点”,供应链企业创造了“垫资付汇+集中收货+通关交货”的代理进口模式,以及“通关交货+结汇退税”的出口分销模式,基本可以保证珠三角企业实现进口24小时交货,出口3天垫付退税。“代理进口+出口分销”是供应链企业最原始、最粗放经营模式,行业门槛较低,导致最近十年里大量资本涌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据深圳交委公布的数据,2014年营业收入过亿的供应链企业超百家,其他小型的供应链企业更是难计其数。大量资本涌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电子行业的“代理进口+出口分销”供应链外包模式已全面陷入竞争的红海,激烈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消费品市场。“红海脱身”,各大供应链巨头自然各显神通,怡亚通启动了“380平台”,力争实现“渠道的深度下沉”;信利康选择跨界,推出了“供应链+地产+金融+电商”的横向集团化战略;一达通联姻阿里巴巴,深度挖掘外贸的大数据和理财市场···各种模式的创新纷至沓来,近年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五年,电子行业的供应链外包市场将迎来最根本的变化,原始粗放的外包模式将难以立足,让位予更深入、更广泛、更便捷的创新型供应链外包体系,至于这个体系的根基,是基于技术和数据的创新呢?还是基于资本与资产的融合?谁知道呢,也许两者都是吧···

 

备注:供应链外包指的是由第三方服务商承接客户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如物流仓储、收款付款、供应商管理、渠道管理、报关报检、融资结算等供应链上下游工作环节,让客户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以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电子行业赢在供应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