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探阅读启发式教学过程

 水含烟5083 2019-08-23

 (2008-08-12 10:28:43)  一代又一代的教学大师们艰苦探索,疑结成许多教学模式,他们是现代启发式教学过程的珍贵材料如:孔子的”问答式”, 教学过程为: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 ;赫尔巴特的“讲授式”,教学过程为:讲授----理解----巩固----运用----检查;杜威的“自学式”, 教学过程为:自学----解疑----练习----自评----反馈 ;陶行之的“合作式”, 教学过程为:诱导----学习----讨论----练习----评价;朱熹的“研究式”, 教学过程为:问题----探索----报告----答辩----评价 ;布鲁纳的“发现式”, 教学过程为:自学----讨论----启发----练习----总结 ;魏书生的“参与式”, 教学过程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结……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的启发模式归纳为六步,即通读——研读——讨论——总结——练习——拓展。现分述如下:

    一、通读

    通读就是从头到尾的阅读全书或全文。这一步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全书或全文,做到研读前心中有数,全书或全文的内容是什么,有那些知识点,那些是已知的,些是未知的,那些是重点,些是难点,做到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1、朗读全文,总揽大意。这时如果碰到生僻字可跳过,有意捕捉作者情感体会作者语气情调。
    2、全班齐诵,激情激趣。只有全班齐读才能把所有沉睡的新灵唤醒。把所有的情绪都跳动起来,只有群情激昂,也才能把最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为下面的学习酝酿最佳的情绪和气氛。

    二、研读

    研读就是钻研阅读。这一过程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认真钻研全书或全文,明确主题词句、领起词句、过度词句、总结词句、优美词句、生词难句。此时应充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认真的圈、点、划、批。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和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要善于发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
    1、借鉴古人读书圈、点、划、批的经验。例如在学《忆读书》时,我们可以先把吴晓东的《对冰心作品的评价》和蒋子龙的《书的征服》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吴、蒋的发现中去发现。用学生的读和研代替老师的讲和灌输。
    2、借鉴“单元说明”去发现。
    3、借鉴课文注释去发现。
    4、借鉴思考与练习去发现。
    5、借鉴老师的问题去发现。
    6、借鉴同学的发现去发现。
    7、借鉴学生身边的参考资料去发现。
    都要发现些什么呢?我概括一下大致有:为探究立意、主旨发现文眼、主题词。为探究文章脉络去发现领起句、过度句 ,总结词句的位子、作用 。为探究语言的意蕴情调去发现做人处事的哲学和人生的艺术。为积累语言去发现生词难句、修辞句、名言警句。结构复杂的句子,还可以利用工具书去发现更多的知识。这是“用自己的大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形式。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此道理,静下心来漫漫咀嚼、消化。当然在课文比较长,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预习研读;或更据教学目标,有选择的重点阅读,便于下一步有目的的讨论总结。

    三、讨论

    俗话说“真理愈辨愈明”,通过讨论,学生就会对不理解的知识抹零两可的知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同时在就某一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时,学生也就培养了交流意识,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可谓一举多得。不同的文体,讨论的重点不同。比如记叙文,就以六要素为主,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议论文就以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为重点;说明文应把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弄清楚。散文就把重点放在文眼句、含义深婉的句子、优美词句、修辞手法上。讨论应始终在民主、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师生的思想在课堂上碰撞出迷人的火花。

    四、总结

    一堂课下来,到底学了多少东西,是否完成了目标,还需要对一堂课所学的东西进行梳理和总结,便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总结的方式可以是口头总结,也可以是书面总结,可以由学生来总结,也可以由老师来总结。总结的语言,一定要简洁,要抓住重点。利用板书总结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板书要整洁美观,有时可以用彩色粉笔标出要强调的部分。比如《忆读书》一课。我就是利用下面的板书进行总结的。
    忆读书
    内容:读书好:1、激发情感2、扩大知识面3、对写作有帮助4、提高品德修养。多读书;读万卷书。读好书:会挑选比较情节精彩人物如生情感真实文字质朴的书。技巧: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五、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必须给学生安排一定的练习。当然练习要以课后练习为主,进行书面作业。比如在上《忆读书》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我认为这几道题出得非常好。比如说第一题“‘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围绕这几个字,作者回忆了那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这道题它旨在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第二题是 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一句话的理解。这道题就是要同学们平时读书要有自己的体会而不能只看故事,只看热闹。第三题是引导学生们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地四题是引导同学们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并有计划的读书。
    这几道题目就能很好的完成学习课文要掌握的目标。 

    六、拓展

    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担负着重振中华雄风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只有把一代品格高尚,素质优良的学生交给党,交给人民,才不辱为人师。因此,语文教学中拓展必不可少。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把知识点举一反三,那才是真正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发展。教师要适当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言积累十分重要。然而语言的积累,仅靠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之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我们可以让学生跨学科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各种素质。

    “通读——研读——讨论——总结——练习——拓展”的教学过程遵循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培养方向和“整体-部分-整体”的最优认知程序,因此运用这一启发教学过程能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