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和旧藏,千年剧迹——杨凝式《乞花帖》现身人间

 zpin 2019-08-23

《书法》杂志2019年8月刊以彩页刊出了流落民间数百年的杨凝式法书《乞花帖》及相关考证论文,备受书法界瞩目,并得到了多位知名学者的认可与肯定。

宣和旧藏,千年剧迹——杨凝式《乞花帖》现身人间

杨凝式,字景度,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一直以来被学术界被视为承唐启宋的枢纽式人物,开启了有宋一代的“尚意”书风,对宋四家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等人的影响极为深刻。但令人遗憾的是,杨凝式传世作品并不多见,当前公立博物馆中仅存三件墨迹,其中《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卢鸿草堂十志图跋》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墨迹《韭花帖》已经佚失,仅存民国出版物影像资料。

日前《书法》刊发的《乞花帖》给杨凝式书法研究带来了极为珍贵的素材,令人惊喜。该帖是杨凝式于天福十二年(公历947年)游历洛阳当地寺院,并向住持惠才僧人乞花后所作五言诗一首,全文为:

丁未岁七月十八日,乞花于惠才大师院,因成八句留题。古寺寻深院,名花有旧芳。逢春虽数到,入夏又多忙。今日当秋节,高云值雨凉。宿题乞花子,珍重得支郎。老少傅弘农人。

根据史料记载,《乞花帖》曾经是北宋徽宗皇帝的藏品,收藏印迹宣和四玺也印证了这一点。宋朝倾覆之后,该帖流入金代越王完颜永功府邸之中,著名诗人元好问曾于越王邸见过此帖并在自己诗集中进行了记录。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曾短暂收藏此帖,并加以临摹,此后不知何故将其让与大收藏家项元汴。董其昌出让此帖后极为沮丧,一度“欲焚砚”,不再写字。项元汴入手此帖之后,极为重视,将其编入自己书画收藏的“千字文”序列,编号为“易”——该序列是项元汴数以十万计收藏中的顶级珍品,并多次钤收藏印记。

宣和旧藏,千年剧迹——杨凝式《乞花帖》现身人间

从书法风格来看,《乞花帖》与台北故宫所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风格极为接近,巧合的是,两件作品的书写时间也极为接近,天福十二年闰七月,《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书写于前七月十八日,而《乞花帖》书写于七月十八日,相差仅一个月,这种巧合在历代书法作品中也极为少见,值得重视。

《乞花帖》面世之后,多位业界知名学者表示该帖可列为书法史最重要作品之一,《书法》杂志刊文资料详实,论证严密,为《乞花帖》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