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一切心法》——感与惑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19-08-23

王守仁为誉为儒家圣人之一,对中国的思想哲学影响巨大,怀着各种不解去看了熊逸所写的《王阳明一切心法》上下册两本书,结果可能是由于本人对思想,哲学、心理学与历史都不甚了解,所以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回响并不多,在此只能作一点浅薄的分享。

无奈的遗憾

遗憾现代人对古文不了解,很多《传习录》上的东西看不明白,所以无法去了解王守仁的真实心理是如何,都只能通后世人的加注去了解,既然是加注就少不了人作者的主观意思在内,所以都二手甚至三手资料!

所以说很遗憾与可惜,要学会读懂古文绝非易事,没有这种环境,也没有这种精力,所以很可惜。

中文的文化与哲学大体上都源于四书五经,无奈我们都没有去读懂它们,甚至未曾读过它们。

听过新东方王强老师的讲座:“读书就要读一流的书。”王强老师学习中国文学就是从一本《古文观止》开始,研读中国古代的许多优秀文章。

如果当代大众也有这种能力,相信古代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会影响更多更多的人。

心学

两本书读完之后,感觉王守仁的一生越走越向唯心主义,越到的晚年就是这样,所以本书叫一切心法大体上也是这个原因吧。

本人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不信教,不信佛,甚至还不信中医,因为从小的教育就是要看得到、可理解、能重复、便推理的过程,典型一个理科男,所以对于王守仁的许许多多的思想不感冒,甚至不认同。

相对于王守仁的心学,笔者更想去学习的反而是曾国藩的自律与自勉之道。

所以只能说王守仁的水平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如神一样的存在让我只可以想想,看都看不到。

收获

那么在如同传记一样的看完王守仁的一生后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呢?

专注

    学习朱程理学中的格物去格竹子就可以看出王守仁做事风格的专注。不信大家去看一颗竹子去思考一头半个月看一看。格物就是在物的上面去悟出物后面的一切规律,花十天看一根竹子希望得出竹子为什么是绿色,为什么是中空,为什么是直的道理,最后做到格物致知。这一点非一般的人可以做得出来,平日没有好消遣的古代人都难以做到,更何况天天看手机的现代人了。

典范

    王守仁从小就立志经做圣人,但这位小朋友可不是真的说说就了事,不像我儿子今天要做考古学家,明天要做宇航员、后天要当高铁司机。王守仁一生的从师、学艺、交友无一不是向着这个方向去的。同时真的做到了知行合一,学习圣人,自己也要用圣人来要求自己,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或者人类历史上大多只会出现在成功的人士身上,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王守仁的能奈。自孔圣人孟圣人之后,也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了吧。所以王守仁的学生万千,对明朝中后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穆宗皇帝对王守仁平反以后,他的思想得到了后世人光明正大的传播,影响更为深远。

影响

亨廷顿写过一本书《文明白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书中提到当今世界的五大宗教:基督、伊斯兰、印度教、儒教(暂且叫教)、佛教,现代文明的冲突的根源就是这些教派的冲突,其中基督、伊斯兰、与儒家文化的冲突影响最大,也最有实力。儒家是作为一个最主要的文化,影响都我们十多亿的人。我们看这些书可以多少的了解到儒学文化对中国影响太大了。我们今世的行为,文化,生活习俗大部分都源于儒家思想,例如今天的尊、礼、孝、道德无一不是。起初这些只为统治需要而得以传播的东西,如今确实影响与塑造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

作者熊逸就是一个谜,没人真人记录,感觉就一介网民,人畜无害的人,写了这本功力十分深厚书。感觉作者对中国历史,对古代文化的理解等等都十分有水平。这种阅读的感觉只在读钱钟书的《围城》里才有,也许是我读的书太少,想不到第三位。但这种感觉不得不让我对这一位只用笔名的人(传说还不知道他的真名叫什么)深感佩服。熊逸还出过很多书,太多都与古代文化与有关,有机会可以都拿过来读一下,感觉一下作者的功力有多深。

  在熊逸的笔下,王守仁不是神,也不是圣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有人说,如果深受王守仁的《传习录》或阳明心学影响的人去阅读《王阳明一切心法》这一书,可能有信仰都被削得体无完肤的感觉。

是不是这样呢?《传习录》由于我没人读过,所以不敢作评论!


阅读可以明历史,也可以看未来。

作者:涂人

公众号:涂人,ID:TuRen_12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