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完全是个人需求,教师不应当强迫学生阅读

 老刘tdrhg 2019-08-23

我不认为推动阅读是难题

阅读,有什么难的?识字,能有一般的思考和判断,拿起书来读,感到有趣,就读下去,感到无味,就去找一本有趣的。不要推说“没时间”,想读,就能有时间;读书人不是因为闲得无聊才读书的。世上那些无聊的事,大部分可以拒绝,不要怨天尤人,除非你根本没有读书的意愿。

我十六岁失学,十八岁下乡,最好的读书年月,无书可读;中年时有了很多书,忙于工作,读书时间少,不能尽兴尽情,我曾在一篇短文中说,等我退休了,自由自在了,也许眼睛要花了。岂知一语成谶,我在六十岁那年视力大损,阅读非常困难。很多好书,我都没能读到,有些经典没能认真读通,有些名著没法重读了。这是我的命运,没什么可埋怨的。现在,常有老师和学生来问如何读书,真是问道于盲了。

我也曾被拖去讲如何读书,一段时间后,我冷静下来:这是不是一件犯傻的事?读书如果真正成为个人精神需求,难道会要“动员”吗?当年股市洪波涌起,人们的那种激情,完全是自发的,休市后聚集争论的热烈冲动,拉警报也别想驱散他们,虽然有些人的数学能力不过是会背乘法口诀,然而他们勇敢地战斗,全心全意,倾其所有,出生入死,竟然也有几个发了财的。我们中国,好多艰难的事并不要动员、推广,倒是阅读要劝勉要鼓励甚至奖励,更有甚者,要在学校去推广读书,还要在学校办“阅读节”。

功利文化毁坏了教育,也拉低了社会文化品质。在人们没有功利意识时,阅读才是有价值的。

最重要的示范,是教师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有比较强的思辨力,站在讲台边,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是常识,无须多说。

不要引诱学生去读书,不要强制学生阅读。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不要在学生面前展示庸俗,不要用考试、“阅读有用”去引诱学生读书。何必要强调“开卷有益”呢,人们读书,常常不是为了“获益”,而是一种生活本能,如同人本能地需要休息、本能地需要营养。人们从来不是因为“呼吸有用”而呼吸,几乎没有人以宣讲“呼吸”的意义而谋生。学校的阅读,常常围着考试绕圈子,一些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往往习惯地说“注意了,这一篇在考试范围内”“这个是课标指定阅读篇目”,等等,浸润在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精神很难立起来。不考,就不教,考不到,就不必读,最终只能铸造一批考试机器。学校教育没有培育读写习惯,大批学生高考结束后不再阅读和写作,人群普遍缺乏读写能力,语文教育怎么能不反思?

语文教育为什么不能引导学生尝试“读点无用的书”?如果读书只为考试,考过后仍然会成精神白痴,因为他还是不会阅读,也因为他根本没有阅读的趣味。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考试,是培育思维;教育和教学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大问题,而非制造对付考试的机器。

我上过一些当。有学校让我参与“阅读节”或“书香校园”活动,邀请者摸准了我的简单幼稚,让我给学生谈读书的意义,让我站在“书香校园”的展示板前照相。校长一副特别爱读书的样子,他们能脱口而出一串鸡汤格言,他们对社会阅读状态痛心疾首,他们特别喜欢记者说他们“儒雅”……可是,几次下来,我不得不怀疑,这些“书香校长”平时说话怎么那么猥琐鄙俗?他们在官僚富豪面前何以那样谄媚?对我的疑惑,老师们不见外,说没想到吴老师也会上当,我们校长精于无中生有,把办公室装扮得像书房,图书馆好一些的书全摆在他的办公室了,记者来采访,全在办公室接待,校长坐在书堆里,让他们拍照;记者很好骗,教育局也骗自己,十年了,从没在中小学认真做阅读调查;学生被应试拖死了,高中一个月才放两天假;学校语文组在学生心目中没地位,有特级教师业余爱看宫斗剧和抗日神剧;教导主任看到语文老师读小说都要嘀咕几句,校长根本没读书,不信的话你考考他,五分钟就露馅……听这类事,感到厌恶,你们糟蹋什么也别来糟蹋读书呀。现在,我对“评比、验收书香校园”一类的事已经能充耳不闻。

真正爱读书的校长一般比较安静。在合肥,有位校长对我说,一些教师为动员学生阅读,对学生说“多读些课外书对高考也有帮助”,校长说:“凡是对学生说这些话的,都是对教学的歪曲。”我同意他的判断,这算是看透了。

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也不必声嘶力竭地呼喊阅读的重要性。教师何必因为少数人的不读书就心灰意冷?教育教学不可能是团体操,不可能要求人们步调一致动作一致,教师不要把不可能做到的事拿来自责。也许每个时代确实需要一些拒绝阅读的人做参照系,虽然每个时代也都有“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喜剧。

我教书时,注意到鄙视文学、抵触阅读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我尽到了教师职责后,就不想愚蠢地耗费精力去试图改变一个过于自信的人,再说,很多语文能力很差、粗鄙不堪的人在这个社会如鱼得水,以我们教师的地位,很难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阅读完全是个人需求,教师不应当强迫学生阅读。再说学生到了中学,应当有选择与判断能力了,你不要固执地向他们讲述读书的重要。比如,有人对开坛布道的鸡汤师那样感兴趣,宁可花费很多读书时间去“感受气氛”,这说明他有他的追求和趣味,你一个语文教师,工作那么忙,就不必殚精竭虑地跟在他后面絮絮叨叨苦口婆心了。万一他们真的因为多读了书而耽误了以后的赚钱和升官,遭受社会歧视,埋怨上了老师的当,你能撇清责任吗?

我不敢有什么奢望,只要有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学生跟着老师一同读书,我就心满意足了。

换个思路去想,我就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难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