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书法有法》这本书的作者孙晓云,大家一定不陌生。孙晓云似乎注定是为承传“二王”书法文脉而生的。在她既往的书法生涯中,我看到了诸多当代书坛少见的特质。 ![]() 其一,家学渊源,起步特别早。她的外祖父是古文字学家、书画篆刻大家朱复戡。她从三岁开始就在母亲的启蒙下学写毛笔字。没有人逼她,那么小的孩子居然越写越有兴趣,天天自觉地写,并逐渐掌握笔法要领,练就了过硬的“童子功”。她的“书龄”比同龄人要长得多,以致她说“那种热爱似乎就长在我的身上”。直到现在,她还是天天写,经常从早写到晚,甚至半夜才睡。 ![]() 其二,“女红”观念,心态特别好。晓云认为书法是男人的强项,历代女书家寥寥,作为女性,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她提出“女红”的想法,视书法如同做衣服、织毛线、刺绣、做饭、烧菜一样,平心静气、轻松自然地对待,享受其中的乐趣。从自身特性和特长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把它做精做好,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经验。 ![]() 其三,“二王”文脉,路子特别正。近三十多年来,中国书坛发展迅猛,瑕瑜混杂,求怪求异,屡见不鲜。她始终坚持承传文脉,回归传统,遨游于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颜真卿、米芾、董其昌、王铎等名家书迹之中,入其门,得其法,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书风:笔精墨妙,韵浓情真,灵动秀劲,自然天成。 ![]() 这在她的小行草和小行楷中尤为鲜明。特别是那些看似信笔挥写的手札,雅致而又不失大气,饱蕴着淡雅的情怀和严谨的法度,乃至达到了“经典”的层次。 ![]() 书界一位评家评价她的小字行草为:“穿越了性别,穿越了年龄,穿越了地域,穿越了社会阶层,甚至穿越了历史,捕捉到了文人书法最具普遍性的那种精神和意蕴。”的确,在当代复兴中国书法优秀人文传统的主流中,她无疑是一位主力推动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