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年前大同已经如此模样,繁华不比今天差

 新一壶春秋 2020-01-27

大同鼓楼始建于明代。清顺治、乾隆、咸丰年间均有修缮。明代的大同,楼阁林立,东有和阳街之太平楼,西有清远街之钟楼,北有武定街之魁星搂,南有永泰街之鼓楼。图为1940年山西大同鼓楼。

至今只有鼓楼幸存。鼓楼平面近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高约20米,东西长约18米,南北宽约14米。底层以青石砌四角,中有十字穿心门洞。上方为砖木结构楼阁三层,各出飞檐,檐下置斗栱,最上层为十字歇山顶。各层四面辟门,周置回廊,外设杆栏。顶楼上原先架放一面大鼓,用于晚间报时,现已不存。

和阳街即大同古城的东街,和阳街四牌楼系洪武年间大将军徐达重修大同城竣工后,为壮军城、炫耀功德而建。四牌楼每坊中辟正门,左右为便门,高约三丈,宽约五丈余。四个牌楼里外正门上首均装有大幅坊额,东为“和阳街”,西为“清远街”,南为“永泰街”,北为“武定街”, 黑底黄字,每字二尺见方,为清代重修牌楼时由大同书法家王德馨所书。图为1940年山西大同和阳街。

整个建筑结构精美巧固,巍然壮观。可惜的是,1952年,因妨碍交通,四牌楼被拆除。现在的四牌楼是2014年才修建的。

九龙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此壁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江崖海水,流云纹饰。须弥座的束腰镶有两层琉璃兽:第一层是麒麟、狮、虎、鹿、飞马等,第二层是小型行龙。这些琉璃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1940年山西大同九龙壁。

九龙壁身正中心一条是坐龙,为正黄色。两侧的第一对龙,是两条飞行中的龙,为淡黄色,龙头向东,龙尾伸向中心龙。第二对龙为中黄色,头尾均向西。第三对龙为紫色。这是两条飞舞中的龙,其形态与前者大不相同,神情凶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势。第四对龙呈黄绿色,恣态飞扬,气宇轩昂。

善化寺俗称南寺,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称南寺。辽末保大二年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模。元史记载,曾有四万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会,作佛事活动。明代又予修缮,明正统十年始更称今名善化寺。寺亦为官吏习仪之所。1940年山西大同南善化寺。

如今,善化寺面积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的西面,有一座独具风格的普贤阁,它是一处单檐九脊顶方形楼阁。

华严寺始建于辽清宁八年,之后多次重建。明代华严寺分为上、下华严寺两部分,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下华严寺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两寺紧邻,下华严寺位于上华严寺的南方。直到建国后,两寺再次合为一体,两寺之间有小门相通。上、下华严寺的中轴线都是“东西走向”,主要殿宇都是面向东方,这与辽国契丹族崇拜太阳、以东方为上的信仰和习俗有关。图为1940年山西大同上华严寺·圣境。

当上华严寺的大雄宝殿时,能够看到辽代的地基、金代的建筑,还有殿内明代的塑像和清代的壁画。站在大殿前仰视,可以看到殿顶正脊两端的琉璃鸱吻。殿内供奉着明代的密宗五方五佛,两侧立有二十诸天神像。其中“诸天神像”都是向前倾15度左右,这样做一是为了显示了护法天王的威严和气度;还利用力学原理,能长时间保存塑像的完整性。

下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是寺中唯一尚存的辽代建筑,殿中的31尊辽代塑像尤为珍贵。佛像姿态、神情各异,端庄的佛、慈善的菩萨、凶猛的天王、各具特色,既有唐代丰满圆润,又有宋代秀美俏丽。1940年山西大同下华严寺。

下华严寺最值得欣赏的是“合掌露齿菩萨”,佛像立于莲花之上,有着优美的线条,她面带微笑,流露出内心的喜悦。这种面带微笑的佛像,是极其少见的。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6个,各类佛教人物像59000余尊,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1940年山西大同云冈石佛。

石窟依山开凿,规模宏伟,各类龛式、塔形和纹样20000余处,雕刻面积达18000平方米,雕刻技艺精湛,形象生动感人。来到云冈,不仅会惊叹鲜卑,这个剽悍的民族,竟还有着如花的细致和如水的柔肠。(图片部分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