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法学院新生的一封信

 道德是底线 2019-08-23

致准备入读法学院的你:

(一)

8月底9月初,正值法学院新生开学的前后时间。无论你是入读本科还是读研,这里都是你全新的起点。我记得10年前入读大学的时候,大学的第一课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我清晰地记得一个带着眼镜,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讲的第一句话是: 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基础如何,无论你学什么专业,我都希望你大学四年能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是啊!学了四年,有多少学生都在迷茫,自己想要什么。我曾经跟不同阶段的学生接触,很多学生也会跟我沟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后来,我发现,法学院七八成的学生都有过职业迷茫的经历。家人特别希望我报考公务员,但我不喜欢怎么办?我是女生,想做律师,但是感觉做公务员也挺好的,不知道怎么选?我挺喜欢法律这个行业,律师也是我热爱的,但感觉工作压力大,有点纠结,不甘心去做公务员,有没有好的建议?这些数不清的职业选择问题,困扰了法学院学生好久。以至于我每年都会跟法学院新生讲: 大学四年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认知、思维和格局的建立。

从你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明白,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比你能获得什么更为重要。为什么四年之后,你依然会迷茫?因为你从入学时就没有想明白上大学的意义。 大学的意义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健全人格的塑造。

我常常接到一些低年级学生的反馈,说同个宿舍四个人或六个人住,但是总有个别几个人关系弄不好。如果你们宿舍遇到这些问题,你会怎么解决?一般情况可能分两种:一种是自动划分阵营,宿舍几个关系好的,常常走在一起,关系不太好的,单独上下课。另一种是,不偏不倚,特立独行,不加入阵营。有同学说,我就是不喜欢他啊,实在相处不来。可问题在于,宿舍关系都弄不好,你想以后怎么搞好团队合作呢? 这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你必须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合作,而这一切从你不破坏正常的宿舍人际关系开始,这只是开始。是的,健全人格的塑造非一朝一夕,希望四年的大学生活,能够让你明白基本的处事规则和做人态度。

(二)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跟许多律师打交道,其中不乏有名的律师。后来,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想与准备入读法学院的你分享。

第一个经验,保持阅读的习惯,专业书籍和社科书籍广泛涉猎。很多律师常常有阅读的习惯,枕头书也会有不少。一方面是因为法条的更新,必须保持阅读,另一方面是因为律师的阅读与写作是基本技能,必须时刻通过阅读积累素材。作为刚入学的你,你应该深知法律人的阅读与写作是基本功底,而阅读书籍才会为你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可是,我们应该读什么?我认为, 专业书籍是你持续钻研法律这个行业的“炸药包”,社科书籍是你深刻理解法律服务业的“急需药品”。专业书籍,各个学校老师都会开学推荐书单,这里,我想推荐三本社科书籍。

第一本书: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彼得·伯格所著《现实的社会建构》。这本书是知识社会学的经典之作,也是社会建构论的扛鼎之作,更是社会学领域影响较大的著作之一。

第二本书: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著《乡土中国》。该书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是了解中国与中国人的必读经典。

第三本书:中国著名思想家梁漱溟所著《中国文化要义》。该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是探寻中国问题经典论著。

第二个经验,学习英语,任何时候都不晚。不要看那些著名大律师不学英语,其实,他们偷偷认真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尤其是进入工作阶段,提升英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刚入学法学院的你,一定记得勤于英语的学习,如果有机会学习法律英语,当然要花时间在法律英语上,你看那些好的律所招聘,哪一个不要求会翻译中英文合同?

第三个经验,永远保持一颗学习之心,尊重他人。我跟很多律师接触,大多给我的感觉是非常谦逊的,而且态度非常温和,聊天很舒服。为什么越厉害的律师越给我的感觉很舒服呢?其实他们非常明白,当你需要别人尊重的时候,你首先得学会尊重别人。对于刚入学法学院的你,你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在做什么,放下你对世俗的偏见,放下你对各种人群的成见,把你以往的傲慢收敛一点,从自我约束做起。

第四个经验,细节决定成败。律师是死扣细节的,因为一个细节的放过就是一场官司的败诉。如此,你还敢不在乎细节吗?作为一个法律人,你对细节的追求就如同你每天习惯早上刷牙一般。这种习惯的养成早已深入骨髓,情不自禁。你永远都不要质疑法律人为什么这么较真,因为只有较真,法律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细节是法律人的生命,你从入学开始的第一天起,你就应该告诉自己: 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丢掉任何一个线索,不穷尽法律条文决不罢休。

(三)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学习法律的初心。当你入读法学院,上帝无时无刻都在告诫你:请记住,你为何而来。是的,你因为对法律始终保持信仰而来,你因为对法律崇高的使命感而来,你因为看到社会不平而匡扶正义而来。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我们要铭记法律的最终要义是什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的法律不是好法律。是的,我们要解决人类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福祉问题,更要解决社会人际之间关系问题。从保持法律初心到捍卫法律尊严,解决社会问题有一条漫长之路,而这条路上最重要的阶段是你在大学的求学阶段。在这个阶段,你会从研究罗尔斯到研究拉伦茨,你会从研究王泽鉴到研究王利明……这样的过渡,始终都在遵循一个重要的准则:法律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结合当下中国社会问题而学。

如今,你准备入读法学院,无论你之前对法律了解多少,我都希望你明白:保持初心是我们持续精耕法律事业的基础,解决社会问题才是扎根法律事业的应有之义。

未来的天之骄子,未来的律师代表,你有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未来的法学精英,未来的律界翘楚,你有没有披荆斩浪的决心?

我希望四年后或者三年后,你可以拍着胸脯对我说:我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对法律的热爱就从来没有改变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