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经风风雨雨,它才是七宝古镇的灵魂 | 老底子

 黄之中 2019-08-23

对老七宝人来说

走过蒲汇塘桥时心情总有些复杂

在他们的心目中

这不是原来的那座塘桥了

2000年,七宝古镇经历了废存之争,最后的方案确定为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改造,而对连接南北两岸的塘桥自然要一并修缮。

等到古镇开发成了风景区,老七宝人再一次走上塘桥,总觉得新的塘桥无论从风格到材质还是建筑格局,已与旧物迥异。

 但对于每天来来往往于古镇的游客们而言,这座桥便是古镇的风情所在,桥下蒲溪潺潺,桥东北堍的七宝教寺钟楼巍然而立。观景拍照,笑语间悠然自得。殊不知,他们脚下的这座桥竟有着500年的历史。游七宝,不走下塘桥怎么行?

 蒲汇塘桥初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经历了五个世纪,并几经修缮,现今所见的为三拱石桥。据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考证称,此为上海市同类结构石桥中年代最久的拱桥。

而了解老底子的人说,塘桥初时实为五拱,其余两拱近百年前尚可得见,因蒲汇塘逐年淤塞河道变窄,街面几经翻修、填高,随埋于路下不复得见。

这座塘桥是由七宝北镇人徐寿与张勋筹划募资,择址修建的。当时这一带本没有桥,东西横贯于镇中的蒲汇塘虽有舟楫之利,却亦阻隔了两岸往来。和明清时期江南许多街镇一样,今日的一个城镇行政区域,在当年往往因一条河流、一条道路,会把一个镇分归不同的县甚至省。

原来七宝镇也是如此,其南先后属华亭、娄、松江县,其北则属青浦县。蒲汇塘流经七宝东端,突然90度纵向北折而流,于是以河为界,其东属上海县,其西归青浦县,于是七宝形成了一镇三治的局面。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

而处于镇中心的塘桥建成后,起到了增一镇之辉,启万人之便的效果,也成了既沟通松青两县又为两县界桥的契合点,桥之北堍为青浦,南堍则是松江,那块拱顶不足两米的桥面石,就是界石。

正因为这座塘桥地理位置特殊,故而流传故事颇多,甚至在抗日战争和1949年解放大上海时,成为军事重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20世纪50年代,塘桥附近已然是古镇的中心,桥两侧摆满了各色风味小吃、土特产品。天还未破晓,小贩叫卖声起,形成了七宝早市特有的情调。

原本桥上搭有顶棚,当地居民喜欢三三两两坐在两侧石栏上谈天说地。后来重新修缮时,顶棚被拆,这也让一些老七宝人颇有些耿耿于怀。其实,于七宝人而言,更不该忘却的还是那个筑桥的徐寿,他热心公益,在同张勋造起蒲汇塘桥后,便耗尽家产,沿着蒲汇塘一路向西十八里,直到泗泾,连续建了石桥九座。后来其孙徐三重作《九桥记》,详述祖父建桥轶事。徐三重一生著述丰富,堪称江南大儒。

不管这座塘桥是不是原来的塘桥,

它始终是古镇的灵魂。

从前是,现在也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