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洱中期茶经营宝典

 喜来乐A 2019-08-23


全文2790字 阅读时间7分钟



普洱茶可喝可存,无论新茶,老茶还是中期茶皆是如此,但情况又有所不同。新茶中的名山纯料古树苦涩度低,青味少,花香浓郁,鲜爽度高,很适合现饮。只是在众多普洱新茶中,如此出类拔萃的名区纯料产的适合现饮的新茶只是凤毛麟角。

绝大多数新茶因为工艺和原料原因,青草味重,苦涩度高,不够柔顺,寒性强,当前品饮适口性低,绝大多数都选择存放,通过自然发酵,改善口感,用“越陈越香”方式增加适饮性,以求早日进入消耗市场。
 
老茶历经转化已经完全符合市场品饮需求,可以大量被市场消耗,但因历史原因,数量稀少,价格高企,只能符合高端消费需求,最起码未来十年情况皆如此。而数量比老茶多,口感和陈化效果比新茶好的中期普洱茶恰恰好应对了市场的主要需求,适口性强且价格相对低廉。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十年普洱茶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主要体现在中期茶领域,无论从交易金额还是交易品种,中期茶都将占据普洱市场的主要份额。大量性价比高的中期普洱茶对下会挤压成本较高的新茶市场,因为很有可能,存新茶还不如存中期茶。对上年份更老的中期茶也做好准备随时跨进老茶领域竞争,因为这些茶中有些品种已经是准老茶了。
虽然如此,但中期茶领域的涉足却是一门技术活。如何进入,怎么参与,收藏家和机构的玩法完全不一样。
 
十几年前我刚进入普洱茶领域的时候,常常听到一句经典普洱“名言”:“风水佬骗你三五年,普洱茶却忽悠你一辈子”。虽然形容的有点夸张,但却很形象生动。


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以为是普洱新茶就能存放,以后定都能”越陈越香”,回报很高,但大家都没考虑到以下几点: 

1.制程对不对;
2.产区和原料对不对;
3.成本对不对。
 
制程不对,非普洱产区原料或者虽然在产区内但根本不适合拿来做普洱茶的原料,不管存放多久,依旧出不了市场认同的酽香和口感。同时,即便原料制作对头,但新茶之初购买价格已经被透支了许多年,真正出到市场,依旧不能达到心中理想的回报。上述这些情况普遍发生在新茶领域,主要是因为一般普洱收藏家对普洱茶存放缺乏经验和认识不足。


但到了中期茶时代,情况又有所不同了。俗话说“是牛是马拉出来溜溜”,历经十几年转化后的普洱茶,其庐山真面目基本能呈现出来,转化效果好的品种可喝可继续存放以期达到更好的滋味,而转化不出来的品种,则基本会被判“极刑”,十几年都转不出效果,以后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打个比喻,如果新茶阶段还貌似雾里看花,摸着石头过河般的风险投资的话,到了中期茶阶段已经水落石出,原形毕露,一切都有章可循了。
 
可见中期普洱茶的玩法已经是比较清晰,有所选择的了,风险比新茶阶段大大降低。即便如此,中期茶依旧面临许多难点。
 

第一,相对分散的布局

和新茶阶段由厂家统一集中销售不同的是,历经多次交易和买卖的中期茶历经十几年已经“打散在民间了”,不太容易集中起来运作。
 
第二,凌乱的价格和转化口感

因为经过十几年陈化,中期茶散落各地,因气候的不同,仓储手法的不同,同一批茶转化的口感也会有所不同,是内陆市场喜欢的“高香版”,还是港粤地区喜爱的“性暖深汤版”,都会有所差异。同时因为交易环节次数的不同,导致持有人存放成本高低不等,反映出市场价格也参差不齐。这就是中期茶较为凌乱和难以操作的原因。
 
第三,原品牌背书能力也高低不等

大品牌一线厂的中期茶价格相对统一和稳定。比较麻烦的是一些小品牌的中期茶,因为厂家实力不够或者业已倒闭等各种缘故,使得原品牌背书能力较弱,产品来龙去脉指示不清,直接影响了中期茶产品的交易与变现。往往中期茶市场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品牌的中期茶口感未必优胜但背书能力强,变现容易,所以价格会虚高。小品牌中期茶不乏精品但知名度小往往会被埋没。

   
通过上面描述的中期茶的一些特点,结合普洱茶发展的特殊时期和阶段,我们发现,虽然中期茶市场充满前景但也有不少技术难点,必须有所开创性和技术性的处理中期普洱茶的承接和经营。
 
第一,必须进行甄选

转化效果一般的小品牌的中期茶可以选择放弃。大品牌转化效果一般的中期茶谨慎从事,适合短期投机,不赞成长期投资。大品牌转化效果好的中期茶可以逢高抛出,市场低迷期再补进。重点放在在小品牌转化效果佳的中期品种上。这是众多中期茶中的“金矿品种”。一般普洱爱好者如果收藏这类品种的中期茶可以在将来获取性价比极高的老茶,以超低价格喝到转化口感极佳的老茶。

 
第二,必须对中期普洱茶进行再加工和二次品牌的打造

普洱茶的价值由转化效果和变现率构成的,而变现率又是由品牌所创建的,所以打造新的二次品牌是完善小品牌对中期茶转化状况背书不足而产生的,二次品牌也是对转换优良的小品牌中期茶最好的打造方式,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变现率和流通性的问题。

二次品牌下的中期茶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口感外也需要具备足够的量,才有实施的现实必要性。良好的口感可以由原先表现佳的普洱茶承接下来,也可以把现实中的几款中期茶打散重新组合,重新拼配,目的就是寻找适合市场需求的口感。因为二次品牌处理下的中期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口感更主要的必须具备一定的量,中期茶的再拼配和组合可以有效的解决质和量的问题,但显然这是个技术活。
如何收藏和投资中期普洱茶一般收藏家可以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转化优良的品种,而机构投资者可以在具备一定量的前提下,以中期茶为原料,重新拼配和组合,进行二次加工和二次品牌,重新赋予中期茶新的品牌和新的生命力,以打造利于传播和变现的中期茶品种。

总而言之,在迎接新时代下第一波汹涌而至的中期茶时期,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僵化思路,以创新思路和符合时代的新手法处理中期茶的投资和交易,为未来打造更多性价比高的老茶。

白雀——普洱茶二次品牌的典范

以“白雀”命名的普洱茶,
是一款陈期14年的中期茶。

由知名茶企上海大可堂茶业公司联合
资深普洱专家普茶藏珍先生共同甄选。
本着发掘“稻草下的珍珠”的思路,
在众多中期普洱茶中,
精选出的一款转化精彩、
性价比高,未来前途无量的品种。
通过专业视野,重塑品牌,营建流通渠道。
希冀这款中期普洱茶能如
“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麻雀,故名“白雀”,
愿今为白雀,它日化做凤凰。

白雀具有中期普洱茶具有转化到位,
汤深性暖,酽香彰显,苦涩渐消等特点。
既符合当下消耗,也能继续存留。
白雀的原料区域主要来自于云南勐海布朗山系,
具备传统普洱茶的滋味,
香气明显,滋味浓郁,“实味”不飘忽。

作为一款陈化14年左右的中期茶,
白雀仓储干燥,
具备“高香版”的特征,带烟熏香,
是目前市场推崇的干仓体系的普洱中期茶。
白雀口感特征接近于同是勐海布朗山体系的
“白菜”(2003年左右)系列和
“孔雀”(2004年左右)系列,
转化后的香型非常相似,
都带极强的烟熏香,回甘生津迅猛。
故笑侃:“白雀=白菜+孔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