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二)

 木香草堂 2019-08-23
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贝伦区,是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个地区,在里斯本市中心以西6公里,紧挨特茹河流入大西洋的汇入口。贝伦区依河而建,河两岸有宜人的自然风光,河滨有环境优雅的公园。最主要的,这儿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和贝伦塔。这儿还是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参与地理大发现、开辟世界新航路的航海家、探险家的出发地,所以在特茹河边建立了一个发现者纪念碑。同时,这里还能远眺横跨特茹河曾为欧洲第一长桥、世界第三钢结构悬索桥的四月二十五日大桥和大桥对岸山上巨大的耶稣像。   
  此外,这里还有个著名的百年贝伦蛋挞店。据说这里的葡式蛋挞和葡式甜甜圈口味纯正,十分地道。   
  所以,贝伦区成为里斯本旅游的首选地,去里斯本的游客一般都会去贝伦区。
  上图为里斯本贝伦区的卫星地图。红色方框圈住的是贝伦区的几个主要景点。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贝伦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就是这座建在特茹河边的贝伦塔。它建于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时期的1514年到1520年间,最初是用来保护贝伦区的港口。贝伦塔与其称之为塔,其实它更像是一座小型的城堡。历史上曾被作为海关、电报站、甚至是灯塔。也曾利用其贮藏室改造成为监狱。在大航海时代,这儿也是航海家们的起点。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这座有着500年历史的古城堡,是葡萄牙有名的地标,也是里斯本的象征,它见证了里斯本昔日的辉煌。它与不远处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一起,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此塔不仅是见证葡萄牙曾经辉煌的历史遗迹,也是里斯本最上游客镜头的一个风景点。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贝伦塔扼守着特茹河至大西洋的出海口,是里斯本的门户。在塔下的平台上架设大炮,就是一座控制着特茹河口的炮台,能应对来自大西洋的外敌。从建筑风格上讲,贝伦塔主要属罗曼-巴洛克式,但也引入了一些阿拉伯元素,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从贝伦塔沿河岸往东走不远处,有一座高大的现代建筑,这就是著名的发现者纪念碑,亦是里斯本的地标性建筑。所谓“发现者”,按葡萄牙的标准,是指15、16世纪参与地理大发现、开辟世界新航路的那些航海家、水手、传教士和学者们,也就是那时站在时代前列的人。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这是发现者纪念碑的三个面。纪念碑主体像一艘朝着特茹河方向昂首扬帆的航船,两舷则为著名发现者的群像,其中立于最前方的是15世纪的引领者、组织者,绰号“航海家”的亨利王子,其余则为那个时代的葡萄牙名人,像达·伽马、迪亚士、卡布拉尔、阿尔布克尔克等等。发现者纪念碑是为纪念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在1960年建成的。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在特茹河边往东可看到一座很壮观的超大型悬索桥。该桥是公铁两用桥,1966年建成,1999年又在下层增加了火车铁轨。大桥身全长2277.61米,跨度1012.88米,曾是欧洲第一长桥,世界第三悬索桥。由建造美国旧金山大桥的公司承建。因该桥与美国旧金山大桥很相似,所以又被称为旧金山大桥的姊妹桥。这座悬索桥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四月二十五日大桥。这是后来改的名字,该桥最初是以葡萄牙当时的独裁统治者Salazar的名字命名。葡萄牙于1974年4月25日推翻了Salazar的独裁政权,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就将该桥更名为四月二十五日大桥(Ponte 25 de Abril)。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在四月二十五日大桥南岸旁边的山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耶稣立像,该像总高110米(耶稣立像高28米,基座高82米)。这尊基督像建成于1959年,是艺术家法朗科(Francisco Franco)受1931年建成的巴西大耶稣像的启发,花了10年时间完成的。耶稣面朝里斯本,张开双臂,其造型与巴西的大耶稣像几乎一模一样,既像在保护里斯本,又像在迎接他的信徒。从远处看还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显得庄重、威严。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特茹河发源于西班牙东部阿尔瓦拉辛山的特拉加塞特附近,先向西北方向流,继而转向西流,流经西班牙和葡萄牙干旱的内陆地区,在葡萄牙里斯本附近注入大西洋。该河在西班牙叫塔霍河,在葡萄牙则称为特茹河,全河统称塔古斯河。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特茹河两岸风光秀丽。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大客车都忍不住下河溜达去了,呵呵!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河面上风帆点点,快艇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河对岸的一些现代工业设备与近处贝伦区的古老建筑形成的反差,见证了葡萄牙的发展历程。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从发现者纪念碑往北穿过一片花园,就是著名的热罗尼姆斯修道院。该修道院始建于1501年,是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为纪念达伽马意义重大的航行而主持修建的,前后耗时近100年。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修道院与相连的的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长达100多米,几乎占据了整条街道。相机很难把它拍全。这也只拍到修道院的一部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与修道院相连的是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修道院与贝伦塔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哥特式的塔楼上诸多精美的浮雕,让人叹为观止。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热罗尼姆斯修道院旁边的圣玛利亚骑士团教堂。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教堂近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教堂钟楼精致的浮雕。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教堂宏伟精致的大门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大门上众多的宗教人物雕像,栩栩如生。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在发现者纪念碑与热罗尼姆修道院之间,是葡萄牙文化中心。文化中心的这个广场,好像我年轻时玩过的某个枪战游戏中的场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特茹河边的私家游艇。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什么时候我们国家到处都有这样的场景,我们就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发现者纪念碑前的广场。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发现者纪念碑与热罗尼姆修道院之间的帝国广场花园。在帝国广场花园东边还有一个贝伦花园,贝伦花园旁就是有名的百年贝伦蛋挞店。不过据说它的蛋挞很甜,而且买的人也很多,要排长队,我们没去。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帝国广场花园里水池与雕像。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广场上的陈列的展品。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广场上陈列的展品。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和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热门旅游景区都布满了警察。警车还都是大奔也。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8):贝伦区,里斯本的旅游首选
  ▲ 水陆两用游览车,在特茹河上溜达的大客车就是它了。


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有一条在城市中轴线上,大致南北走向,全长1.2公里,宽90米的大街,它就是自由大道。

  自由大道(Avenida da Liberdade),北起庞巴尔侯爵广场,南止罗西奥广场,中间为六车道路面。大道两侧分别为宽阔的步行林荫道和花园,两边林荫道的外侧还有一条两车道路面。林荫道的路面用马赛克镶嵌着精美图案。花园里有一些名人雕像。其中还有几个小型广场,广场上有精美的纪念碑和喷泉。大道两边是高档豪华的酒店、餐厅、剧院、银行以及各种奢侈品牌店。这条大道被誉为里斯本的香榭丽舍大街。

  我们从南到北在自由大道上走了个来回,边走边欣赏花园和广场上的雕像、喷泉以及大道两边各种风格的建筑,就像走在一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中。真是收获满满。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这是自由大道最南端的罗西奥广场(Praça do Rossio)。早在古罗马时期,这里曾是个赛马场,那时附近有条叫罗西奥的小河将市区的污水排到城南的特茹河里。后来这片空地周围陆续建起教堂、医院等,广场中间还建了个喷泉也叫罗西奥,人们就管这里叫罗西奥广场。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1755年的一场大地震把一切都毁掉了,现在看到的广场是地震后根据匈牙利建筑家Carlos Mardel(1696-1763)的设计重新修建的,广场长166米宽52米。1870年在广场中间树立起这座高27.5米的纪念碑,碑的顶端是葡萄牙国王佩德罗四世(Pedro IV de Portugal,1798-1834)铜像,从此广场正式取名佩德罗四世广场(Praça de D. Pedro IV)。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纪念碑的人物雕像。雕刻得非常细腻、精美。衣服上的皱褶,那样柔软,哪里看得出是硬梆梆的石头雕刻的。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纪念碑的两侧各有一座精美的喷泉。不过,我们去时喷泉没喷水,有些遗憾。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但是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也让人大为惊叹。这是喷泉中央下部的几个人物雕像。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这是喷泉四周的人物雕像。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广场地面铺就的海浪图案是一大亮点。广场北端是玛丽亚二世国家剧院。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离剧院不远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堂,称为圣多明我堂(Igreja de São Domingos)。教堂为巴洛克风格,最早建于1241年,现在的教堂为1748年改建,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广场西面的一条支路,从这条支路往上,可走到卡尔莫修道院。还可居高临下看到里斯本老城。我们因时间关系没去。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从广场往上看卡尔莫修道院。该修道院大部分建筑在1755年地震中被损毁,如今这个修道院已经变成了宗教雕塑和雕刻的露天博物馆。修道院旁边紧挨着里斯本有名的圣胡斯塔升降机,可在那儿观赏圣若热城堡、罗西奥广场和庞巴尔下城的景色。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广场旁边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酒店。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从罗西奥广场沿自由大道往北,公路左边的这座建筑是罗西欧火车站。双马鞍形的主入口是该火车站的最大亮点,十分抓人眼球。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继续向北。这是MANGO品牌专卖店,MANGO是西班牙的一个品牌,中文名叫芒果服饰。自由大道两边有很多奢侈品牌店,如Burberry、LV、Gucci、Prada、Zegna、Boss等等。不过我们对这些不感兴趣,主要是这座建筑很有特色,就把它拍下来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艾薇达宫殿酒店(Avenida Palace),一个五星级酒店,建筑很漂亮。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从罗西奥广场沿自由大道往北走不多远,又是一个比较大的广场,光复广场。该广场建于1884年,是为纪念1640年葡萄牙在经过西班牙60年统治后恢复独立而建。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光复广场中间,是一座高30米的方尖碑。该碑建于1886年。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中间是纪念碑的侧面,左边是碑南侧的独立男神铜像,右边是碑北侧的胜利女神铜像。碑和两座铜像分别由不同的人设计建造的。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广场旁边是建于17世纪的古建筑福兹宫(Foz Palace),著名电影《里斯本秘境》曾在这儿取景。现在是国家体育博物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在自由大道两边的花园里有许多的名人雕像。可惜都不认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在自由大道两边的花园里有许多的名人雕像。可惜都不认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一个小广场上的一战纪念碑。上面的人物雕像栩栩如生。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林荫道的路面用马赛克镶嵌着精美图案。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路边的售货亭很艺术、很漂亮。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自由大道是里斯本最繁华热闹的一条大街。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自由大道的街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自由大道的街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自由大道两边有许多窄小的支路,支路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支路里的这座小教堂看起来有些历史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自由大道的最北端庞巴尔侯爵广场(Praça do Marquês de Pombal)。其实,这个所谓广场就是一个圆型的大环岛。环岛中间是一个大型的纪念碑。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纪念碑顶端是庞巴尔侯爵的铜像,身边是一只威武的狮子。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将这个城市2/3的建筑夷为平地,约有6万人丧生。当时担任葡萄牙首相的庞巴尔侯爵受命重建里斯本。为了纪念庞巴尔的贡献,1926年5月奠基修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广场,1934年5月,又树立了他的青铜塑像。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纪念碑的下部是众多的人物群雕。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人物群雕的局部,看起来像是普通民众的生活生产场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人物群雕的局部,和我们中国的生产场景也很相像。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这个就是典型的西方雕像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最后发两张里斯本的普通的街景图片。这是贝伦区的一个街心休闲广场。难得见到的好天气。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9):里斯本,自由大道自由行
    ▲ 这是在车上拍的。我们在里斯本的两天天气都不大好,阴雨绵绵,云层很厚,很难见到阳光和蓝天。

雨雾中的辛特拉


    辛特拉(Sintra)是里斯本北郊的一座小城镇,位于里斯本以西约20公里。这个小镇因辛特拉山而得名。辛特拉山气候优越,植被茂盛,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最早开启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看中了辛特拉优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从14世纪开始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避暑行宫,就是现在的辛特拉王宫。从15到19世纪,大批的贵族、富商、艺术家们追随国王的脚步,也纷纷涌到辛特拉建造别墅和居所。渐渐地辛特拉就形成了一个小城镇。
    其时,在公元11世纪,伊比利亚半岛还被北非的摩尔人(即阿拉伯穆斯林)统治时,辛特拉就比较有名了。摩尔人还在辛特拉山上建了城堡。从14世纪一直到19世纪,各式各样的建筑在辛特拉拔地而起,有摩尔式、哥特式、曼纽尔式、巴洛克式和意大利式等等。辛特拉地区各种独特风格的建筑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所谓的“辛特拉文化景观”,使得辛特拉这样一个山区小镇成为了欧洲浪漫派建筑的中心,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辛特拉地区也成为了葡萄牙的旅游胜地。
    不过,游客们到辛特拉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去罗卡角。罗卡角(Cabo da Roca)位于辛特拉山地最西端一处海拔约140米高的狭窄悬崖。它是毗邻大西洋的海角,处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
    罗卡角的山崖上立有一个面向大西洋的纪念碑,碑顶上是一个金色的十字架。碑上刻有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史诗般的长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又译《葡萄牙人之歌》)中的两句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a)。这两句话,也成了罗卡角最准确生动的表述。其意境类似于我国海南三亚的“天涯海角”。
    罗卡角与南非的好望角和智利的合恩角被称为世界三大知名海角。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不过我们这次去辛特拉却很不顺,碰上下雨,天气阴沉。特别是罗卡角,雨雾茫茫,大海被笼罩在一片云雾中。向西望去,什么都看不到,没有“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感觉,更有“天涯海角”的意境,像是走到了天边,走到了天的尽头。
    辛特拉给我的印象很一般,还不如我走过的欧洲一些小镇漂亮。可能是我们许多地方没去,走马观花都算不上,加上下雨,天气阴沉,能见度不高,游览兴致不大,我们又没有当地导游介绍,对所谓的“辛特拉文化景观”,欧洲浪漫派建筑中心没有一点感觉。罗卡角给我印象也一般。不要期望它的自然景色,主要是去体会走到欧亚大陆最西边的那种意境。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去辛特拉,第一个要去的当然是辛特拉王宫。不过第一眼看到辛特拉王宫时,真是大失所望。这也叫王宫?外表真是太普通了。不过虽然外表朴素,但历史却比葡萄牙历史还长。始建于约翰一世,直至16世纪曼努埃尔一世统治时期才完工。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据说王宫内很奢华,可惜我们没有进去。细细观察一下建筑的外观,还是能发现一些特别之处。它的建筑风格可以说很杂,融合了哥德、摩尔、曼努埃尔风格。从门窗来看,摩尔风格似乎还更重一些。这也难怪,它本身就是在一座阿拉伯豪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看它窗子的造型与雕刻,阿拉伯建筑风格的痕迹特别明显。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王宫虽然其貌不扬,但有两座像塔一样高高耸立的建筑物却很醒目。乍一看还真不知是什么玩意儿,欧洲高高的建筑一般都是教堂尖顶或钟楼,但这两个高家伙显然不像。不管是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甚至清真寺,他们的塔楼都不会是这个样子。它们像是烧窑的烟囱。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那两个高家伙还真是烟囱,但不是用来烧窑的,而是王宫厨房里的烟囱。王宫厨房要做多少人的饭呀,要这么大两个烟筒?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两个高大的家伙成了辛特拉王宫最醒目的标志,在哪儿都能见到它们。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的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层层迭迭。山上的植被很好,的确是避暑的好地方。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但就建筑风格来说,感觉大多数和其他地方的建筑没什么区别。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山顶上是“摩尔人城堡”遗迹,可惜雾茫茫的看不清楚。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镇的风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镇的风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烟雾、烟雾,这还真分不清烟和雾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镇的一条小巷,显得非常古老、破败。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镇的街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的雷加莱拉宫(Quinta da Regaleira)。也是辛特拉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这是一个私人宫殿,曾经属于波尔图富商雷加莱拉男爵,所以叫雷加莱拉宫。整个宫殿包括浪漫主义的雷加莱拉宫,雷加莱拉小堂,以及一个豪华的公园,内有湖泊、洞穴、水井,长椅,喷泉和众多精美的建筑。称之为庄园更恰当一些。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其实,现在这么庞大壮观的庄园并不是雷加莱拉时就有的,而是1892年被百万富翁蒙泰罗买下后在意大利建筑师Luigi Manini协助下改扩建的。建筑风格包括罗曼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和曼努埃尔式等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目前的建筑始建于1904年,大部分在1910年建成。1997年宫殿及整个庄园被辛特拉市政厅收购。1998年6月开始向公众开放。看这窗子的雕刻,好复杂、好精致。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隐藏在密林中的石塔,雕刻相当精美。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庄园里的古老建筑遗迹。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庄园里还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下面是辛特拉各式风格的建筑。这是一座教堂,外表也比较朴实。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这座建筑带有巴洛克的风格。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这建筑上有个高高的钟楼,应该也是一座教堂吧。在欧洲,感觉教堂比学校还多。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钟楼全是用石头搭建的,看起来也有些历史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一些小的庭院和楼房还有些特色。这栋楼的建筑风格就有些不一样,二楼门上建一个门廊,门廊上还有一个牌坊,牌坊上有彩绘图案。与我国的徽派建筑有一些相似之处。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转到房屋的另一面,走廊中间的墙上有彩绘浮雕的耶稣像。难道又是一处宗教场所?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这个庭院的建筑就很朴实了,但外墙两边的黄色竖条与辛特拉王宫的外墙一样,不知道这有什么讲究?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这个漂亮华丽的建筑是辛特拉的市政厅。一般来说,欧洲国家的市政厅都是当地比较高档漂亮的建筑。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的街景。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路边上的一处装饰,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路边的雕像,应该是纪念一位什么人物。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路边的喷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辛特拉的许多小巷都很萧条破败。不过我很欣赏那些涂鸦。欧洲到处都能看到这种涂鸦,不知道写的些啥,但肯定不会是开锁、办证之类的。这些字体都非常艺术,也非常有个性。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很萧条的小巷,很破烂的墙壁,有了这些涂鸦,一下就亮了起来。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很花稍的旅游大巴。上面印有许多国家的国旗,大多数是欧洲国家,其他的有中国、日本、巴西等,怎么没有美国的呢?看来美国人不喜欢到葡萄牙。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下雨景不好拍,就拍点人像。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这就是罗卡角。一个开满了野花的山崖。山崖上有一个孤零零的十字架碑。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站在罗卡角往西望去,雾茫茫一片,像不像到了天边。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高大的十字架碑。碑上刻着罗卡角的经纬度: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这儿,就是欧亚大陆的最西端。大航海之前,人们还不知道美洲大陆时,可能真以为这儿就是陆地的尽头了。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碑上还刻有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史长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中的两句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 a terra se acaba e o mar comea)。这两句话,是对罗卡角最准确生动的表述。我不知道这句话的的原话该怎么说,但就中文来说,翻译成现在这八个字的人才真了不起。翻译得精炼、精辟、精致。既有诗意,也有意境。这也说明我们汉字的博大精深。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远景拍不了,就拍点花花草草吧。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在山崖的另一边,还有一座古老的灯塔。不过灯塔现在已经没有用了,灯塔下开了一家酒店,叫灯塔酒店。
行走在伊比利亚半岛(10):雨雾中的辛特拉

    ▲ 据说007谍战小说作者弗莱明,二战期间是英国的谍报人员,曾在离罗卡角十几公里的葡萄牙第三大城市卡斯卡伊斯工作过。战后他故地重游,住在灯塔酒店,每天到悬崖边散步,触动灵感,写下了《皇家赌场》等007系列小说20多部,搬上银幕后大受欢迎。

(以上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