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上,再无人能写出如此酥美的宋词了,读完心都要化了!

 文化点心铺 2019-08-23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闺怨诗和闺怨词的作者,往往都是男性。在这些诗作中,男性文人们或化身闺中思妇,向远方的丈夫倾诉哀愁寄托相思,极尽缠绵悱恻之能事;或站在玩赏的角度,描写女子闺中生活,情调婉转柔美,充满浓浓的女性化色彩。

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古代男权社会,君臣关系和夫妻关系其实非常相似。臣子不溶于君王遭君王贬斥,就和妻子不被丈夫疼爱遭丈夫休弃一样。所以,男性文人们就假借女子之口,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被君王赏识的不平与不忿。

历史上,男性文人们靠着自身才华,写出了很多优秀的闺怨题材的作品,例如曹丕的《燕歌行》,李白的《春思》,温庭筠的《菩萨蛮》等等。但是,当一些女性文人拿起笔来描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就是男性文人所不能及的。

例如李清照的这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写尽了纯情少女在爱情来临时的那种娇憨可爱的情态,令人心生怜爱。可以说,文史上再无人能写出这么酥美的宋词了,读完心都要化了。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刬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世间的女子无论什么身份,无论品貌如何,无论才情高低,对爱情都是充满向往的。当爱情来临时,所有的少女都是娇羞的,动人的,如低头的莲花,酥美无比,让人怜爱。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李清照蕙质兰心,才情非凡。可是,和普通女子一样,她对爱情同样没有免疫力。从词的内容上看,这首词应该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彼时的李清照,还是一位未出阁的少女,天真浪漫,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向往。

这首词语言质朴,生动逼真,是文史上描写怀春少女的难得的佳作。词的上片是写少女荡完秋千后的情景。下片的来客是一个转折,描写了少女忽见来客时的娇羞情态。假如没有李清照,我们永远都无法窥见一个怀春少女的羞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闺阁庭院里,一架秋千旁,一位少女在春末夏初的旖旎中从秋千架上懒懒下来。她慵懒随意地整理着自己的衣裙,露出了一双纤纤细手。“纤纤手”一词即写出了少女双手的娇嫩柔美,也点出了词中人物的年纪。而一个“慵”字更是将少女无忧无虑的娇美情态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春日的早晨,露水还挂在花枝上,而少女因为打秋千,娇嫩的脸庞上也挂着汗珠。两相映衬,更见少女容颜的娇美。她荡秋千时,出了一身薄汗,把轻衣湿透了。此时,一位“梨花带雨”般的娇弱柔媚的少女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整个上片,虽然只写了蹴罢秋千后的情景,但少女荡秋千时裙裾飞扬,在空中飞来荡去的神态宛如眼前。

下片首句“见客人来,刬袜金钗溜”是整首词的过片,将一个娇俏含羞,天真大胆的少女牵引了出来。看到客人进来了,少女急忙回避,慌得连鞋子都来不及穿,穿着袜子就向屋里走去。头发上的金钗也不知何时滑落,一头秀发便散开了。那是一个怎样美丽的瞬间啊!这么“酥美”的少女,谁的心不会化了?

最后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简直是神来之笔,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将少女面对心上人时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和羞走”,羞从何来?一定是来客给少女带来的。能让少女满面含羞的客人,想必定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少年吧。

可是,少女走便走了,却又按耐不住心头的好奇,“倚门回首”,好一个“酥美”无比的回首,仿佛林间的小鹿一般,让人心都化了。然而,更“酥”的场景却在最后:少女刚一回头,就撞上来客的视线。慌乱间,她赶紧低下头,装作嗅青梅,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和羞怯。而这个“嗅青梅”的动作也成了李清照的独创!

欲留不能留,想见又怕见,这种何其微妙的少女心事,试问哪一个男性词人能够像李清照这样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文学源于生活”,纵使才情再高,如果没有切身的真实感受,仅靠才华写出来的文字,不过是逞才炫技的装饰品罢了。假如没有李清照,我们永远无法窥见一个如此“酥美”的娇羞少女!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喜欢李清照的这首词吗?欢迎留言分享,传播中国古典诗词之美,需要你我的参与。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