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用”关乎生计,“无用”关乎心灵

 寻梦向天歌 2019-08-23

多角度地阐述人的存在状态,无外乎两种:物质的,与精神的。——时光安然

作者:李立红

来源:中财论坛

最近,朋友圈很多人转发了《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文章用生动的事实说明,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而是审美。没有对美的敏感,生活剥离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在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多年前与儿子的一段对话。中考结束,无事,和儿子商量,每天读一篇美文,我负责提供文章,负责陪读。开始时,迫于妈妈的权威,孩子勉强读了几篇,后来,就反抗了,问:妈,读书是你的爱好,我不喜欢,读它有什么用?我一时语塞,过了半天才对他说:“你不觉得这些文章写得很美吗?读一读,即使你记不住,都受感染,多享受啊!”孩子讷讷地说,没觉得好,有时间,我宁愿玩……就此,我的计划彻底破产。

前不久,已经工作的儿子打电话,问有什么好书没有,介绍一下,顺便把我出的书寄过去,他准备读书,打发空闲时间。暗喜,这个理工男终于和妈妈合拍了!

读书有什么用?这是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一些富豪并没有经历过高等教育,或者半路退学,却可以一掷千金,生活极尽奢华。每每遇到这样的对话,我都会据理力争,读书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用,不代表读书对任何人都没有用,有些人没有知识,也取得了世俗价值观认可的成功,不代表你也可以如法炮制,读书不一定可以改变命运,但至少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使你能分辨美丑善恶,生活过得充实,灵魂富有。

一次饭局,有人介绍一位朋友说,这是著名诗人,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一个老板有点喝高了,眯缝眼睛,有些不屑地说:“诗人?能挣多少钱?别写了,到我这儿,待遇肯定比你现在的高!”让我们哭笑不得,那种市侩的蔑视与轻侮,至今仍历历在目。

什么时候,人们变得这样功利、变得这样唯利是图?我并不反对正常地追逐利益,毕竟,那是生活的本钱,那是“有用”的,关乎生计。我更喜欢生存之余,考虑一下生活,如何把普通的生活过得丰盈,过得有情趣。

看到这样一件事,有位领导去看望季羡林老人,问他在研究什么,他说研究东方文学。又问:您这样大年纪,研究东方文学有什么用呢?季老回答说,世上有很多的学问,不一定是立刻有用的,但是对有些人来说,知道也很重要,有些学问是你应该知道的。

是的,作为人类,有些东西是你应该知道的,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短时间内是判断不出来的,当你知道某些知识有用时,已错失了学习的大好时机。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挑选新教师时,看重的标准不单纯是学历,也不是口才,而是新教师是否容易被感动,是否能感动人,为刘校长点赞!这是任何高校、任何学科都不曾单独教授的学问。我想,不论是教师与否,都应该具有一种感性,善于发现生活中一些令人感动的片段、令人感动的情景,这样的生活才会被温情所围绕,用它们化解生活的粗粝与坚硬。

电影《死亡诗社》有一句著名台词:“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是啊,我们努力学习有用的东西,这是生活的基础和必须,还应该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娱乐,生活才有乐趣,去看日出日落,去赏春花秋月,去闻香识人,“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有用与无用之争历来就有,百家争鸣时期的庄子就和人辩论这个命题,只不过发展到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有用,丢弃无用,这和社会倡导无限度地发展经济,追求物质财富,而意识形态的发展滞后相关联。人们盲目渴求物质的发展带来的生活享受,认为这就是生活质量,所以关乎生计、可见的有用,逐渐远远胜过关乎精神的、不显见的无用,物质成果总是吸引人的围追堵截,而慢效应、长时间的精神世界荒芜,就不足为奇了,人们的短视也是由时代局限性造成的。

其实,有用与无用本身就是个悖论,世上根本就没有无用之学。有用与无用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只看眼前利益,确有无用之说,如果以人生的大命题去判断,那么,所有不违反法律的学习,都是有用的,或者对生计有帮助,或者对人生有借鉴。读点闲书,读着玩,也记不住,看似无用,实际它们都化作了营养,滋润你的心田。有一句话说:你的气质藏在你读的书里,你的谈吐暴露了你的学识。听听音乐,看似浪费时间,但当美妙的音乐穿越生活的困顿,直抵你的心灵时,你就有了无穷的勇气和信心。画几笔画,看似闲情逸致,但当你用心勾勒出美丽的画面时,那种满足与欣慰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据说,意大利的药房有一味药,叫诗歌,它可以治疗忧郁与无聊。刻板的英国人都认为,他们宁愿失去整个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乔布斯则愿意用他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有用与无用之争,反映了实用主义已经深深扎进了我们的骨子里。就现在而言,强调有用大大超出了无用,泰戈尔说:“功利主义的人生就像一把没有刀鞘的刀子,锋利但不好看。如果生活这盘菜,用这样的刀来切,便是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悲哀。”扪心自问,这把“刀子”是不是太锋利了,早已经在中国劈金断玉了,这种狭隘的思维,跟不上我们精神的发展和世间瞬息万变的态势。被这把刀子所绑架所裹挟,我们就有所恃,就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所谓的“无用”才是真正的解放,真正的兴趣所在,生活的质量由此而来,那里有灵魂的栖息,有真实的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拼命,是散淡冲和的自己,如果把这些“无用”链接起来,才真正成就了你自己。

有用的东西关乎生计,无用的才能关乎灵魂。生计不可少,但灵魂更重要,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远方的诗歌与田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