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建设

 张福涛lu70kpm9 2019-08-24

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

南昌市城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建设方案

南昌市城北学校心育中心组,现有教师10人,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4人。有南昌市骨干教师1人,东湖区骨干教师2人。其中,有1人担任校长,1人担任党支部书记,1人任副校长。我校以心育课题中心组为单位开展听评课、磨课活动,认真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在东湖区心育教研共同体的指导下,实现心育教研共同发展。心育中心组的每位教师都有各自擅长的活动主题,也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心育课堂深受学生们的追捧。现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等文件精神,制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   学科课程哲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学科价值观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心理健康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唤醒与激发学生内驱力,促使其自始至终不断地从内心中发掘力量,超越自我,积健身心。我们以助推每一个孩子走向丰富和灿烂的精神世界”为课程追求,立足在超越自我中健全身心为学科课程价值,以打造“身心灵相融合的超越心育综合体验”为平台,促进每一个学生心灵沟通、精神契合的社会实践,最终迈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

“身心灵相融合的超越心育综合体验”巧借心育课堂、心育活动等途径,助推每一个孩子内在生长,让每一个孩子练就积极的心态,统整哲学的思辨,挖掘无尽的潜能,维持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基。助推每一个孩子走向丰富和灿烂的精神世界,坐等别人赋予我们是不现实的,得靠我们自己创造。在创造学生当下和未来意义的同时,又培育其人格,让每一个孩子不断超越自我,积健身心,完善人格。

二、学科课程理念

超越心育是唤醒学生超越精神的心育。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文件精神,结合我校近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课程理念为: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灵魂觉醒,唤醒学生的超越精神,让学生从内心中发掘力量能力,寻求自我突破、自我超越、生命创造、探索未知、寻求可能等,通过自我创造和自我改造来达到自我实现,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超越心育是激发学生积极品质的心育。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确实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它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这种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似乎只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而忽略了人内在的潜力和主动性,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消极心理学的实践证明,我们不能依靠对问题的修补来为人类谋取幸福,因此学校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通过大力倡导积极心理学,激发学生积极品质来帮助学生真正到达幸福的彼岸。

超越心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心育。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通过外部条件满足的低级需要已发展为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高级需要所取代,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恰逢其时。开发高效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心育课程资源,构建注重学生活动体验的、开放式的、动态的课堂,具有3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注重运用心理教育技术与手段;三是呈现出超越心育课堂的特点,即本真、丰富、灵动。通过对学生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有效学习的规律研究,以促进学生首先身心健康,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高效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当以“挖掘—超越”为宗旨,以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谐身心,使学生不断突破与超越,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基。

超越心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心育。心育课程性质是为培养身心和谐健康者奠基,其出发点要突出学生主体,变革学习方式;其着力点要改变教学结构,转变师生的角色;其落脚点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超越心育,充分关照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是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课程目的是以成就身心健康者为教育信念;以完善自我、健全人格为终极目标。课程任务是以积健身心和完善人格为主线,贯穿心理素养(认识自我、管理情绪、青春期成长、人际沟通、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的涵养过程,助推学生走向丰富和灿烂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心理课就是凭借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在表达与分享中完善学生的人格,于云淡风轻中助推每一个孩子走向丰富和灿烂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让学生在心育课堂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体验、表达与分享,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超越体验中,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喜悦,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创造学生当下和未来意义的同时,又培育其人格。

超越心育彰显育人价值,深掘课程文化,遵循教学规律,强化三维目标,活化教学方式,注重生成创新。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了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理论,教学原则坚持“四结合”,即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以活动和体验为本,重视表达与分享,学生将从丰富的活动体验中释放前所未有的热情,体验超越心育中精神生命的觉醒、超越及自我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只有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重心,将超越心育进行系列化构建、全员化贴心服务,打造系统、规范、科学、广谱的心理教育特色品质课堂与系列活动,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感受,而是引领学生整个身心的参与和实践,促使学生精神世界受到引导与塑造,潜移默化,习与性成,才会于云淡风轻中助推每一个孩子走向丰富和灿烂的精神世界,才会昂扬生命的崭新姿态。

第二部分  学科课程目标

确立学科课程目标是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为此,我们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学校实际确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一、学科课程总体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要求,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情绪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我校提出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目标。

(一)核心知识:多维度的心理课程内容

1.科学的心理知识。传授科学的心理知识,倡导批判与创新。掌握有关防治与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学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调控自己,化解负向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保持心理的健康状态。心理的生物基础、心理健康、心理调节等科学心理知识贯穿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学科渗透。

2.合理的心理服务。调动学校、社会及家长的参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在这种合力作用下,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教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工作,解决学生在学习和学校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心理辅导服务、社会技能训练、行为管理策略。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危机情境,如父母分局、利益、失去亲人和自杀事件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对辅导方法和测验技术进行研究和鉴定,以便验证学生辅导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自身的不断完善。

3.广泛的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注重学生生活的指导,而且指导领域涉及生活各个方面。生活指导着眼于个性、个别差异和个体需要,如学习、健康、人格、道德、心理、交际、考试和职业规划指导等。对于帮助学生个人素质充分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学会生活。

4.心理健康辅导与跟踪。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与跟踪服务。心理健康辅导主要包括对学生在学习、社会生活等方面个人问题的辅导;为每个学生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累积性档案,以记录其智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历等内容,心理教师运用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以个体或者团体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倾向、人格和情绪发展、社会技能、学习环境和学校气氛等进行测评和诊断。

5.生涯规划与辅导。舒伯及多位学者指出,生涯发展始于儿童期,小学生处于生涯发展中的成长阶段,在小学进行生涯规划与辅导能提高学生对兴趣的认识并帮助学生与未来职业相联系,由此对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成就动机的增强均有裨益。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综合测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未来职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未来形成生涯规划方案奠定基础。

(二)关键能力: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多角度觉察和发现自我、同伴等人的心理问题,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心理困扰,增强自身生理素质、智力素质、品格素质和心理素质,约束学生心理的发展方向,多方面创造条件,引导、帮助、促进学生自己体验成长的幸福,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强化心理素质和能力,促进全面发展;获得问题解决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挫折应对能力;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与批判性思维;学会运用心理学理论与辩证的思维方式独立思考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思维方法:心理学科的科学思维

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的内容是主观的。但是心理现象背后的脑和其它生物基础是客观的,每种心理体现和行为背后是有其规律性的。心理学就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的方式来研究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科学。心理学需要通过对主观报告指标、行为反应指标和生物化学指标的系统的观测,来间接地推断心理现象背后的心理规律。因而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需要以下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性、实证主义、可证伪性和可重复性等。系统性,要求从多个方面,用多种方法,多个观察者等全面地了解某一个心理现象,不能片面,要破除以偏概全;实证主义,要求用可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证据去进行推理或验证假设,要求拿出可靠的证据,不能主观臆断,要破除仅凭经验说话;可证伪,要求可以验证的假设是可以被推翻的,不能是神秘和模棱两可的,要破除那些神秘主义的故弄玄虚;可重复性,要求得到的结果是可以实现多次重复的,不能把一次研究结果当成真理或规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系统观、实证观和批判性思维。

(四)学科品格:心理学科的独特文化

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心理学科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心理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心理学科的特点,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科课程年级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各年段学生的阶段目标,结合学校“高品质的超越心育”课程总体目标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制定了分学段课程目标,具体如下(见表1):

1:南昌市城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年级目标表


心理知识

心理服务

生活指导

心理辅导与跟踪

生涯规划与辅导

一年级

1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1. 2.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2. 3.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3. 4.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1. 1.通过参与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服务,心理教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工作,解决在学习和学校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2.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科学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1. 1.注重生活各领域的改善,重在学习、健康等方面个性和个体需要的指导。

  2. 2.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1. 1.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涉及学习方面个人问题的辅导。

  2. 2.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累积性档案,以记录其智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历等内容。

  3. 3.借助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以个体或者团体的形式,测评和诊断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倾向、人格和情绪发展、社会技能、学习环境和学校气氛等进行测评和诊断。

  1. 1.正确地认识自我。

  2. 2.获得对工作的正确态度。

二年级

  1. 1.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 2.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3. 3.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 4.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1. 1.通过参与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服务,心理教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工作,解决在学习和学校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2.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科学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1. 1.注重生活各领域的改善,重在学习、健康等方面个性和个体需要的指导。

  2. 2.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1. 1.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涉及学习方面个人问题的辅导。

  2. 2.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累积性档案,以记录其智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历等内容。

  3. 3.借助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以个体或者团体的形式,测评和诊断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倾向、人格和情绪发展、社会技能、学习环境和学校气氛等。

  1. 1.正确地认识自我。

  2. 2.获得对工作的正确态度。

三年级

  1. 1.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 2.初步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 4.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情绪。

  5. 5.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1. 1.通过参与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服务,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多方面对面地开展工作,解决在学习和学校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接受行为管理策略等服务。

  2.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工作,全面科学地对预警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跟进。

  1. 1.注重生活各领域的改善,重在学习、健康、道德、交际等方面个性和个体需要的指导。

  2. 2.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1. 1.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涉及学习、社会生活等方面个人问题的辅导。

  2. 2.丰富和充实累积性档案,以完善其智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历等内容。

  3. 3.借助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以个体或者团体的形式,测评和诊断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倾向、人格和情绪发展、社会技能、学习环境和学校气氛等,并开展相对应的心理辅导跟踪工作。

  1. 1.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能根据对外界世界的探索来调整自己的形象。

  2. 2.初步感知自身兴趣爱好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

  1. 1.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 2.初步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 4.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情绪。

  5. 5.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1. 1.通过参与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服务,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多方面对面地开展工作,解决在学习和学校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接受行为管理策略等服务。

  2.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工作,全面科学地对预警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跟进。

  1. 1.注重生活各领域的改善,重在学习、健康、道德、交际等方面个性和个体需要的指导。

  2. 2.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1. 1.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涉及学习、社会生活等方面个人问题的辅导。

  2. 2.丰富和充实累积性档案,以完善其智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历等内容。

  3. 3.借助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以个体或者团体的形式,测评和诊断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倾向、人格和情绪发展、社会技能、学习环境和学校气氛等,并开展相对应的心理辅导跟踪工作。

  1. 1.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能根据对外界世界的探索来调整自己的形象。

  2. 2.初步感知自身兴趣爱好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

  1. 1.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并悦纳自己。

  2. 2.着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 3.接受初步的青春期教育,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 4.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 5.积极促进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 6.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1. 1.全面深入地开展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服务,解决特殊学生在学习和学校适应过程中、毕业考试前出现的冲突和问题,为学生提供考前辅导策略等服务。

  2. 2.全面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和评估工作,全面科学地对预警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跟进,同步做好家庭教育辅导。

  1. 1.注重生活各领域的改善,重在心理、人格、道德、交际、考试等方面个性和个体需要的指导。

  2. 2.享受学校生活,做好小升初心理准备,对初中生活充满期待。

  1. 1.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个人问题的辅导。

  2. 2.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累积性档案,以完善其智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历等内容。

  3. 3.借助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以个体或者团体的形式,测评和诊断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倾向、人格和情绪发展、社会技能、学习环境和学校气氛等,并开展相对应的心理辅导跟踪,做好小学阶段心理辅导工作的各项结束工作。

  1. 1.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扩大他们对不同职业的了解。

  2. 2.通过生涯教育的过程提高对兴趣的认识,并帮助自己与未来职业相联系。

六年级

  1. 1.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并悦纳自己。

  2. 2.着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 3.接受初步的青春期教育,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 4.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 5.积极促进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 6.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1. 1.全面深入地开展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服务,解决特殊学生在学习和学校适应过程中、毕业考试前出现的冲突和问题,为学生提供考前辅导策略等服务。

  2. 2.全面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和评估工作,全面科学地对预警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跟进,同步做好家庭教育辅导。

  1. 1.注重生活各领域的改善,重在心理、人格、道德、交际、考试等方面个性和个体需要的指导。

  2. 2.享受学校生活,做好小升初心理准备,对初中生活充满期待。

  1. 1.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个人问题的辅导。

  2. 2.进一步丰富和充实累积性档案,以完善其智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历等内容。

  3. 3.借助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以个体或者团体的形式,测评和诊断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倾向、人格和情绪发展、社会技能、学习环境和学校气氛等,并开展相对应的心理辅导跟踪,做好小学阶段心理辅导工作的各项结束工作。

  1. 1.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扩大他们对不同职业的了解。

  2. 2.通过生涯教育的过程提高对兴趣的认识,并帮助自己与未来职业相联系。

七年级

  1. 1.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2. 2.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 3.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4. 4.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

  5. 5.初步确定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6. 6.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1. 1.通过参与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服务,心理教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工作,解决在学习和学校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2.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科学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3. 3.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评估工作,全面科学地对预警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跟进,同步做好家庭教育辅导,促进学生自身的不断完善。

  1. 1.注重生活各领域的改善,重在心理、人格、道德、交际、考试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个性、个别差异和个体需要的指导。

  2. 2.尽快适应中学学校生活,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会生活。

  1. 1.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个人问题的辅导。

  2. 2.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累积性档案,以完善智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历等内容。

  3. 3.借助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以个体或者团体的形式,测评和诊断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倾向、人格和情绪发展、社会技能、学习环境和学校气氛等,并开展相对应的心理辅导跟踪工作,同时做好初中阶段心理辅导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1. 1.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

  2. 2.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机,进而规划未来生涯。

八年级

  1. 1.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2. 2.较好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 3.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4.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增强学习动力,抑制冲动行为。

  5. 5.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6. 6.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1. 1.全面深入地开展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服务,解决特殊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为学生提供社会技能训练等服务。

  2. 2.较好地处理危机情境,如父母分居、利益、失去亲人和自杀事件等。

  3. 3.全面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评估工作,全面科学地对预警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跟进,同步做好家庭教育辅导,促进学生自身的不断完善。

  1. 1.注重生活各领域的改善,重在心理、人格、道德、交际、考试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个性、个别差异和个体需要的指导。

  2. 2.尽快适应并享受中学学校生活,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会生活。

  1. 1.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个人问题的辅导。

  2. 2.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累积性档案,并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以完善智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历等内容。

  3. 3.借助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以个体或者团体的形式,测评和诊断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倾向、人格和情绪发展、社会技能、学习环境和学校气氛等,并开展相对应的心理辅导跟踪工作,同时做好初中阶段心理辅导工作的各项深入工作。

  1. 1.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

  2. 2.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机,进而规划未来生涯。

九年级

  1. 1.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平和度过青春期。

  2. 2.高效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良好心态应对中考。

  3. 3.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

  4. 4.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学习动力强。

  5. 5.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6. 6.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提高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1. 1.深入系统地开展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服务,解决特殊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为学生提供社会技能训练等服务。

  2. 2.妥善处理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危机情境,如父母分居、利益、失去亲人和自杀事件等,抗挫力强。

  3. 3.全面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评估工作,全面科学地对预警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跟进,同步做好家庭教育辅导,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建设的不断完善。

  1. 1.注重生活各领域的改善,重在心理、人格、道德、交际、考试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个性、个别差异和个体需要的指导。

  2. 2.享受学校生活,做好初中升高中的心理准备,对高中生活充满期待。

  1. 1.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个人问题的辅导。

  2. 2.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累积性档案,并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以完善智力、兴趣、爱好、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社会实践经历等内容。

  3. 3.借助各种评价技术和手段,以个体或者团体的形式,测评和诊断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能力倾向、人格和情绪发展、社会技能、学习环境和学校气氛等,并开展相对应的心理辅导跟踪工作,同时做好初中阶段心理辅导工作的各项结束工作。

  1. 1.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职业意识。

  2. 2.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机,进而规划未来生涯。

总之,我校将秉承“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的学科理念,围绕以上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应用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第三部分  学科课程框架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群的实施,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是对基础课程的强化与夯实,是一个主题明晰的内容系列,是采用多样的相对固定的形式与时间的“微课程”。

一、学科课程结构

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统一的国家统编教材,也没有安排此课程进课表。我们依据学校近年来开展心理教育的基础,初步形成了以心理教育为突破点的学校特色发展思路,提出了“创建特色学校和学校优质发展同步走”的学校发展策略,创编了小学低段、高段、初中三个不同学段的心育校本教材。我们将此套教材列为基础课程,每学期三个年级不折不扣地实施。拓展课程则依据我校教师、学生及其它影响因素,分为心理辅导课程、心理实践活动、心理家校活动以及心理社区活动(见图1)。

1:南昌市城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结构图

(一)心理辅导课程

内容为班主任老师组织开展的班团队会活动和各学科心理教育的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以“面向全体,学生主体”为理念,旨在发挥教育机智,抓住时机,营造充满好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科学思维的心理辅导课程,实现“让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带给学生光明”。

(二)心理实践活动

    内容为“525心理健康周”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心理社团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实践活动,营造生生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场域,促进学生造就健康的自我,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三)心理家校活动

内容为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和智慧父母成长营、家庭教育访谈等。旨在多途径帮助家长纠正消极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逐步提高家长积极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使学生的积极心态、健全人格在学校、家庭、社会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成长环境中得以良好形成。

(四)心理社区活动

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在做好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对接社会服务需求,联合各周边社区协同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

二、学科课程设置

我校将自编心育校本教材《阳光心房》《快乐心园》《扬帆心海》纳入基础课程范畴,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进行系统构建,具体如下(见表2

2:南昌市城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结构及设置

       课程

类别

年级

学期

课程名称及内容

基础课程

一年级

上学期

《阳光心房》

下学期

二年级

上学期

《阳光心房》

下学期

三年级

上学期

《阳光心房》

下学期

四年级

上学期

《快乐心园》

下学期

五年级

上学期

《快乐心园》

下学期

六年级

上学期

《快乐心园》

下学期

七年级

上学期

《扬帆心海》

下学期

八年级

上学期

《扬帆心海》

下学期

九年级

上学期

《扬帆心海》

下学期

拓展课程

(辅导类)

一年级

上学期

心理辅导课程(班会、语文学科渗透)

下学期

二年级

上学期

心理辅导课程(班队会、语数学科渗透)

下学期

三年级

上学期

心理辅导课程(班队会、全科渗透)

下学期

四年级

上学期

心理辅导课程(班队会、全科渗透)

下学期

五年级

上学期

心理辅导课程(队会、全科渗透)

下学期

六年级

上学期

心理辅导课程(队会、全科渗透)

下学期

七年级

上学期

心理辅导课程(班团队会、全科渗透)

下学期

八年级

上学期

心理辅导课程(班团队会、全科渗透)

下学期

九年级

上学期

心理辅导课程(班团队会、全科渗透)

下学期

拓展课程

(活动类)


心理实践活动

心理家校活动

心理社区活动

一年级

上学期

525心理健康周”、怡然心理社入学适应团体辅导、个体辅导

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

1.运动:亲子徒步(滕王阁)

2.阅读:幼小衔接

3.讲堂

4.线上课程群

智慧父母成长营、家庭教育访谈

学校组织进社区

下学期

二年级

上学期

525心理健康周”、七彩阳光心理社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个体辅导

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

1.运动:亲子徒步(滕王阁)

2.阅读:习惯培养

3.讲堂

4.线上课程群

智慧父母成长营、家庭教育访谈

学校组织进社区

下学期

三年级

上学期

525心理健康周”、七彩阳光心理社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个体辅导

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

1.运动:亲子登山(梅岭风景区)

2.阅读:兴趣选择

3.讲堂

4.线上课程群

智慧父母成长营、家庭教育访谈

市妇联组织进社区

下学期

四年级

上学期

525心理健康周”、七彩阳光心理社情商训练团体辅导、个体辅导

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

1.运动:亲子登山(梅岭风景区)

2.阅读:情绪调节

3.讲堂

4.线上课程群

智慧父母成长营、家庭教育访谈

市妇联组织进社区

下学期

五年级

上学期

525心理健康周”、七彩阳光心理社逆风飞翔团体辅导、个体辅导

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

1.运动:亲子长跑(秋水广场)

2.阅读:意志力培养

3.讲堂

4.线上课程群

智慧父母成长营、家庭教育访谈

市、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引领进社区

下学期

六年级

上学期

525心理健康周”、怡然心理社小升初考前心理调适团体辅导、个体辅导

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

1.  运动:亲子长跑(秋水广场)

2.阅读:夫妻关系、亲子沟通

3.讲堂

4.线上课程群

智慧父母成长营、家庭教育访谈

市、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引领进社区

下学期

七年级

上学期

525心理健康周”、七彩阳光心理社直面挫折团体辅导、个体辅导

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

1.运动:亲子单车行(八大山人纪念馆)

2.阅读:青春期孩子特点

3.讲堂

4.线上课程群

智慧父母成长营、家庭教育访谈

市、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引领进社区

下学期

八年级

上学期

525心理健康周”、七彩阳光心理社直面挫折团体辅导、个体辅导

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

1.运动:亲子单车行(八大山人纪念馆)

2.阅读:青春期孩子特点

3.讲堂

4.线上课程群

智慧父母成长营、家庭教育访谈

市、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引领进社区

下学期

九年级

上学期

525心理健康周”、怡然心理社中考考前心理调适团体辅导、个体辅导

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

1.运动:亲子单车行(八大山人纪念馆)

2.阅读:成长规划

3.讲堂

4.线上课程群

智慧父母成长营、家庭教育访谈

市、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引领进社区

下学期

第四部分  学科课程实施与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中小学一门新兴课程,我校专职心理教师均不是科班心理学专业出身,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我校心理教师经历了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也是教师更新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加强有关心理辅导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借鉴国内外开设类似课程的先行经验,包括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成功做法;通过学术交流和教学观摩,潜心体会他人的有效经验;自己在课程设计及教育实践中勇于创新、不断反思、不断积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兼具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我们反对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一种单纯知识传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科,提倡采用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别注重开放性、实践性、亲历性、活动性、体验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体验、享受今日的生活”,更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体验、感受、表达。为此,根据“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的课程理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造“超越课堂”,彰显心育课堂生命活力

“超越课堂”是在我校“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课程理念下建立的特色课堂。依据我校“满天星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提出了“超越课堂”的基本要求。“超越课堂”是注重学生活动体验的、开放式的、动态的课堂,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具有本真、丰富、和谐、灵动、超越的特点。“超越课堂”的实施我们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例为载体,以观评课为抓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朝着“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的核心目标迈进,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超越体验中,感受心育课堂的生命活力,享受生命成长的无限喜悦,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活动情境,激发学生主动体验的热情,让学生始终在和谐、愉悦的积极参与中,尽享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建设符合我校心育学科实际的“超越课堂”,主要包括基本要求、推进策略和评价要求三个方面。

(一)“超越课堂”的基本要求

“超越课堂”的基本要求需实现六个关键词:(1)本真:教师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不同感受。(2)丰富: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教学内容丰富充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3)和谐: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跨学科资源整合,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注重教学各环节的层次性、主题性。(4)灵动:创设情境,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生学习感受的交流和分享,让课堂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下闪光。(5)融合:教学方式多样,教师评价高效,切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成长,从而实现自我。(6)超越:学生在课堂中情绪饱满积极参与,真诚表达,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性精神。“超越课堂”的推进策略如下:

1.问卷调研,以生为本有的放矢。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向学生下发自信心、人际交往等不同类别的量表,调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针对学生问卷调研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每学期每年级不少于10节心育课,市级、区级公开课不少于1节,做到节节互评,帮扶做课,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予以处理。

2.开展研究,提高心育课堂的质量。学校通过国家级课题“互联网 家校共育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省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市级课题“基于‘三商融合'的心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还有教育部社区教育IK-12教育实验室课程研讨,《基础教育参考》家校协同教育首批实验校等课题同步联动,对学校心育课题中心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引导教师主动积极地探索心育教育教学策略,心育课题中心组教师自主开发了适合本校不同年龄段学生使用的心育校本教材《阳光心房》《快乐心园》《扬帆心海》,为“超越心育课堂”的高效推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抓好“四课”,提高日常课堂的效能。抓好“四课”,充分发挥心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所谓“四课”,即全员公开课、名师展示课、教学(育才杯、骏马杯)比赛课、心育研讨课,实现名师引领、团队合作、优质均衡、全员提高,同时以心育中心组教师为核心,渗透学校全科教学,实现心育教育教学全科渗透,进一步推进“超越课堂”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超越课堂”的评价要求

依据我校“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的学科内涵,我们设计了“超越课堂”评价量表,以量化的方式对课堂进行评价。听评课后,由听课教师填写评价表交给执教教师,通过评价量化分数曲线图的绘制,记录教师心育课堂教学成长的过程(见表3)。

表3:南昌市城北学校“超越课堂”评价量表

指标及权重

评价要求

合格

待合格

完全达到

基本达到

部分达到

少量达到或未达到

本真10分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2.关注学生学习感受。

10-9

8-7

6

6分以下

丰富10分

1.创造性使用教材;
2.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10-9

8-7

6

6分以下

和谐20分

1.注重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开放;
2.多媒体技术运用有效、恰当。

20-18

17-14

13-12

12分以下

灵动20分

1.注重情境创设,关注课堂生成;
2.善于激励调控,注重接受与探究方式的结合。

20-18

17-14

13-12

12分以下

融合20分

1.教学方式多样,提高课堂效率;
2.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成长。
3.积极参与,通过自我创造和自我改造来寻求自我实现。

20-18

17-14

13-12

12分以下

超越20分

1.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
2.真诚表达,支持、尊重同伴;
3.积极倾听,乐于表达个人感受,勇于批判,善于创新。

20-18

17-14

13-12

12分以下

总评


优:100-90分

良:89-70分

合格:69-60分

待合格:60分以下







二、拓展“超越实践”,丰富心育活动多元内涵

围绕课程目标,“超越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心育实践活动,营造生生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场域,促进学生造就健康的自我,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心理素质。推进符合我校心育实际的“超越实践”,着重抓好主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 “超越实践”的主要做法

我们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扩大心理教育受众面。

1.主题教育活动的构建。每年的“525心理健康周”,我校教导处均会组织各班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心理电影分享、心育操集体展示、心理作品展览、学科渗透讲座、社区心育普及等,有效扩大了心理教育的受众面。通过“超越心育实践”,对学生普及了心理知识,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实现学习和生活上的“自信、诚信、自立、自强、团结”,培养同学们的“合作”和“关爱”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和互帮互助精神,也给学生带来充分的幸福感体验,增强积极的心理动力。

2.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每年五月初,南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都要召开心理健康月启动仪式。我校作为南昌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并根据文件精神,在五月中旬制定学校“5.25”心理健康周活动计划,学校心育课题中心组成员各负其责,配合开展学校“5.25”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在“5.25”心理健康周期间,学校会在周一的晨会开展“5.25”心理健康周的启动仪式,学校电子屏、橱窗等心理健康宣传也同步到位,此项活动由此拉开序幕。做手语操、观看心理电影、制作心理美术作品、心理美文征稿等活动,在“5.25”心理周期间每天全校交错落实。同时,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秦文英、邱亚琼还会对校内外初三毕业生开展中考考前心理辅导,学校心育中心组走进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学校“5.25”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点面结合,辐射面广,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超越实践”的评价要求

我们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促进心育实践常规化。为了有效推进学校“5.25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我校制定了相应评价量表(见表4)。

表4:南昌市城北学校“超越心育”主题教育活动评价量表

  类别等级

班级

手语操

心理电影

心理美术作品

心理美文

心理手抄报

A.非常整齐

B.比较整齐

C.不够整齐

D.不整齐

A.有序组织

B.按时观看

C.不够积极

D.没有观看

A.高质高量

B.质量较高

C.质量不高

D.没有上交

A.高质高量

B.质量较高

C.质量不高

D.没有上交

A.高质高量

B.质量较高

C.质量不高

D.没有上交

班级1






班级2






班级N






三、建设“超越社团”,突破小群体心理困扰

基于“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的课程理念,我校“超越社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沿着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切实保证社团课程时间、社团课程开发与审批、监督管理等重要环节,以学生自主选择、实施为主体,以教师组织引导、服务为手段,以学校支持引领、制度为保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超越社团”的建设

我校成立了两支心理社团,分别是七彩阳光心理社、怡然心理社。在两位专职心理教师的带领下,在学期初、学期中及学期末不同时间段,围绕“入学积极心态”“积极沟通无障碍”、“责任伴我行”“迎考好心态”等主题如火如荼地开展社团活动。通过学期中全方位的社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快乐地感悟和收获。

七彩阳光心理社由专职心理教师邱亚琼带领,每学期,邱老师根据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全面素质提高的实际需求开展活动,旨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协助同学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提高同学们的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学校师生更加和谐。通常情况下,在小学和初中经过招募而来的十几个学生,大多都具有共性的问题,这些学生每周开展一次活动,一般6-8周为一个周期。学生通过在小团体中交流、互动,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怡然心理社由专职心理教师秦文英带领,通常情况下在学期初和学期末,面向一年级、初一年级、六年级、初三年级全年级的学生,以连续6—8次活动为一个周期,主题大都为入学适应问题和考试焦虑问题。通过大团体活动的开展,在团体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解除入学适应问题和考试焦虑问题。

七彩阳光心理社、怡然心理社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在社会变化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关注每一位成员,使他们在增长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关注他人的心理健康,并通过各种互动活动,使心理健康深入每一位学生,为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超越社团”的评价

我们对“超越社团”课程的评价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即审定社团“开团”资格、专家评委观摩团以及“心育监督员”。“超越社团”的“开团”资格审定由学校政教处负责组织,从社团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学生对社团的反馈两方面进行。专家评委观摩团每周各由三位教师和两位家长轮流组成,侧重于社团教学评估或是社团活动现场评估,根据评价量表给出分值,同时收集社团实施的亮点,并记录改进意见。学期末,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团员访谈、社团成果展示、档案查看等形式,结合专家评委观摩团的评价结果,学期结束时各社团参加学校 优秀社团评比。

对学生“超越社团”课程学习关注过程性评价,设立“心育监督员”进行活动性评价。“超越心育”社团展示以心理剧、手语操等多种形式,在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平台,为师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自由展示时空,张扬个性,传递成长的力量。学生和教师可通过现场展示、“心灵有约”广播站、“六一活动周”等形式进行“超越社团”课程的成果展示。具体来说,我校“超越社团”的评价如下(见表5):

表5:南昌市城北学校“超越社团”评价量表

评价

指标

评价

标准

教师评50%

家长评50%

综合得分

组织机构

(20分)

社团有规范、健全的组织机构,有活动场所。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和特长,经过申请、审批等程序组建社团。社团至少有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




管理机制

(20分)

社团具有健全、完整的管理机制。有更多队员积极参与,建成社团梯队。社团课程规划科学、合理。




团员管理

(10分)

形成科学、有效的招收团员机制。团员入团前提交“进入社团申请书”,退团时提交“退出社团申请书”。定期对团员能力进行多元化综合评定,有记录。




社团活动

(10分)

社团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做到前有计划,中间有过程性资料,后有总结。活动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每学期活动不少于10个课时,过程性资料详实。




实践交流

(10分)

社团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交流展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深受师生喜爱。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社区展示。




教师发展

(10分)

社团按规定自聘指导教师,社团指导教师能热心于学生社团发展,并定期、有效地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学生成长

(20分)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社团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合作意识与自我提升的能力,健康身心,健全人格。




三、建构“超越联盟”,形成积极的家校教育合力

为了促进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形成,我校成立了心旅驿站家长学校(即将升级为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智慧父母成长营,通过多渠道开展家庭教育访谈。我们带领家长阅读《不当父母当教练》《家长效能训练》等心理学育人书籍,邀请专家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多途径帮助家长纠正和消除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逐步提高与完善家长积极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促使学生的积极心态、健全人格在家校教育的良好环境中有效形成。

(一)“超越联盟” 的活动开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终身学校,家长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给每一个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在已有的家庭教育经验和基础上,积极组建家庭教育队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工作,分别是由心理专职教师秦文英和四年级组长马乐带领的心旅驿站家长学校(即将升级为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和由心理专职教师邱亚琼带领的智慧父母成长营。

心旅驿站家长学校(即将升级为心旅驿站家长成长学院)于每学期学期初面向全校1200余位学生家长进行招募,一般一期招募50-60人左右,隔周周五晚上开展活动。内容主要是引领家长进行读书分享,交流研讨家庭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开展针对性家庭教育小讲座,在结束阶段,会安排专家进校,针对每期6-8次落地活动中呈现的共性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以此提高学校学生家长的家教水平,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邱亚琼老师带领的智慧父母成长营,通过七彩阳光心理社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学员招募,每学期开展8-10次活动,目前群内已有130余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每次活动主要是由邱老师进行一小时的主题讲座,然后由家长结合家庭教育实践进行交流、讨论及互动。

学校的“超越联盟”,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想学生所想,讲家长想听,家校活动的授课内容主要针对家长们的热点意见相应设置,贴近家长,吸引家长,提高了授课的质量,较好地达到了授课的目的。

(二)“超越联盟” 的活动评价

为了扎实推进“超越联盟”活动的开展,心旅驿站家长学校制定了相应评价量表,而智慧父母成长营则主要是通过网络现场评议。每学期活动结束后,学校根据各班家长们的参与积极性,对各班家校活动进行综合考评,每学期评选一次“家庭教育先进班集体”,具体如下(见表6):

表6:南昌市城北学校心旅驿站家长学校评价量表

评价

意见

评价要点

评价等级

合格

不合格

文本处理(20分)

1.分享内容符合目的要求。





2.分享内容贴近书本,思想正确。





3.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





4.适当有所拓展。





分享安排(40分)

1.有创新意识。





2.分享方法得当。





3.环节清楚,面向全体家长。





4.注意现场互动,关注交流。





5.即时答疑解惑,分享自己观点。





个人素质(20分)

1.语言精确,使用普通话,讲解自然。





2.注意信息反馈,应变能力强。





3.具有控场能力。





4.现场讲解效果好





分享效果(20分)

1.家长们参与积极,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





2.按时完成分享任务。





四、建设“超越社区”,构建“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网

(一)“超越社区”活动的开展

随着我校“超越心育”各项活动的不断推进,学校会不定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如前往四经路社区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走进南京西路北社区进行《情绪调节》专题拓展活动等。在做好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我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对接周边社会服务需求,联合各周边社区协同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通过周边社区工作人员的即时反馈与需求、建议,我校进行积极调整,进一步完善,有效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

(二)“超越社区”活动的评价

为有效提高“超越心育”社区活动的服务水平,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育社区活动,学校制定了社区活动评价量表,以期通过进一步的反馈,改善“超越心育”进社区的服务质量。学校社区活动评价如下(见表7):

表7:南昌市城北学校社区活动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具体要求

分值

得分

活动目标

明确

活动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育思想等方向目标完整、具体、明确,确定目标的依据充分。

10


活动内容分析

对所选内容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对活动内容的处理科学合理。教学重点、难点定性准确,分析比较透彻,定性的依据充分。

10


活动对象分析

对学员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分析准确,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学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心理障碍

10


活动设计与方法的运用

活动总体设计合理,有新意,有自己的见解。活动程序的设计科学,能实现教学目标。导入和结束等重要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知识的教法和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活动方法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员的本科学习素养。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45


表达与

教态

教师教态自然,仪表端庄大方,语言清晰流畅。

20


活动现场交流

交流内容准确、层次清楚、有理有据

5


总 分


五、打造“超越开放日”,浓郁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为进一步浓厚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超越开放日”活动,为全校师生们提供符合我国国情、文化特点和价值观的心理健康服务,让师生们在体验中丰富自我、超越自我。

(一)“超越开放日” 活动的开展

每年六月,学校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举办“超越开放日”活动,借助大学深厚的中医药课程资源优势,邀请江西中医药大学专家进校指导《中国传统文化之心理健康》经典诵读,带领学生走进江西中医药大学观看、学习《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以及推拿按摩与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师生们在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浸泡熏陶,彼此心灵沟通、精神契合,真正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

每年十二月,学校还将开展校内“超越开放日”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是全校师生和部分家长代表参与,通过组织开展袋鼠跳、指压板跳绳、穿针引线等心育游园闯关活动,营造大型“超越模拟市场”,师生们在积攒模拟纸币“超越币”的过程中,分享心理游戏的快乐,学会合作。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育体验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师生心理素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二)“超越开放日” 活动的评价

为有效提高“超越开放日”活动的实效性,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育拓展活动,学校制定了“超越开放日”活动评价量表,以期通过进一步的反馈,改善“超越开放日”的各项活动。具体如下(见表8):

表8:南昌市城北学校“超越开放日”评价量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请在您所参与的活动前打“”:

(    )1.

(    )2.

(    )3.

(    )4.

(    )5.

要求

具体

要求

项目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现场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具体明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定性准确

迎合需求

设计有新意

气氛活跃

参与度高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活动4





活动5





本次活动总体评价

1.  非常满意  2.满意  3.一般  4.不满意(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人:                         









窗体顶端

第五部分 学科课程管理

一、价值引领

心理健康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唤醒与激发学生内驱力,促使其自始至终不断地从内心中发掘力量。我们以打造“身心灵相融合的超越心育综合体验”为平台,促进学生超越自我,积健身心。我们所追求的心育课程,开阔、鲜明而生动,学科课程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为此,我们让心理健康教育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力求形成自主自助学习、师生合作交流、全科渗透格局,全面促成创新与批判的教学特色,我们倡导“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观点碰撞,智慧争鸣;不下结论,自主感悟”的教研风气;确立“独立探究,实践求索,达成共识,再度行动”的价值追求策略。

二、师资保障

南昌市城北学校心育中心组,在校长刘志慧和党支部书记罗琳的直接带领下,由教导处组织实施,现有教师10人,其中专业心理咨询师3人,中小学高级教师4人,有南昌市骨干教师1人,东湖区骨干教师2人。学校不定期外请专家来校,给学生、家长及老师开展专业课程。

三、多维切入

     1.心育常规行。学校为课程实施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注重心理教育与学校文化融合的建设,走在校园的操场上,校园文化墙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气息和心育文化的温润灵动。心育教学的“一教”“一课”“一本”的常规教学模式,规范的课堂教学机制,保障了心育课程的有效开展。“一教”即由学校心育课题中心组教师自主开发心育校本教材,“一课”即专职心理教师隔周一节的心育课程,“一本”即心育家校联系本,详细记录学生每周成长及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2.课题研究,引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2016年至2019三年间,先后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如国家级课题“互联网 家校共育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省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市级课题“基于三商融合'的心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还有教育部社区教育IK-12教育实验室课程研讨,《基础教育参考》家校协同教育研究等等。学校教师自主开发了适合本校不同年龄段学生使用的心育校本课程教材《阳光心房》、《快乐心园》、《扬帆心海》,发表相关论文、心理健康课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级奖项。

3.心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渗透,搭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语文课、品德课、班会课等都直接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验情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也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生动有效的途径。课堂环境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妥善处理,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义务教育的基础,其对于提高班主任日常工作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为扩充心育工作师资力量,以现有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融入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组建心育中心组,各科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发挥各学科教师的长处,促进学科渗透,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心育工作。

四、纵深推进

课堂,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无疑是心理教师开展工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学科化,心理课不能只关注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心育课堂核心策略导航,保障课程深入推进,在获得学生欢迎、教师支持、领导认可的基础上,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更远更美的地方。

策略一: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的课堂充分关照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是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求索的学堂。

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课前不但要备文本教材,变教材为学材,还要备学生“教材”,变教案为学案。强调不放弃每个学生,明确教学各环节重点,进行分层教学。坚持务实有效的原则,不作秀,不搞花架子,一切以学生学习的体验、健康快乐成长为宗旨。

  策略二:以心育心——活化课堂的心育策略。“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课堂的根本要求是彰显育人价值,深掘课程文化,遵循教学规律,强化三维目标,活化教学方式,注重生成创新。课堂教学中,学校选择了认知心理学理论、行为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理论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性原则,进行高品质的超越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健身心健人格。

策略三:以文化人——彰显课堂的品质特点。我校心育课堂富有人文素养、人文情感、人文关怀,具有教化人、启迪人、陶冶人的力量。“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的课堂包含了本真、丰富、灵动、和谐、融合、超越的基本要素,这六个要素也是心育课堂教学实践的理念追求。

五、制度建构

    制度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载体,当制度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转化成一种心理习惯时,制度也就凝固成了一种学校文化。我校无论是宏观的学校发展蓝图,还是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和相关工作的要求,都让师生有章可依,有章可行。

1.学校心育工作机制。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了校长领导,教导处具体分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2017年,学校投入50余万,创建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设有阅读等待室、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室、个辅谈话室、团体辅导室等,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档案管理、值班值勤等工作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每班每两周由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课,在课时和上课制度上给予保障。

2.心育教师培训制度。学习、培训、研讨等一系列制度可以调动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和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严谨、正常运行。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培训,同时,为了提高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地服务师生,学校定期外派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进行专业学习,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学习和考核,取得专业从教资格。

3.心育个体心理辅导档案制度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制度。除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心理专职教师同步做好个案、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及放学后向学生和教师开放,安排心理专职教师值班,对有需要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心理社团“七彩阳光心理社”、“怡然心理社”分别于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不同时间段,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心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制度。我们依据学校近年来开展心理教育的基础,初步形成了以心理教育为突破点的学校特色发展思路,提出了“创建特色学校和学校优质发展同步走”的学校发展策略。小学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在校内建立起小学辅导体系,形成教师、学生辅导干部相结合的辅导网络。同时,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心理教育范畴逐步由学校领域延伸至社区。学校以心育为依托,结合学校的“心旅驿站”家长学校等活动的开展和社区活动,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六、评价导航

学校心育工作中心组定期评估课程实施的实效性,通过心育联系本、家访等不同方式,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及时反馈,通过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了解每一位学生具体情况,以实现让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学校领导带领心育中心组,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了完善的评价制度,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1.学生综合评价。为了解学生在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的学科的活动情况,我们制定了相关联的一系列评价体系。如:《南昌市城北学校“超越心育”主题教育活动评价量表》、《南昌市城北学校“超越心育”社团评价量表》。

2.教师综合评价。为保证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的学科品质课程的高效实施,定期对施教者进行评价。参照《南昌市城北学校“超越心育课堂”评价量表》量化评分,由专家当时与老师面对面评课,察纳雅言,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这也体现了“超越心育”课程的特色。

3.课程综合评价。学校领导带心育中心组,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和教师的综合评价,对“让每一个孩子走向灿烂的精神世界”课程进行分析诊断、综合评价,有利于师生的教学相长,具体如下(见表9

表9:南昌市城北学校“超越心育”课程管理评价表

评价

指标

评价

标准

管理机制

课程具有健全、完整的管理机制。在课程实施的课时和教师的培训制度上具有保障。




常规行

心育教学的“一教”“一课”“一本”的常规教学的有序执行。




家校融合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的铺开程度和效果。




学生成长

学生的心理素养,即认识自我、管理情绪、青春期成长、人际沟通、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的提高程度。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成情况和课程成果。




此外,学校投入50余万打造了心理团辅教室、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室、个辅谈话室等多个专业性心育功能房。学校切实保障课程实施和外出培训的各项经费,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顺利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