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画画黑暗暴力,是孩子调皮捣蛋?孩子是在进行自我绘画疗愈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24

一,孩子绘画画风突变。

6岁读大班的男孩浩浩,最近一段时间画画都是黑色的,黑色的太阳,黑色的苹果...状态比较反常,培训班老师建议浩浩妈多关心下孩子,是否最近发生了什么情况。

妈妈说他在家里并没发生什么事,于是问过幼儿园老师才得知。原来上星期浩浩和最好的朋友一个小男生在一起打闹,不小心推倒了他,撞在桌子上,掉了一颗门牙。

对方的家长知道后,没有责骂浩浩,什么都没说,而是直接转学了。

好朋友就这样突然消失了,浩浩非常难过。但因为是自己犯错,又不敢告诉家里,只能通过画画排解,所以画出来的东西都是黑色的。

美国心理学家爱普生发现,这些孩子把绘画涂黑会感到很舒服,这是他们下意识的自我安慰方式。

其实,孩子们的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孩子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对于孩子来说,绘画不仅是孩子情感疏导的渠道,也是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

庆幸的浩浩妈在得知发现了孩子的画不太对劲,立马去了解事情,顺利的帮助浩浩排解心结。

就怕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画的不对劲,只是惊讶一小会儿,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绘画疗愈,孩子的一幅画,满满的都是内心的诉求。

浩浩这种内心难过,无法向家人述说,通过画画来排解内心情绪的方式,其实就是浩浩在进行绘画疗愈。

什么是绘画疗愈?

绘画是一种心理投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个性结构的主要部分和真实特征都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而由于受到社会规则与世俗观念的约束,人往往很难流露出隐藏在内心中的真实状态。

对人的潜意识的解读,往往是通过各种行为符号来实现的。而绘画创作是一种内心意义的表达,人会把深层次的情绪、冲突、愿望投射在自己的图画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看画如看人,孩子的画当中,常常包含着他们的潜意识的释放。

《看画识童心中:儿童绘画心理解析》中提出绘画疗愈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性治疗手法,通过绘画帮助孩子疗愈非病例性的情绪、情感、表达等问题。

书中举例一个例子,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绘画疗愈。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詹妮弗·巴格莉,她通过绘画治疗帮助了,印度洋大海啸中目睹家人被海浪卷走的儿童。

孩子们画出他们目睹的场景,狂怒的海水卷走了房屋、树和伸出手做最后挣扎的人们。当孩子们把积压在内心的恐惧画出来以后,精神上的压力会得到大幅的缓解,这个过程就是绘画疗愈。

孩子画画黑暗暴力,是孩子调皮捣蛋?孩子是在进行自我绘画疗愈

图片来源:《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解析》

(“海啸的巨浪扑面而来,人们惊慌失措,有一对男女手拉手赶紧逃向岸边,水里有人张开双手呼救挣扎。一条船已经被海浪掀了起来,水面上漂浮着很多木板和杂物。”)

孩子为什么会进行绘画疗愈?

很多事情,孩子无法用语言去表达,或是亲子关系不亲密,孩子不敢,不愿向父母吐露的心声,

心中的负面情绪无处排解,孩子会通过画画去诉说、去释放。

孩子的一幅画,满满的都是内心的诉求。

孩子进行绘画疗愈的好处?

绘画可以帮助孩子疗愈心理。其实对于孩子而言,绘画不仅是表达的过程,也是疗愈的过程。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整个过程非常安静,专心。孩子的大脑会重现当时情境,会消解当时的恐惧、愤怒、悲伤。这就是孩子宣泄内心情绪,释放潜意识压力,消除内心恐惧的过程。

一开始,孩子是凌乱的涂鸦,随着家长的等待和理解,孩子的脸上也会慢慢出现笑容,他们渐渐愿意画出那些悲伤的事件,负面的情绪,也渐渐画出他们内心的渴望。

三,孩子绘画疗愈时,家长该如何应对?

1,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家长不该对孩子的画作指指点点,不以好坏评定,每一幅画都是孩子的自然流露。以理解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画作,接纳的前提是尊重。

当家长看见孩子画了一张内容黑暗、暴力,充满负能量的画时,家长不要立即斥责,跟别的孩子的画比较,为什么别人画的那么好,你画的这么恐怖等。家长应该懂得这只是孩子内心的情绪释放。

比如,14岁男孩这幅画中,大面积的红色,象征死亡的骷髅,从画面中能够感受到孩子内心中有很叛逆的情绪。

孩子画画黑暗暴力,是孩子调皮捣蛋?孩子是在进行自我绘画疗愈

图片来源:《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解析》

孩子也许是因为生活中,受到了打击,同伴的人际交往冲突,情感的忽略,遭遇了创伤等,才会释放敌意,充满攻击性,咒骂怒吼。

所以面对孩子的画作时,家长要去看见孩子的内在诉求,而不是只顾着批评责骂。

电影《孔雀》中,父亲发现儿子在课本上画了一张裸体女性的画,立即火冒三丈地骂儿子是小流氓,并且揪着儿子往门外推,还对着楼道喊:“我家出了个流氓!”最后导致儿子离家出走很多年。

其实,孩子画出这种带有性器官的画,正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性意识,同时也是孩子在释放需要性教育的信号。

可是,父母非但不理解孩子,看不到孩子背后的需求,反而以这种粗暴,过激的方式对待孩子。不光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最好性教育的时机,还在孩子心理留下了一道伤疤。

2,解读孩子的画,看见孩子内心的诉求。

家长接纳了孩子的画,接下来家长还需要解读孩子的画,从而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需求。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了解孩子什么样的画才适合解读。

如果是孩子在美术课堂上的临摹、写生、主题创作作品,不太适合解读,因为这类作品里心理信息相对少一些,解析的范围小。

而适合解读的作品有,比如孩子最近画风突变,或者是发生了一些事情,孩子的内心有情绪,孩子会把脑海中自然浮现的一些画面记录下来,这类表达情绪、感受的绘画就具有非常高的解析价值。

徐静茹在《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解析》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解读孩子的画作,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这几点:情绪、安全感、自我、关系。

①,通过孩子的画,如何看情绪。

男孩和女孩不同,男孩在画里情绪表达并不直接,而是进行隐性的表达。比如,情节激烈,画出尖牙、战争、厮杀、武器、火焰、喷溅等画面。但男孩通常在画里表达情绪较多。

而因为女孩比男孩更擅长语言表达,所以女孩的画里表达情绪时比男孩更直白一些,比如,

她们会直接把心理话说出来。

孩子画画黑暗暴力,是孩子调皮捣蛋?孩子是在进行自我绘画疗愈

图片来源:《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解析》

(左图8岁男孩画的怪兽喷火,代表内心积压了很多的情绪。右图10岁女孩的画表达直截了当,把心中不满都说出来了。)

②,通过孩子的画,如何看安全感。

徐静茹曾遇到一个7岁的小女孩,女孩家并未养小猫和小狗,她画的小动物都是用绳子牵着出场的。连兔子和乌龟也都要画根绳子拴着,这是有悖常理的。

后来从女孩妈妈那得知,女孩三岁左右在公园里被外婆弄丢过一次,从此以后她胆子就小了很多。

那次被丢的经历对女孩影响很大,画里小动物其实就是她自己的投射,而那跟绳子则是她维系安全感的一个纽带。也就是说,她担心小动物跑掉其实是担心自己再次被弄丢。这也说明那次弄丢之后,她没有及时地得到抚慰,所以她的内心一直存在着一种不安全感。

后来徐静茹在她的绘画课上经常给女孩讲很多野生动物的故事,动物小的时候需要爸爸妈妈的保护,但是长大了,动物就需要自由。后来,徐静茹建议女孩画不拴绳子的野生动物,女孩渐渐地就不再画绳子了。

孩子画画黑暗暴力,是孩子调皮捣蛋?孩子是在进行自我绘画疗愈

图片来源:《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解析》

(7岁女孩无论画什么动物,都是牵着绳子出门)

“绘画疗愈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可以通过画面上的改变来触动心理的改变,当孩子在画里放下了那份担忧和恐惧,在生活上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③,通过孩子的画,如何看自我。

徐静茹表示,如果孩子在纸上把自己画得大而饱满,说明他是个自信的孩子,内心的自我比较健康。如果把自己画得很小,或者比较偏左,紧贴着边沿,那么孩子的自信程度可能偏低,需要更多的呵护和鼓励。

如果孩子画了很多人,却最后一个画自己,那说明他内心比较自卑,或是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需要给孩子更多重视,建立强大一点的自我。

通常4岁之前的孩子还未建立保护脸面和自尊的观念,会在自己的脸上写字画画,这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4岁以后还有这个现象,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孩子有可能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孩子画画黑暗暴力,是孩子调皮捣蛋?孩子是在进行自我绘画疗愈

图片来源:《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解析》

(左图3岁孩子在自己脸上画了花朵,这是正常的,因为3岁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脸面、自尊的观念。右图11岁男孩画的是自己和爸爸,看得出来,爸爸经常抱怨带着他累,他在自己身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叉,涂掉了自己的脸和身体。说明这个孩子处于低自尊和内疚的状态,导致他做出了损毁自我形象的行为。)

④,通过孩子的画,如何看关系。

徐静茹还表示,孩子经常画的家人,在他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孩子画某个人,细节画的越多,比如装饰物、帽子、鞋子、花纹等,表明孩子对这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这是孩子在表达对这个人强烈的爱和依恋。

孩子画画黑暗暴力,是孩子调皮捣蛋?孩子是在进行自我绘画疗愈

图片来源:《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解析》

(8岁女孩画出来的妈妈比自己大,画出了妈妈身上很多细节,比如睫毛、耳环、项链、花纹等,说明女孩对妈妈的感情很深。)

通常孩子画人物的顺序,也能代表他心中对这些人物的重视程度。孩子不喜欢或拒绝画出的家人,通常代表这个人比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和孩子情感疏远。也可能代表这位家人对孩子有伤害行为,孩子感到讨厌和害怕。

刘墉曾说过:“许多爸爸在孩子的图画里,没有手。因为爸爸们工作太忙,很少能陪在孩子身边,所以在孩子眼里,爸爸像是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

其实,也就是通过孩子的画反应出生活中爸爸的缺位现象。

孩子画画黑暗暴力,是孩子调皮捣蛋?孩子是在进行自我绘画疗愈

(左图是妈妈画的全家人,右图是7岁儿子画的全家人。妈妈笔下的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其实孩子笔下的妈妈是不笑的,孩子和妈妈保持着一段距离,反而和笑着的爸爸手拉手。这说明孩子平时有点害怕妈妈,和爸爸的情感更深。)

3,改变自我,关心孩子。

当解读到了孩子内在的表达,问题是否出现在家长身上,是否家长需要作出改变。

无论是孩子缺乏安全感,还是有负面情绪,或是有各种需求,家长都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走进孩子的画,就像走进孩子的内心。绘画疗愈,让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视角了解孩子。

作家罗伯特·沙因费尔德曾说过:“每一个人都拥有无穷的爱,当你每次你表达爱时,你表达爱的能力和接收爱的能力不会减少,反而会大大增加。”

向孩子表达爱,无论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家长都接纳,陪伴孩子一起面对。终有一天,孩子的画上会又见彩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