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 奸劫弑臣》 第四十八章 贤效
2019-08-24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四十八章贤效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上一章中韩非子通过讲述伊尹、管仲、商鞅三位历史人物变法强国的故事,说
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贵臣”的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皆明于霸王之术,察于治强之数,而不以牵于世俗之言。要有真才实学和
创新精神。第二个标准:当世明主之意,则有直任布衣之士,立为卿相之处。要有智慧,适应能力要强。,第三个标准:处位治国,则有尊主广地之
实。要有职业道德,忠诚实干。以上三个标准都达到的了才是“此之谓足贵之臣”值得大家尊敬的臣子。这三个标准是相乘的关系,只要有一个不达
标,总体成绩就会不合格,就不能称之为贤才。从这三个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贤者的“入世”情怀有多重,这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的关键,也是
像伊尹这种贤士流传千古的关键,就是他们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提出适时国策。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处就要于不断解决生存的问题,不断提供发展的
方向。《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不断革新是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从韩非子举的三个贤者身上,我们看到了强烈的历史使命
感与责任感,他们奋发学习,勇于突破,努力溶入社会,积极参加国家事物。他们绝不因一时的困难和忽视而归隐山林,避世离俗。他们绝不会放弃
展示自己才华与为国效力的机会,他们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他们期望总有一天他们学说会受到君主的重视,实现治国平天下的
理想。同时,他们承认现实,尊礼重道,绝不居功自傲和结党营私,为君效力、为国服务是他们目的,“尊主”是他们学说的核心,“广地”是他们
学说最好的证明。总之,他们明白实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智慧是用来解决生存的,品德是用来解决发展的。具备这三个标准的臣子,必会做出惊天
动地的大事,而得到这样臣子的君主必会立万世之功。韩非子又一次提到了他们,但这一次的主角是君主。“汤得伊尹,以百里之地立为天子;桓公
得管仲,立为五霸主,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意思是商汤得到伊尹,凭借百里之地成为天子;齐桓公得到管仲,
成为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秦孝公得到商靶,领土因而扩大,兵力因而强盛。这与前文“伊尹得之,汤以王;管仲得之,齐以霸;商君
得之,秦以强”一一对应。贤臣与明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明君需要贤臣的辅佐成就万世之功,贤臣需要明君的赏识实现理想抱负。事情的成败
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这是大局意识的结果。韩非子非常清楚法家依法治国论的实现,不仅需要伊尹、管仲、商鞅这种先贤的历史证据,更需要在
一个国家的实践,来证明其价值。而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说服这个国家的君主,如何说服君主,“尊主广地”就可以了,天下没有一个君主不想
让臣民尊敬自己的,也没有一个君主不想扩大国土的。能够被后世记住的国君,必是开疆阔土者。这就是韩非子的智慧。《汤得伊尹,以百里之地立
为天子;桓公得管仲,立为五霸主,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在公司管理中,老板首先要有商汤、桓公、孝公这样的
思想与胸怀。公司要有在行业里“立天子,成霸主,地广兵强”的战略目标,在这种目标的驱使下招揽天下贤臣,让他们放手工作,各尽其才。明君难遇,贤才要珍惜,贤才难得,明君要珍惜。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v5u...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