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辐射超标?!iPhone还能买吗?

 雷科技 2020-12-15

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你或许从来没有想过,每天被你拿在手上的 iPhone,可能是一个超标的辐射源。
各国约定,将人体吸收能量的比率也就是特定吸收率(SAR),采用为手机上通用的辐射计量单位。
在外媒于近日公布的测试中,iPhone 7等多款苹果手机被查出SAR值超标。

//////////

4台iPhone 7,个个都超标 

美国媒体芝加哥论坛报从市面上购买了 11 款新手机,分别是iPhone 7、iPhone 8、iPhone 8 Plus、Galaxy S9、Galaxy S8、Galaxy J3、Moto e5、Moto e5 Play、Moto g6 Play 和 BLU Vivo 5 mini。
(图片来自chicagot ribune)
他们邀请到 RF Exposure 对这些手机进行测试,这是一家得到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简称FCC)认可的独立实验室,已经有 15 年的通信产品辐射测试经历。RF Exposure 的总工程师 Jay Moulton 曾是高通的工程总监,他还拥有 25 年工作经验,在权威性上数一数二。
实验室在被称作浴缸的大型容器中加入了电气特性近似人体组织的特殊配方液体,然后再使用模拟基站让手机维持全功率通信状态,并将手机放在浴缸下面,以此还原出人们拨打电话时的场景。
(图片来自chicagot ribune)
在根据 FCC 规则和指南进行的一系列测试中,实验室将检测探针浸入液体 18 分钟,并对吸收到的通信电磁辐射进行 276 次测量,最终得到了距离人体2毫米和 5~15 毫米的 SAR 值。
结果有些让人出乎意料,几乎每款手机的 SAR 值都超过标准,iPhone 7 更是出现了最大程度的偏差:5 毫米下为 2.47 瓦/千克,2 毫米下为 7.15 瓦/千克。这一数值和 FCC 要求的 1.6 瓦/千克相去甚远,也和苹果官网公布的美版 iPhone 7(A1778)的 1.19 瓦/千克不相符。
对测试结果抱有疑问的芝加哥论坛报购买了另外两台 iPhone 7 进行测试,虽然得到的结果没有第一台那样夸张,但还是超过了苹果公布的数据近一倍。
在机身设计和尺寸都相近的 iPhone 8 上,也出现了SAR超标的情况,机身设计几乎完全不一样的 iPhone X 和其他品牌机型上,都出现了不同规模的SAR 超标。唯一在标准线内而且和官方数据相差不多的机型,是 iPhone 8 Plus。
芝加哥论坛报以这份测试结果向手机厂商求证,却得到了苹果“测试方法并不适当”的反馈。经过调整,芝加哥论坛报在今年3月进行了改进操作后的测试,摩托罗拉机型正确识别出通话状态,SAR也大幅降低达到合规水平,但 iPhone 7 等苹果手机依然存在超标的现象。
正如同手机在中国上市需要经过工信部认证,这些产品在美国上市前都需要经过 FCC 的测试,只有在 FCC 射频辐射测试达标的产品,才能在市面上正式销售。芝加哥论坛报测试中出现的 SAR 值大幅超标,实在是让人不解。

//////////

 合规的手机,为什么会数值不符?

苹果手机在芝加哥论坛报的测试中更容易出现 SAR 值超标,或许有一定的原因在里面。
在这里需要明确一个事实,SAR 值与手机发出的信号强度挂钩,信号强度越大 SAR 值也就越高。而智能手机行业一直以来的领头羊苹果,正好经历过一系列不得不加强手机信号的事件。
最经典的事件是 iPhone 4 的“死亡之握”:这款手机的天线被设置于机身四周的金属中框之中,实现了让人惊艳的美观设计;但这样的设计也让它在被用户单手抓握的时候,会出现信号衰减的现象。当年的苹果甚至特地推出了硅胶保护圈,来保护天线能正常工作。
这次测试的“主角”iPhone 7 同样遭遇了信号问题。苹果在这款手机上首次使用了来自两家供应商的基带产品,美版采用英特尔基带、其他地区则使用高通基带,上市之初就曾传出过英特尔基带版本信号劣于高通基带版本的消息。
(图片来自CellularInsights)
作为随时在线的移动通信设备,手机信号不好自然是给它判了死刑。或许因为“死亡之握”和各种事件的逼迫,苹果不得不以用力过猛的方式来解决信号问题,也就是我们在测试中看到的 iPhone 7 大功率信号造成的高 SAR 值。
还有一种可能性不能忽视:芝加哥论坛报与RF Exposure 的测试使用了错误的办法。
苹果在官网公示了旗下各款设备的 SAR 值成绩,同时也展示了他们采用的测试办法。将 iPhone 的信号发射功率调到最高,也就是维持全功率运行,并且模拟贴紧头部使用、距离人体 5 毫米的使用情况。
芝加哥论坛报虽然根据FCC的标准模拟测试,但没有和苹果就测试细节进行沟通;而且FCC的测试标准制定于上世纪90年代,不一定完全适用于现在的通信环境。或许就是因为这两点测试过程上的差别,导致厂商和媒体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

 手机信号变强,就要谈辐射色变吗?

芝加哥论坛报得到的测试结果显示 iPhone 7 等机型 SAR 超标,是不是就意味着苹果手机有危害健康的可能?小雷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手机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信,传输信号的电波同时也是一种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无处不在,我们看到的各种光线都是电磁辐射,世界上的各种物体包括人体也都在散发着电磁辐射。
(图片来自NASA)
无论是经典的《辐射》系列游戏,还是社会中出现的核能相关话题,都逃不开辐射对人的影响。这里提到的辐射,其实大都指的是电离辐射,这些波长在纳米级别的辐射虽然能够进行治疗,但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是致癌。
因此人们谈到辐射相关话题时,免不了对辐射产生担忧。手机信号的波长大于1米,属于不会直接影响基因的非电离辐射,更不会造成电离辐射那样的可怕后果,所以我们不必谈辐射色变。
电磁辐射对人体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学术界至今没有广泛认同的理论,还没有足够有力的论据告诉我们手机信号对人有害。不过电磁辐射穿过人体会产生热效应,SAR的计算依据也是由此得来,为了预防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各国对手机等通信设备的SAR值制定了上限。
在当前使用SAR符合规定的设备,理论上不会有健康问题,至少还没有任何数据和结论可以证明使用手机会危害健康。

////////// 

 面对信号问题,或许不必太担心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得面对一个事实:手中的手机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发出超过SAR值上限的信号。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应该放宽心态,世界卫生组织在手机诞生至今的数十年间,一致保持着“手机或基站造成健康损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态度。单个手机能发出的最大电磁辐射其实有限,在“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条道理面前,其实不用太过担心。
其次我们更不用做出要求运营商拆除小区内通信基站那样的极端行为,通信基站的辐射能量同样符合规定,而且没了基站你就会失去无线网络带来的现代生活。
更何况手机在与基站通信不稳定的时候,反而会加大功率,从这个角度讲附近有基站其实是好事。
当然,手机有没有达到标称的SAR值依然值得我们关心,厂商应该执行更加严格的辐射控制策略来满足各国指定的SAR要求,这是对产品质量和每一个用户安全使用的承诺。

本文编辑:白徵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