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市赚现金,熊市买资产

 adldfj 2019-08-24

这是饭爷的江湖发出的第15篇文章。
昨天我们发了篇《08年那场墙倒屋塌遍地哀嚎的金融危机到底发生了啥》,这篇文章是讲08年那次全球经济危机的。
在文章里,我们回顾了上一次危机的历程,每次危机都有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各异,因为每次危机历史环境不同,相同的原因都是现金流跟不上或者债务负担太重了。
这个问题未来我们有机会再展开,这里想说一下文章里提到的那句牛市赚现金,熊市买资产。
我们知道经济是周期轮回,高低起伏的。
作为一个人类,身上有着所有动物都有的特性,贪婪和恐惧。
这两个特点在牛熊市表现的特别明显。
熊市下跌的时候一般会恐惧,觉得损失是个无底洞,尤其是到了熊市尾声表现的更明显,恨不得把手上资产全部清空,觉得拿着现金更轻松。
牛市上涨的时候又会表现的无比乐观,觉得信心满满,总觉得价格会涨的更高,后面也会有更傻的接盘侠会用更高的价格接走自己的资产。
这两点交织就是多数人亏损的根源。
股票市场就不说了,这样的人大把。
拿多数人熟悉的楼市来说吧,大家都觉得投资楼市都是赚钱的。
如果我说从2017年初至今近三年几乎没有散户在这三年通过买卖北京二手房赚到钱,你信么?
举个刚看到的例子,2016年930前夜买入北京热门学区盘蜂鸟家园的2019年7月14号斩仓出来了,应该是高杠杆挺不住了。
看一下成交就知道这套房子他三年亏了多少。
账面损失115万,这是直接损失。
算上资金成本,各种税费中介费,亏损接近200万。还得是房子出租三年收租的情况下,要是不收租,妥妥过200。
这可是2016年的当红炸子鸡,红盘尚且这样,其他更不用说了。
当然了,有人可能会给我举今年苏州的例子,不过一年多之前我就承认苏州看不懂了。
下行市场,说什么市中心和顶级学区配套保值的,下场都是差不多的。
能保值的只有你的买入价格,价格才是护城河。
从投资的角度讲,低价是王道,发展是硬核。
以前讲过个故事,10年前上海宝山5000一平的时候,翠湖8万,现在宝山应该近5万了,翠湖14万。
土豪无所谓,自己享受当然选翠湖。
从投资的角度,一个涨了9倍,一个勉强翻倍,哪个更有投资价值,结果显而易见。
道理很简单,宝山当时低价,随着城市扩张,地铁发展,你赚到了低价和发展的双击。翠湖位置是好,开盘价格就透支了,投资显然不是好标的。
尤其注意,千万不要高点抢进去抄顶,低点卖了逃底,心里想着割韭菜,最后都是自己割自己。
低点不能逃底,但资产要在熊市买,熊市才能买到低价有护城河的资产。
了解香港历史的同学可以回顾一下,李嘉诚是怎么拿到大量便宜土地的,是人们觉得回归以后香港没前途,纷纷逃离香港的时候。
后面在地产上有大发展也要归功于他们在地产和股市的逆周期联动。
香港这些上市地产公司在经济景气楼市高涨期间,抛售楼盘,兑现利润。同时在高利润刺激下拉高股价,再利用高股价大量增发股份募集资金储备巨额现金。
等楼市到了低迷期,一方面大量吃进土地,另一方面大量收购拥有大量便宜土地储备的非地产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经济低迷期会变得异常便宜。
长江实业1972年上市,它利用72-73年香港大牛市疯狂募资,单单73年就发新股募资5次。
等1975年香港经济陷入低迷,就开始大量收购土地。
1981年香港经济复苏,长江实业在这一年兑现利润14亿,是1972年的32倍,要知道1972年长江实业利润仅仅4000万。
这个香港人玩了这么久的游戏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牛市赚现金,熊市买资产,因为经济总有一天会复苏,危机也迟早会过去。
之后人们就又会从极度悲观到乐观,这是轮回,也是人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