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晁盖劫了生辰纲,为何逃上太行山?因为那里才是真正的梁山泊

 老黄说史 2019-08-24

施耐庵搞错了:《水浒》中的黄泥冈并不在山东郓城,而是河南南乐。杨志押运生辰纲可直达东京,为何绕道山东,是去给晁盖送人情吗?晁盖劫了生辰纲后为何上了太行山?因为那里才是真正的梁山泊。

《水浒传》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桥段,那就晁与吴用等人在山东郓城黄泥冈,用酒麻翻杨志等人后,将北京大名府知府梁中书给其在东京汴梁的老丈人蔡京祝寿的的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给劫了,这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智取生辰纲”(《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杨志由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押运生辰纲到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可以直接由大名府南下,经由南乐、清丰、兰考等地,到达京城汴梁的,为何杨志一行要舍近求远,绕道郓城,是专门给晁盖等人“关人情”的吗?

其实,这样的情节安排,是作者施耐庵的一个疏忽,施耐庵受到其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所限,才将故事的发生地搞错了。《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是脱胎于《大宋宣和遗事》的。

《大宋宣和遗事》是宋代无名氏所作的讲史话本,其后又经过元人增订,才成为现在的样子。该书从历代帝王荒淫误国的故事入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全书分为十段,其中,第三段讲宋徽宗用蔡京等在朝任事,第四段讲宋江36人聚义梁山泊,第五段讲宋徽宗宠爱娼妓李师师,正是这几段内容,为成《水浒传》的创作蓝本。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确有晁盖劫取生辰纲一节,但是,故事的发生在今河南的南乐县,而不是买卖人郓城县,生辰纲也是被“智取”的——

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匹段,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其马县尉一行人,行到五花营堤上田地里,见路傍垂杨掩映,修竹萧森,未免在彼歇凉片时。撞着八个大汉,担着一对酒桶,也来堤上歇凉靠歇了。马县尉问那汉:“你酒是卖的”那汉道:“我酒味清香滑辣,最能解暑荐凉。官人试置些饮”马县尉口内饥渴瘐困,买了两瓶,令一行人都吃些个。未吃酒时,万事俱休;才吃酒时,便觉眼花头晕,看见天在下,地在上,都麻倒了,不知人事。笼内金珠、宝贝、匹段等物,尽被那八个大汉劫去了,只把一对酒桶撇下了。

直至中夜,马县尉等醒来,不见了那担仗,只见酒桶撇在那一壁厢。未免令随行人挑着酒桶,奔过南洛县,见了知县尹大谅,告说上件事因。尹知县令司吏辨认酒桶是谁人家动使,便可寻觅贼踪。把酒桶下验,见上面有“酒海花家”,四字分晓。当有缉事人王平,到五花营前村,见酒旗上写着“酒海花家”四字。王平直入酒店,将那姓花名约的拿了,付吏张大年勘问因由。

花约依实供吐到:“三日前日午时分,有八个大汉,来我家里吃酒;道是往岳庙烧香,问我借一对酒桶,就买些个酒去烧香。”张大年问:“那八个大汉,你认得姓名么”花约道:“为头的是郓城县石碣村住,姓晁名盖,人号唤他做‘铁天王’;带领得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等。”张大年令花约供指了文字,将召保知在,行着文字下郓城县根捉。有那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石碣村,报与晁盖几个,暮夜逃走去也。宋江天晓却将文字呈押差董平,引手三十人,至右碣村根捕。(《大宋宣和遗事》)

劫道的晁盖确实是郓城县石碣村人,而案发地却是远离郓城的南洛县。南洛县即今河南省南乐县,在大名府南边,开封府的北边。如今的南乐,正是河北大名到河南开封的必经之路,京开高速国道106的必经之地。

施耐庵之所以要将智取生辰纲的发生地搬到山东的郓城,并不是他有意为之,而是在参考《大宋宣和遗事》时,一时疏忽大意,误将主人公的生活地当志作案地了,这才让“杨志”等人不仅跑了冤枉路,还让人怀疑“杨志”们是不是成心“放水”。

宋江与晁盖是旧相识,为了救晁盖等人出逃,故意将捕盗公文压后一天才上报,结果,晃盖等人跑了,押差董平扑了个空,回衙后,免不了遭到县太爷的一顿胖挨。

且说那晁盖八个,劫了蔡太师生日礼物,不是寻常小可公事,不免邀约杨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个,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去落草为寇。(《大宋宣和遗事》)

据《大宋宣和遗事》的说法,晁盖等人劫了蔡太师的生日礼物后,与一众兄弟就逃往外地落草为寇了。不过,他们的落身之处,并不是《水浒传》中的梁山水泊,而是太行山里的梁山泊(南乐往西不远的就是太行山)。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