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知识,唐代最流行的,海兽葡萄镜的发展演变

 自华居 2019-08-24

海兽葡萄镜通常以高浮雕瑞兽,以及葡萄为主题花纹,间饰异兽、雀鸟、蜂蝶和花草图案。这种瑞兽与葡萄的组合形式,也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瑞兽是我国古代艺术常见的表现题材,源自于我国传统的四神(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以及其他神兽的造型。
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的数百年间,战乱频繁,百姓的生活动荡不安,因此多将希望寄托于求神拜佛之上,因此,此时期神兽纹镜十分流行。
此时期铜镜神兽多为浮雕式,但其造型却逐渐过于僵化粗略,镜上的铭文仍以祈福的吉祥语句为主。
神兽纹铭文镜,汉代,圆纽,连珠纹纽座。内区饰四种神人及四兽相间环绕,其间有八枚凹面环状乳钉。
区为半圆、方枚带,半圆中为涡状云纹,十个方枚中各有一字。边缘内圈为神人禽兽纹,有神人捧日月、六龙驾舟车、羽人乘禽兽等,外圈饰勾连纹。(图一)

图一 神兽纹铭文镜
始作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神兽纹镜,有重列式、环绕式、区段式、对置式神兽纹镜和佛兽纹镜等多种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以神像(或佛像)与神兽为主纹,再衬托装饰花纹和铭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神兽镜,三国吴,直径12厘米。该镜背面中央有一圆钮,钮外侧以高浮雕形式装饰相间排列的四组神人与神兽,镜边缘环绕着乳钉及饰有勾连云纹的圆弧,并刻有“永安五年十月十九日造作明镜,可以照形”等铭文。(图二)

图二 神兽镜
隋朝,是个承上启下的时期。魏晋南北朝以来那种规范化、程式化、缺少创新和多样化的特点,在这时期的铜镜中还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存在,画面上沿袭旧的传统因素不少,图案中以灵异瑞兽为主;
这个时期流行的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类,尽管主题纹饰不同,但镜形、布局、铭文、边式,以及演变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图三)

图三 四神及十二生肖铜镜
隋末及初唐时期瑞兽镜盛行,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铜镜的传统,又在风格上有许多变化;
铭文带消失,内外区出现忍冬、蔓草、葡萄纹样;瑞兽由静态趋向动态,造型更加丰富,构图也由规整、紧密变得活泼开放。
汉代所流行的神秘的、符号化的神兽和四神题材在隋唐时期逐渐演化成生动活泼、充满趣味和人情味的瑞兽。瑞兽的造型多取材于现实的动物形态特征,并称为“瑞兽”、“海兽”或“鸾兽”。
唐代初期的“赏得秦王”瑞兽纹铜镜,直径10.6厘米。该镜背有四只瑞兽,身形柔健,在长满花草的内区里,作绕钮奔跑状,外圈有“赏得秦王镜,判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二十字铭文。(图四)

图四 “赏得秦王”瑞兽纹铜镜
唐高宗时期,瑞兽葡萄镜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瑞兽葡萄镜以圆钮居多,用连珠圈及高线圈将镜背分为同心圆状的内外两区,各种装饰图形严格地分布于所在区域,葡萄纹饰均匀整齐地分布于瑞兽之间,所有图形没有跨越出同心圆的圈界。
这类纹饰风格规矩整齐,很明显受到传统汉镜风格的影响。但此时瑞兽葡萄镜以植物枝桠的柔美流线、瑞兽造型的灵动活泼与同心圆的规整圈界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构图具有理性之美,它刚柔并济、动静结合,设计上充分体现出唐代早期朴素严谨的政治风气、社会价值以及审美取向。
1978年,西安市莲湖区热电厂出土的瑞兽葡萄镜,唐代,直径17.6厘米,重0.83千克。
圆纽,圆纽座,一周凸弦纹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六只瑞兽攀援葡萄枝蔓,形态自然生动。外区禽兽相间而饰,间隙处点缀着葡萄串和硕大的叶瓣。
内外区之间的隔梁内侧有小莲花纹和锯齿纹各一周。缘饰连续的缠枝花草纹,边缘卷起。整个铜镜采用浮雕技法,画面高低起伏,立体感极强。(图五)

图五 瑞兽葡萄镜
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铜镜纹饰风格由汉式拘谨板滞逐步发展到自由写实,由繁乱纷杂转为清鲜优雅,新的镜类和新的因素不断涌现,主题纹饰中的花鸟、植物纹饰不断增多。
这一时期海兽葡萄镜被称为瑞兽葡萄镜的典型。与第一种相比,其形态和构图有一定区别,最明显的是出现了“过梁葡萄纹”。
所谓“过梁葡萄纹”是指镜内区的葡萄枝蔓实叶伸展到镜外区,骑跨于连珠纹高圈的分界线之上,该种技法被称为唐镜的代表、唐代手工艺的奇葩。
安徽省寿县安丰塘镇安丰城遗址出土的瑞兽葡萄镜,唐代,直径11厘米,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该镜伏兽纽。一周高凸弦纹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浮雕四只瑞兽,空白处填饰蔓枝葡萄
外区饰八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外环凸弦纹一周,沿弦纹浮雕一周半圆形纹。窄素缘。(图六)

图六 瑞兽葡萄纹镜
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瑞兽葡萄镜[8],唐代,直径14.7厘米,重0.86千克。圆形,伏兽钮。内外区间以凸弦棱分界。
内区葡萄枝叶缠绕。叶纹为五瓣状,果实饱满,十串葡萄除一串外,其余九串均匀地沿着圈带配列,葡萄枝叶间有蝴蝶、蜻蜓飞舞。六瑞兽或俯或仰,有的作奔跑状,有的侧转身躯攀援旋绕于枝蔓丛中。
内区的葡萄枝叶跨梁进入外区蔓延交错。外区不同形态的禽鸟出没在葡萄串枝叶中。缘饰一周叠云纹,边缘卷起。(图七)

图七 瑞兽葡萄镜
武则天统治后期,瑞兽题材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花鸟镜出现并流行,此后铜镜纹样的主体不再采用像狮子、龙、鹿等勇猛活跃的动物,转向相对温和抒情的蝴蝶、蜻蜓。
唐玄宗至德宗时期,对鸟镜流行,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花镜,以及特种工艺镜等出现并流行,唐镜艺术样式和艺术手法的多样化特点,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体现。
隋唐瑞兽题材逐渐消失,四神及十二生肖镜虽然偶能见到,但较之从前布局、构图已发生了变化。
缠枝葡萄纹铜镜,唐代,直径9.2厘米,重167克。半球形纽,宝相花纽座。纽座外装饰以葡萄蔓枝纹,五串葡萄在内区均匀分布,以葡萄叶间隔开来,又以枝叶连接。镜背外区纯以蔓枝装饰,回转缠绕。厚胎高缘,镜背微弧。(图八)

图八 缠枝葡萄纹铜镜
蛱蝶穿花纹镜,唐代,直径18.9厘米,重906克。八瓣葵花形。圆纽,葵花形纽座。外围饰四枝花,上有花朵及叶,间饰四蛱蝶,好似蛱蝶在花中穿梭,窄缘。(图九)

图九 蛱蝶穿花纹镜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海兽葡萄镜中的瑞兽与唐朝之前的铜镜中的瑞兽形象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并且海兽葡萄镜自身也有着明显的演变轨迹:
从镜形来看,萌芽期的海兽葡萄镜继承了隋唐时期瑞兽镜的镜型,一般是圆钮,后来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伏兽钮,再到扭颈戏耍的瑞兽钮,且镜背内外分区也经历了从严格分区到分区被逐渐打破的发展过程。
从瑞兽的形态来看,海兽葡萄镜中的瑞兽经历了从抽象到写实的发展过程,且瑞兽数量也经历了从少到多再到少的发展过程。早期的海兽葡萄镜受隋朝瑞兽镜的影响,形象较为抽象;
发展期的海兽葡萄镜偏向写实,鼎盛时期的海兽葡萄镜中的瑞兽,完全是一种可爱的形象,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

从葡萄纹等植物纹饰来看,这种植物纹饰早有出现,只是瑞兽和葡萄两种纹饰组合的形式是在唐代才出现的,瑞兽葡萄镜发展至武则天时期,葡萄等植物纹饰、以及花鸟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花鸟镜逐渐产生并流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