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国的农业施肥习惯最早是以单质氮肥(氨水、碳酸氢铵等)和磷肥为主,随后又有了进口尿素,美国二铵和俄罗斯的掺混肥俗称(三大料),一直到80年代,磷复肥才在我国起步,有了较早的复合肥厂,一直到90年代,我国的第一家硫酸钾三元复合肥才真正国产化,从1995年开始,复合肥的产量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今天的产能过剩的局面。复合肥在生产中主要有化学合成和物理合成两种。 在生产复合肥可以用到氮肥(N)的原料及含氮量分别是:尿素46%,硫铵20%,氯化铵25%,碳酸氢铵17%; 磷(P2O5)元素主要选用磷酸一铵,常见的有58%(11-47-0), 57% (11-46-0 ),55%(11-44-0)的粉状磷酸一铵,还有低含量等外品的一铵基本主流企业不会选用的。 钾肥(K2O)常用原料有:硫酸钾、氯化钾常用的有60%、 57% 、55% 、51%,再低含量的钾肥基本正规企业也不会选用了。还有部分企业会选用硝酸钾。 肥料界有句俗话,“衣服好不好看面料,肥料好不好看原料”。在这些原料里进行不同的搭配,生产出来的产品含量一样,最终对同一作物的表现也会因为原料的不同有所差异。 如氮元素选用尿素和氯化铵的,肥料见效可能氯化铵的快一些,可是肥料的后劲就不如尿素做原料的后劲足,对土壤的伤害氯化铵的也更大一些。 同样选用磷元素,同一含量的磷元素水溶性磷的占比也有差异,水溶磷高的效果就要好一些。同样钾元素选氯化钾和选硫酸钾,在同一作物上表现也有差异。 这些原料上细微的差异,如果不用专业的仪器,我们谁都没有办法用简易方法来检测。这样我们在购买肥料的时候最先就应该在包装标识上进行识别判断。看复合肥的包装先看以下几个最容易欺骗老百姓的几个标识。 1、看总养分是多少。有些小厂就会把总养分改成总成分,还有的干脆不写总养分,只写单独配比,一字之差,他们会把微量元素也加到总养分里去哄弄农户,国家规定 微量元素不计入总养分。不标识总养分或不是总养分的直接不买。 2.看氮磷钾的配比。氮磷钾的标识以这些字母表示,(N-P2O5-K2O)在这个位置最容易出现偷梁换柱的方式,把其中一个元素字母给换成一个中微量元素,以为是氮磷钾的配比,其实是氮磷的配方,害人又坑地。 3.看复合肥的国家执行标准是GB15063-2009,还要查看生产许可证,现在网络查询很方便,很容易查询到生产许可证是不是和厂名一致,如果不一致购买就要注意了。 4.看氯基还是硫基,硫基的比氯基的价格要高一些,如果氯基还要注意是高氯,中氯,低氯,因为氯离子含量越低对原料和工艺的要求越高,这些氯离子的不同都和价格质量有着联系。 这些地方看清楚看明白,一般造假的小猫腻也就骗不到你了。在此我劝农户朋友们购肥还得去哪些口碑好,信誉好的店面去买,买的肥料最好自己做个对比实验,选择效果好的长期使用。选肥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假肥才是最贵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