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才貌难双全, 有德有容面凌然。 天道从来最公正, 这边缺来那边填。 话说,历史上很多能人都是因为貌相不好,失去了大好的机会,不过也成全了他们闻名于后世的能力。 唐朝德宗年间的钟馗文武双全,就是因为貌相奇特,震惊德宗被罢了状元,钟馗不甘其辱自杀于金銮殿,成全自己成为除鬼降魔的正鬼王。 清朝康熙年间的施仕伦文采智慧也是世间少有因为外号“十不全”身有残疾,也只能去当一个府尹,以后屡破奇案成全了自己,后人根据他的故事改编的《施公案》流传至今,以后凭能力成功上位,当了侍郎。 今天说的这一位与上面两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姓袁名子才,淮阴人士,道德文章也是无二,就是八股也几乎没人能比,嘉庆十五年的进士,赐二甲进士出身凭能力入个翰林,做个京官,以后外放当个巡抚什么的,也能光宗耀祖,就是因为这个外貌被发放了极困的曹州做了一个县令,并且一当就是五六年,好像被遗忘了一样,撩在这里不管不问。 这个袁子才也真是不含糊,把这个曹县治理的井井有条,夜不闭户,虽然百姓穷点,但是也能生活,他把多年的积案都处理完毕,因为他个子矮一个腿有点跛,还有一脸麻子,再就是一个眼睛有点斜被老百姓戏称为“三一”县令。奇貌之人必有奇才,丑相书生定藏特能。 他的故事被广为流传:“什么审柳树,问城隍,打鸡 ,骂狗。”用一些千奇百怪的方法把很多难办的案子都办的明明白白。 这正是: 其身不长,其貌不扬。 巧舌厉口,狭义肝肠。 打骂鸡狗,问过城隍。 百年奇才,天佑地帮。 这一天早上,不到五更,这个三一县令就像是往常一样早早的起床了,侍候他的书童是老家的侄子,过来了才两年,也就是十五六的样子,侍候他洗刷完,就去烧水弄饭,这个袁子才的家人都在老家,据说他的夫人还是大家闺秀,长的还很漂亮。是他的岳父见他有才,把女儿嫁给了他。 袁子才坐在桌子一边,看着一面铜镜梳理自己的大辫子,等着侄子袁平弄饭,忽然起了一阵风,铜镜里显出另外一个头像来,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出现在了铜镜里,袁子才见过的事多了,略一愣神,便拍桌而起,也没有回头观望,厉声说到:“大胆!何方妖孽!竟然想惊吓本官。”那个头像张了张嘴刚想说话,就听见外面鸡叫,风又乍起,头像不见了。 吃过早饭,三一县令到衙门里安排了一下,交代了师爷任务,叫上侄子袁平就像往常一样骑上那头老驴去“微服私访”去了。 那时候的曹县地广人稀,还时不时的来几次黄河水,属于黄泛区。主仆二人一路慢慢行来,三一县令还不时的下驴看看地里的庄稼,碰到人了还问问收成。不知不觉也走出了几十里地,眼看就要过中午了,两个人准备拿出干粮吃饭,也让老驴路边啃些青草。 本来好好的天忽然之间变了,风沙四起,遮阳蔽日,霎时间黒暗起来,袁子才看了看周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这是什么样的节奏啊? 他记起在前面几里地有一个不大的土地庙,主仆二人,急忙往那里赶,那头老驴也知道要下雨了,一改往日慢腾腾的脾气,腾云驾雾般的飞奔起来,一袋烟的功夫就跑进庙里,袁平把驴拴在一边的草房里,两个人进到庙里,看了看供着的土地爷,袁子才抱了抱拳便移到一旁坐了下来,袁子才是儒家学派,本着孔子对这些鬼神的“存而不论”的观点,敬而远之,不过这几年他也是越来越有一些感觉,冥冥之中给他们有一些感应。刚进来外面的雨就泼了下来,袁县令看了看,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个土地庙平时还有一些香火,都是周围的一些善男信女来祈求心理上的安慰的。两个人把吃的东西拿了出来就着咸菜还有一些花生米喝着带来的茶水,袁子才还从怀里掏出一个装酒的小瓷瓶呡了两口。 看着外面一时半会停不下来,袁平迷迷糊糊的歪在一边睡了过去,袁子才坐了一会儿也感觉有些乏,也靠在墙梦起了周公。 一阵风吹来,门忽然打开,袁子才睁开眼,见从外面进来一个人,倒头就拜,一边磕头一边说:“请知县大老爷给我做主,小人实在是冤枉。”袁子才看到这个人有些面熟,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于是说到:“有什么冤屈到县衙里去说,这荒郊野岭的怎么给你问案。”“大老爷,我今天早上去过你的县衙,本来我不是曹县的,是邻县定陶的,小人受了天大的屈,多亏土地爷指点,知道你是青天大老爷,才特意奔你而来,万望老爷成全。” “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你本不属于我管,你跑这么远过来我也不能接你的状子。”说着忽然惊觉起来,外面下这么大雨,他身上怎么一点水泽也没有?又看了看他的鞋子果然干净的很。 袁子才好像忽然明白了。问到:“你现在在哪里?”这个人说看了看袁子才,又回头望了望一旁的土地爷,才又说到:“我已经死了二十八天了,等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小人的冤枉就不好办了。”“好,本大人成全你,你把你的事说说看。”…… 外面的驴忽然叫了起来,袁平睁开眼,朦朦胧胧的看着还在熟睡的老爷,站了起来,看了看外面已经是艳阳高照,已经是过了中午了,天上一丝云丝也没有,不知道那些乌云一时都跑到那里去了。 袁平把三一县令喊了起来,问到:“我们还去哪儿?”袁子才,晃了晃头,好像还沉醉在梦中,他站起来对着土地的神像深深一揖说到:“回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