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科学和哲学有无内在的共同基础?当代人又怎样基于科学的要求和进展来改造哲学?如何回应量子力学对客观性的挑战,重建科学认识论的基础?
《系统的哲学(精)》收录当代著名思想家金观涛的“哲学三部曲”——《人的哲学》《发展的哲学》《整体的哲学》,以及回顾学术历程的长篇序言。金观涛在本书中对其把握社会历史研究、理解现代性的分析工具进行了全面总结,吸取了系统论、控制论等20世纪新兴方法论科学的重要成果,还结合了社会科学研究中首次运用的一些新概念,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组织系统理论。它不仅解决了自身的难题——给组织系统整体性一种科学的表述,还出人意料地解决了辩证理性中“客观性”和“发展悖论”这两方面的难题。对于如何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论去分析古老的哲学命题,本书是一个重要范例。
作者简介
金观涛,现任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刘青峰,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任主编
二人在“文革”中期由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郑州大学任教;1978年到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任编辑工作,同时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1980年代创办《走向未来》丛书,从事民间文化事业;1989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2008年退休后到台湾政治大学任教。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著的主要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等。
目录
2018年版序言
再版序言
序言 20年的追求:我和哲学
1、我心中的马克思:对思想解放的渴望
2、陷入黑格尔体系的泥潭
3、对“彻底辩证法”的恐惧
4、由哲学向科学退隐
5、一个在科学神殿中平凡的科学家
6、属于我自己的“控制论”
7、哲学在召唤
8、我的三部曲
9、知识、价值和终极关怀
第一篇 人的哲学——论“客观性”
引言 哲学家的内心独白
第一章理性在困境中
第一节 影子般的客体
第二节 哲学争论的实验判决:关于贝尔不等式的验证
第三节 存在真是被感知吗?对一个实验的描述
第四节 科学理性的金字塔
第二章 建构主义的尝试
第一节 第18头骆驼
第二节 无差异编码和纠错能力
第三节 神经网络的封闭性
第四节 内稳态和符号主义
第五节 客观实在等于本征态吗?
第六节 量子力学的黑箱解释
第七节 鱼龙混杂的哲学遗产
第三章 客观性和公共性
第一节 对经验可靠性标准的重新考察
第二节 寻找新的奠基石
第三节 同一性疑难和结构稳定性
第四节 人体的结构稳定性:为什么有清醒的直观世界
第五节 结构稳定性的扩张:科学以人为中心
第六节 构造性自然观和科学解释的结构
第七节 我们仍在笼中谈哲学
第四章 近于上帝的观察者
第一节 “ 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
第二节 什么是观察者?
第三节 自然规律与仪器同构定律
第四节 理性的飞跃:从观察者到思想者
第五节 回到唯物主义:整体演化论
结束语 展望人的哲学
第二篇 发展的哲学——论“矛盾”和“不确定性”
第一章 从“无矛盾原理”的争论谈起
第二章 “矛盾”概念的精确化:悖论对逻辑的破坏
第三章 科学理论纠错机制和集合论悖论的启示
第四章 不确定性和系统内部调节功能的破坏
第五章 无限、量子力学和信息论
第六章 数学家和哲学家共同的成果: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第七章 整体演化理论
第三篇 整体的哲学——我们的方法论
引言 理性哲学的理想
第一章 历史的导言:整体方法的兴起
第一节 整体之谜
第二节 内稳态的发现
第三节 从维纳到艾什比:调节行为的起源
第四节 目的性、大脑和学习机制
第五节 生命:介于随机性和因果性之间?
第二章 什么是组织?
第一节 黑箱和整体中的部分
第二节 组织:功能耦合系统
第三节 结构主义三要素
第三章 稳定性、存在和价值
第一节 组织系统的稳定性
第二节 自耦合分析
第三节 维持生存的功能和结构
第四节 存在的逻辑
第五节 吸引子、组织起源和价值
第六节 小结:活的组织
第四章 生长的机制
第一节 从蝴蝶花纹和圆锥曲线的关系讲起
第二节 内稳态对生长的意义
第三节 货币的起源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 生长作为层次展开:超目的与超因果
第五章 组织的结构、容量和形状
第一节 组织的层次和结构稳定性
第二节 结构对容量的限制:为什么生长有极限?
第三节 维生结构与突变理论
第四节 形态发生机制
第六章 老化过程和功能异化
第一节 从仪器老化原理讲起
第二节 浴盆曲线和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
第三节 衰老理论种种
第四节 功能异化与结构畸变
第五节 模拟演化
第六节 无组织力量和熵增加的异同
第七节 组织演化:我们面临新的综合
后记
附录 关于意识的哲学思考
一、意识的科学解释能排除“意识”吗?
二、梦的实验研究
三、意识的心脑模型(AIM)
四、新的综合:相空间的意义
五、意识解释的递归方案
六、唯物论还是唯识论:终将消失的界线?
内容提要

本系列共3卷。吴金闪著的《系统科学导引(第Ⅱ卷系统科学的数学物理基础系统科学系列教材)(精)》一方面介绍一些数学和物理的概念和分析技术,从而为把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具体问题的研究发展成分析方法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把物理学当作给世界建立数学模型的例子来体会什么是科学。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对数学、物理的概念和分析技术背后的思维方式以及这些概念和技术之间的联系做一个梳理,通过把这些知识整理成一个系统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体会什么是系统科学,学会看到联系。
本书的读者包含系统科学的研究者、教师、学生,其他专业对交叉科学和复杂性研究感兴趣的研究者、教师、学生,以及对什么是科学、科学和数学、生活及你自己的关系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尤其推荐给最后一个读者群体。
目录
第Ⅱ卷 系统科学的数学物理基础
序
前言
致谢
第六章 线性代数
6.1 集合与映射的语言
6.2 从群到线性空间
6.3 线性算符
6.4 数值线性代数
6.5 矩阵微扰理论
6.6 作业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概率论
7.1 古典概型:离散概率与几何概率
7.2 现代概率三元体
7.3 条件概率与Bayesian公式
7.4 分布函数、矩和特征函数
7.5 中心极限定理
7.6 概率论的Dirac符号形式
7.7 随机过程初步
7.8 Monte Carlo方法
7.9 随机变量的测量
7.10 统计学概览
7.11 作业
7.12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力学
8.1 力学思想
8.2 Newton力学的基本概念
8.3 势函数、保守力与能量守恒
8.4 分析力学的技术
8.5 关于什么是科学的进一步讨论
8.6 作业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统计力学
9.1 从力学到统计力学
9.2 统计力学的基本理论:系综理论
9.3 相变与临界现象
9.4 Metropolis方法
9.5 在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中的熵
9.6 从熵最大推导正则分布
9.7 作业
9.8 本章小结
9.9 本章技术性附录
第十章 量子力学
10.1 量子系统的实验
10.2 量子系统的基本理论
10.3 写在量子力学后面的话
10.4 作业
10.5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随机过程
11.1 Markov过程
11.2 Langevin方程:随机力
11.3 Master方程与Fokker-Planck方程
11.4 Langevin方程与Fokker-Planck方程的关系
11.5 平稳性
11.6 随机过程的模拟与计算
11.7 作业
11.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人名与常用翻译
插图
举例目录
第Ⅰ卷 系统科学概论
第一章 引言:系统科学与科学
第二章 一些具有系统科学特色的研究实例
第三章 概念地图与系统图示法
第四章 网络作为复杂系统的骨架
第五章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和物理
第Ⅲ卷 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十二章 线性与非线性动力学简论
第十三章 相变、临界性与自组织临界性
第十四章 网络科学概论
第十五章 广义投入产出分析
第十六章 博弈论与演化博弈概论

《被平均的风险(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进行重大的政治抉择、商业决策,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个小小的决定,我们都会面临不确定性问题。
作者:(美)萨姆·萨维奇
导语

无论是进行一个重大政治抉择、商业决策,还是在个人生活中做出一个小小决定,我们都会面临不确定性问题。当人们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都会发生基于平均值的系统性错误。
在本书中,作者描述了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评估风险时可避免的常见错误,列举了供应链管理、项目组合、国防、医疗保健、会计、反恐战争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平均值错误。作者认为我们在制定计划时往往取平均值,这最终导致时间延长、预算超支、目标无法达成。作者主要批判了用平均值用作统计判断的各种不靠谱,从“基础知识”、“实践应用”最后引出“概率管理”的概念和实践。它从批判“蒸汽时代”(传统)的概率统计学概念着手,进而将艰难的数学公式变成实践中可以掌握和应用的工具。通过电子信息化的软件工具,组织的决策当局可以非常容易地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模拟、分析和把握,从而有史以来第一次,把握“不确定的未来”,帮助人们和公司在今天做出更好的决策。
内容提要

为什么人们对变化无常的事物进行风险评估时总是一错再错?为什么基于平均值的预测和决策在金融、医疗保健、会计、反恐战争和气候变化等各个领域总是漏洞百出?因为我们一直试图用“蒸汽时代”的统计学来把握“信息时代”的风险。
作者基于自己多年的咨询、培训经验和研究成果,列出了平均值的12条罪状,介绍了概率管理这一新兴领域,旨在通过新的统计学手段和技术工具,弥补平均值的缺陷,更好地揭示风险、把握不确定性。
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对未来的情况做出判断,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决策。
作者简介
萨姆·萨维奇((Sam Savage),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顾问教授,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研究员,其父为美国著名统计学家伦纳德·吉米·萨维奇(Leonard Jimmie Savage)。作者长期从事与统计学和风险评估相关的工作和研究,根据“决策应基于对不确定的未来更大程度的主观判断”的观点,逐渐发展出一种风险建模的新方法“概率管理”,并带领着由Frontline系统公司、甲骨文公司以及SAS软件研究所等机构组成的社团开发了概率分布列(DIST)——这是一种用来储存概率分布的新型电脑数据类型。作者还自任Probability Management.org网站的主席。
作者在许多专业期刊和大众媒体上发表过文章,比如《哈佛商业评论》、《投资组合管理杂志》、《华盛顿邮报》以及《今日奥姆斯》(ORMS Today)杂志等。除了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之外,他还为众多的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
目录
序言
鸣谢
导读 将“脑袋”和“屁股”联系起来
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进入正题
第1章 平均值缺陷
第2章 代数学“铁幕”的降落和平均值缺陷的暴露
第3章 减轻平均值的危害
第4章 莱特兄弟给我们的启示
第5章 驾驶舱里最重要的设备
第二部分 更好地理解不确定性的5个“思想把手”
第6章 “思想把手”
第7章 第一个“思想把手”:不确定性与风险
第8章 第二个“思想把手”:不确定性数据是一种分布形态
第9章 第三个“思想把手”:不确定性数据的组合
第10章 应该被抛弃的西格玛
……
第三部分 决策与信息
第四部分 平均值的七宗罪
实践应用
第五部分 金融领域的平均值缺陷
第六部分 实体金融领域
第七部分 供应链中的平均值缺陷
第八部分 平均值缺陷和一些热点问题
概率管理
第九部分 一个有希望客服平均值缺陷的方法
附录 红色词汇表
参考文献
关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