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①。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水垢何曾相受②,细看两倶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③。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题解】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十八日由黄州调任汝州途中。当时可能因为预感人生将出现转机,心情有所放松,在泗州(今江苏盱眙境内)雍熙塔下洗浴之后写出了两首“搓背词”——《如梦令》,这是其中一首。 【注释】 ①唐庄宗:五代后唐的开国皇帝,原名李存勖,好诗词文艺。 ②水垢何曾相受:水和垢什么时候同我相互容受过?即我身上本没有这两样东西(下句“细看两俱无有”即点明此意)。 ③尽日劳君挥肘:有劳你动了一天手了。 【赏析】 这是一首轻松有趣的小词。词面意思很简单,也很易理解:告诉搓背人,手可以轻一点,我身上没什么污垢。 但可以往大里理解。写这首词时,苏轼正经历自己人生一个特别时期,结束了最压抑的四年黄州贬谪生活,受命移置汝州。虽是同级调任,并未免罪,但毕竟离京城更近了。已经从最低谷中拔身出来了,人生会不会继续发生变化呢? 所以,虽然依然困苦,但苏轼心情还是起了一些变化。他周游了一圈,见了久别的弟弟苏辙,两个月后才正式启程,还顺道送长子苏迈赴任德兴县尉,父子俩还一起夜游了石钟山。到金陵后拜见了王安石,两个政见不合又相互欣赏的当代杰出人物相互唱和,争论学问,芥蒂早被拋在了一边。 又过了几个月,才到了泗州,由太守、故人刘仲达陪同,在雍熙塔下的浴池洗浴之后,就写下了这首“搓澡词”。搓背,和“搓背词”,都是这段时间他心情的写照。另,如果不算牵强,“无垢”的声明也可解读为是苏轼对自己其实 “无罪”的婉转表白。 RECOMM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