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实于原著 不如忠实于生活【你如何看?】

 埂溪书楼 2019-08-24

中国经济网 2019-08-23 13:58:49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忠实于原著 不如忠实于生活

近几年的国产剧,很多都是由网络小说改编的,被业内人称为“IP剧”。借网络小说的高人气吸引观众,一度成为收视率的不二法门,但去年有几部大IP剧纷纷失利,已经证明这个办法越来越行不通了。

巧得很,今年最热播的几部国产剧集《都挺好》《长安十二时辰》《小欢喜》,都是由人气网络小说改编的,而且改编的力度还挺大,但既没有引起“原著党”的不满,又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倒是一个可以关注的新现象。

重点想说说《小欢喜》。同《都挺好》《长安十二时辰》相比,我觉得它的原著小说并不够好,甚至我连通读一遍都做不到。但电视剧的改编却很出彩,特别是对原著中两个主要家庭的设计,几乎颠覆了原著:一对早已分居、只是为了孩子高考隐瞒实情的夫妻,变成了剧中最和谐的一对;另一个惹人反感的特权家庭,被改编成了忽略孩子、常年工作在外的优秀领导干部家庭。两个家庭无论在生活细节的呈现,还是情感的铺陈、发展,都能让人接受,既有波澜起伏又合情合理,比原著多了现实的烟火气,同时又少了网络小说的狗血情节和虚幻的想象。

能够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忠实于生活,但做起来一定很难。我没有写过小说和电视剧,但完全能够想象,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为了孩子高考隐瞒分居的事实,这样的人物关系设定,就一定会虚构出很多离奇有趣的桥段,有更大的创作空间。但要写一对幸福的夫妻,那就不太容易出彩了,就像那句著名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写幸福其实更难,日常的生活琐事里很难营造出极致的冲突来。但《小欢喜》却做到了,而且还写出了在幸福的大主题之下,一个真实的家庭每天都会面临的各种不幸福、不如意。这才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都在过的平常日子啊,我们最终感受到的幸福不就是在这样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的吗?而在这样的观剧过程中,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并获得启示。

《小欢喜》的热播还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因为彻底颠覆了原著,人物的最终结局没人知道,这让一众网络文章操碎了心,纷纷进行猜测,有刊物发表文章称采访到了编剧、导演和主要演员,观众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找线索。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很多带有普遍性的受众心理,一种是大团圆的心理,希望自己喜欢的人物都有个好结局,比如那个善良贤惠的母亲不会因为患癌去世,那个乖巧懂事的女儿能够说服强势的母亲,最终考上心仪的大学;另一种是延续了大多数剧集越写剧情越狗血的心理,比如自杀、跳河、死亡等等。

看这些讨论,我觉得很有趣,再次印证了接受美学的观点,一部好作品一定是创作者和读者、观众共同来完成的。至于这部剧最后应该大团圆还是直面生活的残酷,我觉得都是可以的,只要尊重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就是对的。有一个比较通行的文艺理论观点,说中国人喜欢看大团圆剧,即使是《窦娥冤》这样典型的悲剧,结尾也要加个“光明的尾巴”。我只有一个期待,《小欢喜》里人物的最终结局,不是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好归宿,而是他们都有了成长和蝶变,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