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孙子迟到,儿媳当众怒扇婆婆耳光,元芳你怎么看

 世说新影 2019-08-24

事发江苏扬州宝应氾水镇,

因为婆婆刚巧有家务事要做,迟到了10分钟去接上幼儿园的孙子,儿媳竟然当众动手左右开弓,给婆婆两个大耳光!

即使是在调解中,侯某仍在设法为自己开脱。并反复强调,每次老人去接小孩,都到得比别人晚。自己是实在气愤不过,才一时冲动动了手的。并称;“我打她也是为了让她长点记性。”

这一事件尽管最后以儿媳候某低头,婆婆谅解而告终。但是,就候某的泼悍跋扈,可以想见的是,是孙婆婆不得不谅解,而候某却未必真的肯悔过。

同时,网友最好奇的是;为什么看不到孙婆婆的儿子呢?看这架势,估计儿子也是怕惯了的。能让媳妇因为这点事抽了自己老妈,当儿子的可想而知是个什么货色。

女方为什么会强势若此?如果是姥姥去接,这女人还会不会打耳光?

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婆婆既然不是头一次晚接孩子(候某语),为什么不想想别的办法呢?

别说你们很忙下班很晚,如果这女人下班很晚,也就看不到她打人了。总是指责婆婆,为啥你不能自己去接?

也别说孩子是男方姓氏,给男方养的好吗?普世价值观是给自己以后防老的,尽管有些人嗤之以鼻,这话越来越不靠谱,认为“儿大不由爷”。但是,是自己生自己养的总没错吧,那为什么只叫不中用的婆婆管,而不叫你的父母接送呢?

恐怕真实的理由是;婆婆住在你家或者需要你们的供养,再或是儿子的软弱无能吧。因为经济上有求于你等等因素,这才是婆婆低三下四的原因吧。

我国远在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出现了“孝”字。中华文明礼仪的始奠基者周朝,首次提出“三德、三行”,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其中的“三行”明确指出;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

而《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百善孝为先”,“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

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一切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

随后由孔子《论语·里仁》,孟子《孟子·告子下》的推广而在“三行”之外另加“一行”;父母不义而学谏行。

谏行即是对父母有不义之举时,子女一定要明辨是非铮谏劝阻。对于父母不对不义的言行要力劝,这是孝道的真义。

而文中候某对待婆婆的“左右开弓”又岂能算是谏行,说是兽行亦不为过。

就官方而言,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明朝律法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要打板子杖脊直至判刑。

而对于侍奉双亲至孝的,有子女晚辈报父母受辱受害之仇时,甚至可以提刀杀之,而官府通常是酌情从轻甚至是特赦无罪。

即使是在民间;打爹骂娘、虐待父母者,也是要天打雷劈遭天谴的。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

既然是相悦成婚,两口子认真过家家,就甭管是高桌子低板凳、是你的妈还是他的妈,都要将心比心一视同仁。

否则,如文中候某般,观其形审其言,对老人动辄饱以老拳,注定是为千夫所指。即使去问元芳,估计亦是提请包大人;抬咱的狗头铡刀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