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别离》看亲子教育

 你是不一样 2019-08-25

       最近,电视剧《小欢喜》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剧讲述了三组家庭的高三一年中的鸡飞狗跳,网友们纷纷直呼:太真实了! 《小欢喜》就是一部中国应试教育下各个家庭的真实写照,像一面放大镜,把各种矛盾和冲突放大在荧幕前,展示给观众,让大家思考在高考这个大环境下,应该如何与家长与孩子友好相处。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耳濡目染,孩子的三观和处事方式大多会有父母的影子。三组家庭孩子的性格,或多或少都有原生家庭有着密切关系。

        很多中国家长抱着一种朴素的想法:只要分数高,爱好、理想什么的不重要。但是孩子不是木偶,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在替父母实现愿望。梦想是孩子飞翔的翅膀,家长因为自己的意愿而剪短这双翅膀,那么孩子内心受到的伤害是巨大的。成长中,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进而升华成了梦想,正是拥有了梦想,孩子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家长们都忘了这一点,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的遗憾。父母“心愿式”的教育,看似为孩子好,不想让孩子走歪路,不想让孩子“撞南墙”。实际上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剥夺了孩子的自由与梦想。梦想被剥夺,就好似果实成熟时,无情地被他人偷走。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的支持,会引领他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孩子不是父母生命和意志的延续品,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最好的爱不是控制,是给予孩子平等与尊重!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用心的学问。做好这门学问的标志,不是把孩子雕琢成完美的作品,而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