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白天一切正常,在夜间却常常高声啼哭,其形式可为时哭时止间歇性,或啼哭持续不止,甚至通霄达旦,或定时啼哭者称为夜啼,俗称“夜哭郎”。 排除饥饿、尿布潮湿等正常生理原因,以及发热、扁桃体过大等原发疾病外,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滞则胃不和而啼,是以寒、热、惊、滞为本病之主要病因病机。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踏踏实实睡觉呢?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无名夜啼效果可是立竿见影哦! 小儿夜啼除了要清心经100次、清肝经100次、补脾经100次、分手阴阳50次、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以外,如果夜啼伴有这些症状,推拿时要增加以下穴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 脾胃虚寒 推三关100次 位置:在前臂桡侧(拇指侧),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用拇指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推50~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注意推动的方向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揉一窝风100次 位置: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指端揉,称揉一窝风。揉100~20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2. 心热受惊 揉劳宫100次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清天河水100次 ![]()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3. 惊骇恐惧 掐老龙5次 ![]()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手法:掐法,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掐5-10次。 要领:掐法操作时将拇指伸直并紧贴于食指边缘,拇指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穴位。掐的时候深浅适宜,逐渐用力,以不刺破皮肤为宜。 掐精宁10次 ![]() 位置:在手背4、5掌骨之间。 手法:掐法,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精宁,掐5-10次。 要领:掐法操作时将拇指伸直并紧贴于食指边缘,拇指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穴位。掐的时候深浅适宜,逐渐用力,以不刺破皮肤为宜。 4. 乳食积滞 清大肠100次 ![]() 位置: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一定要看仔细哦! 顺运内八卦100次 ![]() 位置:在掌心内劳宫四周。 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 操作:用拇指侧面或中指指端运,顺时针方向为顺运,逆时针方向为逆运。此处为顺运。运100~200次。 ![]() 文字 | 程氏针灸 |
|
来自: 昵称15607564 > 《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