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

 益耳山 2019-08-25

2018年底,《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正式发布。新版指南结合我国国情、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特点及新的研究证据修订。

近期研究数据显示,我国90%的高血压患者伴有至少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属心血管中高危人群;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新版指南强调预防卒中应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高血压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血压升高外,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存在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依据血压水平,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病风险的综合评估,进行危险分层。依据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确定是否启动降压治疗,优化降压治疗方案,确立更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进行综合管理。

新版指南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病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除了关注血压水平,还需要规范化验、检查,寻找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证据及相关临床情况,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病风险程度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血压的“正常高值”

新版指南体现高血压诊治“关口前移”的新理念,将血压在130~139/85~89mmHg的人群进行危险分层,强调对于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如果10年心血管病风险属于高危人群,也应早期干预,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必要时启动药物治疗。

高血压与房颤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新版指南将房颤新增为高血压危险分层中伴随的心脏疾病。

房颤是造成脑栓塞的主要诱因,同时也可以引发冠心病事件与心力衰竭,因此突出其危害性至关重要。

对于血压在130~139/85~89mmHg的人群,如合并房颤,即为高危患者,应积极管理。

高血压与血糖

新版指南分别根据血糖(空腹与餐后)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新诊断”与“已治疗但未控制”两种情况。

新诊断的糖尿病定义为空腹血糖≥7.0mmol/L(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11.1mmol/L;已治疗但未控制的糖尿病定义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新版指南明确提出,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总体风险水平,决定给予降压药物的时机与强度,同时干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

鉴于我国高血压患者以卒中为主要并发症,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版指南建议采取强化降压的治疗策略,以取得最大的心血管获益。

降压目标

对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新版指南建议血压应降至<140/90mmHg;对于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针对特殊人群降压目标,新版指南建议如下:

老年人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收缩压达标。

对于衰弱症患者需综合评估,分步骤降压达标↓↓

65~79岁的老年人,如血压≥150/90mmHg,应开始药物治疗,第一步应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目标血压降至<140/90mmHg。

8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160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血压应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

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和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人群

新版指南建议均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高血压伴卒中人群

病情稳定的卒中患者,血压≥140/90mmHg时应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目标为<140/90mmHg。

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准备溶栓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80/110mmHg。

急性脑出血患者当收缩压>220mmHg时,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收缩压>180mmHg时,可使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160/90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

降压策略

新版指南指出,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稍快;

老年人、病程较长,有合并疾病且耐受性差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可稍慢。

生活方式干预

新版指南指出,任何时候、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血压高值的人群)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应该连续贯穿高血压治疗的全过程。


最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高血压原来应该这样治

生活干预主要措施包括: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克,增加钾摄入;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

控制体重,使体重指数(BMI)<24,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

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不饮酒或限制饮酒

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应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疾病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病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降压药物治疗时机的选择上,新版指南建议:

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中危患者,可观察数周,改善生活方式,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应开始药物治疗;

低危患者,则可进行1~3个月的观察,密切随诊。

起始剂量

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可考虑逐渐增加至足剂量。

长效降压药物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联合治疗

联合用药时,降压机制相互补充,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可抵消或减轻单药的不良反应。

因此新版指南更加积极地建议↓↓

对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进行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

对血压≥140/90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联合治疗。

新版指南指出单片复方制剂(SPC)是联合治疗的新趋势,因其使用更加方便,可显著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及降压疗效。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合并疾病的不同和药物疗效及耐受性,以及患者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物。

药物经济学

高血压是终身治疗,需要考虑成本-效益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