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的一幕您也许在电视剧中看过 但现实中医院会经常发生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战 这是发生在医院中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8月17日上午11点18分,一名42岁的男子陪同舅舅办完住院手续后,正在诸城市人民医院综合楼五楼中厅等待电梯时突然倒下。当时曾在心内科工作的周霞在护士站走廊,正在为8月19日医师节节目收集素材的时候,突然听到中厅传来救人的呼叫,呼救就是命令,虽然离开临床多年,但处于职业本能,她毫无迟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男子身边,发现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面部及口唇紫绀,第一时间跪地给予心脏按压,随行冲刺的还有刘艳梅护士长,并大声呼救。主任医师郭焕伟16日晚加班做了两台急症手术直到凌晨4点钟,短暂休息后开始早晨8点的查房,正在查看病例时听到呼救,忘记了全身的疲劳,飞奔到现场指挥抢救,护士长王海萍,护士李婷、王龙飞、臧洁、李晓宇、于亚楠,医生张毅、宋照猛、王慧娟、魏方勇等听到呼救后,同样处于职业本能,一拥而上飞跑到现场,紧张而有序参与抢救:将平时“备战”的抢救车,急救药品立刻推过来,心脏按压、输液、心电监护……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一分钟后,仍无心跳,继续持续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郭焕伟准备电击时,男子出现胸腹式呼吸,心跳恢复,意识清醒,面色转红润,除颤监护仪显示窦性心律,心室率在100次/分左右。在医护人员不懈努力抢救下,把男子从鬼门关拉回来。时间就是生命并非一句口号,在这场犹如演练般的抢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医护人员分工明确,争分多秒的实施抢救。在场的众人也生怕耽误抢救,小心的保持距离,关心的张望着。 该男子贫血貌,睑结膜苍白,为何会发生心脏骤停?郭焕伟随即安排医护人员护送男子入病房观察治疗。为了进一步查找原因,急查肝功、肾功、心肌酶、电解质、血糖等,结果显示血红蛋白41(130-175ɡ/L),重度贫血、肾功能异常、高血压6年、痛风2年,当天组织胃肠外科、肾内科、血液科等多学科会诊,并立即进行输血,目前该男子正在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当时抢救成功时,围观者都为该男子的幸运而庆幸,庆幸的是突然倒在了医院两个心内科病房的中厅,庆幸的是心脏骤停的12秒内及时给予心脏按压。您也许不知道,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1分钟内开始抢救的,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4分钟内开始抢救,成功率约60%,8分钟开始抢救的,成功率约20%,而这时即使侥幸成功,常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生还希望极为渺茫。事后据该男子回忆,最近半年活动后心慌、胸闷,休息后就会缓解。当天陪孤寡舅舅办完住院后,感到心慌不舒服,坐下来休息后症状没有缓解,为了不耽误给舅舅治病,自己强忍着没看医生,就在等电梯时发生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当醒来时,看到那么多医护人员围在自己身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得知一切后感激涕零,感谢医护人员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若不是平日对舅舅照顾有加,当天舅舅心脏不舒服,工作不干了陪舅舅到医院看病,若在院外发生,一切后果可想而知。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心脏猝死的病人,来医院时已死亡,对于这类病人并不是突然发生,而是近期一段时间活动时会有心慌、胸闷等不舒服的感觉,休息后会减轻或消失,未能及时到医院就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很多时候因自己的无知而造成遗憾。建议大家身体不适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每年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查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 生活中并不是人人如此幸运,全球的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平均约2%、美国约5%,而中国居然不到1%。心脏骤停有80%的几率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地方,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内。而不管哪个国家,120的医护人员也不可能4分钟内赶到现场。所以发现心脏骤停的这个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是简简单单打个120就完事了,而是为心脏骤停的患者提供救治的关键人。 心肺复苏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急救方式,是危急时刻唤醒心脏、挽救生命的上帝之手。最近半年,我院对全院干部职工再次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考核,人人过关,并到院外普及心脏按压的相关知识,让全民掌握这一救命技术。您会心脏按压吗?简单可操作...... 1、评估现场环境,确保现场环境安全。 不要在不安全的环境下贸然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否则有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2、判断患者反应。 拍打患者的双肩,呼唤他,判断他是否有反应。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应该让现场人员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3、判断患者的呼吸。 如果患者在5到10秒钟内没有呼吸,就要立刻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 在读秒时,建议大家用报千位数的方式读秒,即“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三、一千零四、一千零五……”,这样的计时方式更为准确。 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的心肺复苏术,要遵循30次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人工呼吸的步骤进行。
解开患者的衣服,寻找按压着力点。 对于标准体型的患者,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胸骨交界的位置。 如果患者是老年女性,有双乳下垂的情况,应该用食指侧面贴着对侧的腋下,以长轴垂直滑到胸部的中心,这时候掌跟的位置,就是按压位置。 找到按压着力点后,双掌交叠,双手相扣,向下垂直按压30次。 按压深度为5—6厘米,过浅的按压没有效果,过深的按压会损伤肋骨。 按压频率在每分钟100—120次之间,也就是每秒钟按压1.7—2次。 开放气道 仰头提颌,下颌骨与地面垂直,开放患者的气道。 ![]() 昏迷的患者在处于仰卧位的状态下,由于重力的原因,舌根下坠,舌头阻塞气道,影响呼吸。因此,在为患者做人工呼吸前,一定要使患者头部后仰、抬起下颌,保持气道的通畅。 人工呼吸 捏住患者的鼻子,为患者进行2次人工呼吸。 很多人总想着给患者多提供一些氧气,所以在人工呼吸时,会用力吹气,但这样做是不对的。吹气的时候,只要患者的胸部或腹部有微微的起伏,气吹进去了,就可以了。 ![]() 即使有一口气没吹进去,也不需要再补一口。心肺复苏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胸外按压,一定不要因为补偿一口气而耽搁了接下来的按压。 如果在现场,实在不愿意为患者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的话,其实也不强求,单纯的、持续的胸外按压,对患者同样有效。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事故现场心肺复苏术的实施,要一直保持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节奏,持续不停地为患者进行救助,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或者患者的呼吸、心跳、意识恢复为止。 即使讲得再清楚明白,在真正的生活中,很多人还是不敢在心脏骤停的患者身上做心肺复苏。 总觉得在胸腔这么重要的部位上施救按压,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怕救不好,怕带来其他的伤害。 “对于一个心跳呼吸停止的人,不做心肺复苏,他没有任何被挽救过来的机会,一定会死。 这时候,不怕做错,只怕你不做。 生命取决于危急时刻一秒钟的决定。 只有学习最正确有效的急救知识,掌握 最权威的急救方式,才能在生死瞬间,挽救最宝贵的生命。 健康是一种责任 ![]() 心肺复苏文字来源于 急诊医学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