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当年是怎么样筹款的,亲身经历过的文物有话说

 lixj1028 2019-08-25

红军当年是怎么样筹款的,是不是真的像很多神剧当中演的那样,红军一来老百姓就喜大普奔、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我们听一下亲身经历过的文物,他们自己怎么说自己的故事:

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的展陈里,藏有一份红军当年的筹款公函和收据。1929年1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集结了六个旅约三万兵力,兵分五路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会剿,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出击赣南。途径宁都的时候,在宁都县城筹款,总共筹集到了银元5500块、白布300、鞋袜7000多双,每个红军战士都要分得了小洋4角和崭新的鞋袜。在此之前红军一路被敌人围追堵截,连连失利,朱德妻子伍若兰也被俘牺牲,这是红军下井冈山后第一次得到休整和获得充裕的军需补充。

红军当年是怎么样筹款的,亲身经历过的文物有话说

这份筹款公函的内容非常有意思,“启者,红军是为工农谋利益的军队,对于商人极为保护,纪律森严,毫无侵犯。现因军糈拮据,特函前来请代筹军饷大洋伍千块,草鞋、袜子各七千双,白布三百疋,伕子两百名。务于本日下午八时以前送来本部,即希查照办理,切忽玩延。如坐视不理,即证明宁都商人显系与反动派勾结一气,故意与红军为难,本军惟有讲宁都反动商店尽行焚毁,以警奸顽,勿谓言之不早也!此致 宁都县招待处列列执事先生 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

很多人脸上已经忍不住露出了迷之微笑,心中一个狂野而原始的声音在呼喊,“呵呵”——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但理性的人看问题,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是脱离具体历史情境谈历史,都是耍流氓。当时的斗争环境非常残酷,“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要死人的,谁跟你文质彬彬、温良恭让?而就在这残酷的斗争环境中,红军仍然是“文明”筹款。在物理学科里,对速度做出判断需要参照物,对社会现象下结论也需要参照物,就好比别人大鱼大肉,你山珍海味,你是土豪;别人吃观音土,你吃糠咽咸菜,你同样是土豪。当时军队的筹款,无非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军阀筹款,直接纵兵下去抢,民不聊生;第二种是国民党政府筹款,张贴告示、限期筹齐(很多时候也是直接去抢),不加甄别,所以很容易造成摊派,越是有钱人出的越少,越是穷人出得越多;第三种是红军筹款,把筹款对象限定在富豪商人,对于中小商人,不但不没收财产,而且“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陈毅还亲自去纠正摊派的做法,并且在筹集到的款项中,会专门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救济贫苦百姓。

红军当年是怎么样筹款的,亲身经历过的文物有话说

这是红四军开的收据。公函要求筹集5000块大洋,开收据的时候却收到了5500块大洋,宁都富豪商人超额筹集了10%。这不符合马克思的理论啊,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只要有足够的利润,他们就可以出售把自己绞死的绳索。乱离人,不及太平犬,当时的中国,战乱频仍,但凡大兵过境,雁过拔毛,而且恨不能拔光了你全身的毛。富豪、商人早就被教育得非常懂事有“觉悟”,听说又有部队要来,早早就准备好了孝敬钱。等看到红军的公函只要求筹集5000块大洋,唯恐是自己看错了,赶忙把钱送了过来,再多加500块大洋,生怕红军反悔。筹款事件之后,红军在当地取得了大家一致的好感。底层百姓自不必说,中小商人悄悄地站到了红军一边,就连大地主商人也悄然松动了他们坚决反动的立场。

5500块大洋在当时大概是什么样的购买力呢?红军的伙食每餐3分钱,一个月也就一块半到两块大洋;在北京一块大洋请朋友吃一顿涮羊肉,或者带着女朋友去吃一顿西餐;鲁迅先生同时期在北京的阜成门,今天的二环路,买了一套占地300平方的四合院,只需要800块大洋,5500块大洋可以在北京二环路买上7套占地300平方的小别墅了。中央苏区的党史专家还津津乐道一个段子,“改革开放以后,苏区发展得不是很好,上面一有中央来人,大家都变着法子要钱。有一回一个中央的领导来,一天之内,早中晚被三拨人要钱,终于火了,‘红军当年借了你们多少钱,你算出来,我还给你们’。于是中央苏区连夜收集所有的欠条,汇集给精算师核算,最后连本带息算出来8000多亿,‘零头就不要了,还有一些暂时没找到的、找不到的,也不要了,给8000亿就行。’后来《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8000亿,分八年时间投资给中央苏区。”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当地的药材商人邱宝泉,冒着巨大的风险把这份公函和收据藏在了一个祠堂的柱子里,陈屋祠堂。邱宝泉就是公函里的“宁都县招待处列列执事先生”,最开始是众举难却,推脱不掉,后来却甘冒大险保存这两件文件,公函和收据不是他个人的事情,又不能兑现,这里面折射出他对红军非常复杂的情感变化。遗憾的是,邱宝泉最终没能亲手捧出来迎接解放的晴天,于1941年去世,公函和收据变得不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后,陈屋祠堂改为采茶剧院,1955年剧院改建,木工师傅非常仔细,把每个柱子都用凿子进行敲打,判断其是否空朽、能不能再加以利用,发现一根柱子只有一小块是空心的,一打开,这两件文物才得以重见天日。文革时期,为了免受冲击,一度保藏在“宣传毛主席在宁都革命实践委员会办公室”,1994年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后一直珍藏于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

从这份公函和收据中可以看出,老百姓对红军的认识和拥护,有一个过程。但现在一些宣传就很扯了,说当年红军一来,宁都到处都在欢灯结彩、放鞭炮欢迎红军。当时宁都确实是到处张灯结彩、放鞭炮,那是过年,那天是大年初二。在此之前,宁都和红军几乎没有交集、绝大部分人从来没有和红军接触过,老百姓都分不清红军和红糖有什么区别;加上国民党天天宣传红军是土匪、赤匪,亲眼看到的红军,又一个个穿得破衣烂衫、跟乞丐似的,怎么可能欢天喜地、喜大普奔地就去拥护红军?就好像小区里突然来了一群陌生人,五大三粗、光着膀子光着脑袋,身上左青龙右白虎,你会欢天喜地、争前恐后拉着他们到家里去做客?那都不是脑子进水了,是脑子进地沟了!当初邱宝泉等一众代表出城南迎接红军,只怕也大多是勉为其难,内心充满惊恐。但时间和实践证明,跟着红军、跟着共产党走,日子就能过得比红糖还甜。

很多时候不禁感慨,我们的敌人非常厉害,能把假的说得跟真的似的;我们的宣传人员也非常厉害,能把真的说得跟假的似的。历史在于真、善、美,善和美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越是真实的历史,越能体现共产党得天下之正和执政的合法性,这是真正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红军筹款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很小的插曲。一个红军小战士借老表的钵盛水,不小心弄裂了,还回去的时候就在里面放了一张纸条,说明缘由,并留了几角钱做为修理费。后来这个老表逢人就说,“以后我家的东西都放心给红军用。”(估计这个老表开始也是被自愿借东西给红军用的)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老百姓不傻,他们能分得清谁是真心对他们好,作为回报,一年之后,当地全县尽赤,宁都成为中央苏区最早的三个全红县之一和最后被放弃的六个核心根据地之一;在苏区反围剿战争中,宁都承担了前三次反围剿红军的指挥中心、集结地、主战场之一和后两次反围剿的战略大后方;当国民党封锁苏区、叫嚣不让一粒盐流入苏区,当地人硬是刮尽了家里的盐罐子,把盐拿出来给红军用,自己却舍不得吃,只在菜里放一点点盐,汤里更是一点盐都不放。后来宁都喝汤不放盐、只喝无盐汤的习惯,就这么留存下来,并沉淀为宁都、苏区乃至中国人民如汤般清澈、淡泊的本质和本性。

历史有源,大道至简。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的很多琐事里;大道因为朴素至简,我们日用而不知,就如这一碗汤、两张纸里的初心。

....................................................................................................................................

红军当年是怎么样筹款的,亲身经历过的文物有话说

我是夏师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讲解员兼馆藏室研究人员兼宣教部副主任,一个努力把红色文物像师兄给师妹讲故事一样讲得娓娓道来、真实有趣的师兄。如果你都看到这了还没有离开的话,不妨点个赞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