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老师:墨家的侠义精神

 人的终极幸福 2019-08-26

墨家的侠义精神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墨子的学问思想是特有的一派,而他所教育的人才,在当时是有组织的,也可以说在当时是和党派、帮派相似的,但是,我不认为与现在的党派、帮派一样。我曾经讲过一个关于社会学的题目,“中国五千年来的特殊社会”,这种特殊社会,在墨子以前就有,但是自从墨子开始,其形态更为具体而且更见明显。

墨子在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关于他的学说也有专书,他的思想是“非战”——反对当时的战争,反对自己称帝称王,以武力侵略别人的土地。他主张“兼爱”,也就是绝对的博爱,爱自己的兄弟父母,亦要同样爱别人的父母兄弟;爱自己的儿女,也爱天下人的儿女;爱自己的国家,也爱别人的国家。兼爱的思想,实际上是孔子提出来的,孔子主张“仁”,那只是原则,而墨子讲的兼爱,则是具体的作法。

在政治方面,墨子是“尚贤”的,绝对主张贤人的政治,不可以私相授受,有道德、学问、人格的人,应该出来做事。“尚同”也是墨子的主张,可以说是大同思想的实施,所以他的学说,有很多长处。他本人学问渊博,学生很多,本事也大。他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从头顶到脚尖,尽其所有,为了救社会、救国家、救世界、救人类,都可以毫无条件、毫无保留地彻底牺牲,奉献出来。

由上古文化流传下来的学派中,孔孟是尊崇尧舜的;墨子的精神,则是走大禹的路线,有功则是德,效法大禹治水的精神,真有功劳,就是道德的完成。大禹治水,九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全国那么大的洪水,黄河、长江,九州的洪水,由他治理好,天天赤着脚到处跑,晒得又黑又瘦,腿毛磨光了,不成人形,辛苦得很。墨子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墨子的得力学生,在当时称做“巨子”,当时各国都有巨子,势力非常大。他们并不直接参与政治或其他活动,但对任何国家的政治,都会提出善意的建议。

例如,当宋楚两国,正酝酿一次大战的时候,墨子就到楚国去,劝楚国不要打仗。当时楚国著名的公输般,就是后世我们工程师的鼻祖鲁班先师,已经发明了许多新的武器。墨子说:你这些武器全没有用,假使你不相信,你可以拿来和我的武器比一比。公输般把他的新武器拿出来,墨子一看就说,你这个是云梯,我有办法破掉你这项武器,于是以另一种武器克制了云梯的力量。公输般把他的全部武器拿出来,都被墨子破解了,公输般没有办法了,最后说:墨先生,你了不起,可是我最后一样东西还没有拿出来。墨子说:你不必拿出来,也不必说,我早已经知道了,你最后的一手,是把我杀掉。但是,我告诉你,我既然敢来,就不怕你杀了我;我现在只是一个人来,而我的许许多多学生,都是各国的巨子,他们的学问本领和我一样好,甚至比我更高明。你今天杀了我一个墨子,将来会有千千万万的墨子起来,对付你楚国,绝对不会容许你发动侵略战争。这一次的宋楚之战,于是无形中消弭了。

墨子的学生,经常做这一类的工作,中国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就是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这个侠义的义,和孟子所说仁义的义,有所不同,而是帮助困难的人、痛苦的人、弱小的人。认为这些是应该做的侠义,这也就是墨子的精神。

我研究中国几千年历史,认为墨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超越了儒家、道家,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就有这种侠义精神的成分。后世的《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就是墨子的精神,甚至于描写盗寇的《水浒传》,所谓的忠义堂,也是墨子的精神。现代写的武侠小说,乃至帮会组织,也都属于墨子的精神。

这种社会的形态,从战国以后,经秦汉以迄清朝末年,甚至到抗战胜利以前,这种精神,在今日海外的华侨社会,仍然存在。在汉高祖统一天下后,这种特殊的社会,就有南方、北方、东方、西方、中央等五方。例如项羽下面的名将季布,有一次在和汉高祖的战斗中,汉高祖落败,季布乘胜追击,季布的马头和汉高祖的马尾,已经相连,只差一点,就可以把汉高祖杀死,或者生擒过来。幸亏,汉高祖终于逃过了这次危险,但已恨季布入骨。汉高祖当了皇帝以后,知道季布并未战死,也没有被俘,于是通令天下,悬重赏,缉拿季布,如果有人捉到季布,可以封王;如果窝藏他的,则全家有罪。这时季布已经走投无路了,于是到山东的大侠“朱家”的家里做佣人。过了三天,被朱家看到了,从举止仪态上看,知道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奴役,晚上把他找来,问他究竟是谁?要他坦白说老实话。季布这时知道已经无法隐瞒,于是对朱家说:我就是季布,你把我绑送到刘邦那里,可以封王,又可以发财。朱家笑笑说:你这样逃亡不是办法,跟我去见刘邦。刘邦当亭长出身,还没有发迹时,和朱家这些人都是一起喝酒打牌的朋友,朱家当然能够以老朋友身份去见他。

于是,要季布化装成车夫,替朱家赶马车,直奔长安。当然,以朱家的名声,一路上通行无阻,还有人远迎远送的。过去在大陆的帮会领袖,并不是想象中的一脸横肉,动辄脸红脖子粗,伸出胳膊肌肉鼓鼓的那样的人物,也不像今日在社会上乱闹事的青年,他们都是生活非常朴素,非常讲道德,对人也是客客气气的。

他们到了长安,萧何、陈平,这些地位高的文官、武将,都是朱家的朋友,纷纷请他吃饭,问起他到长安的原因。朱家说,老实告诉你们,我是为季布而来的,季布是一个人才,为什么要缉拿他呢?招降他为自己用不是很好吗?现在还有些边远地方,没有完全平定,像季布这样的人才,如果他向南方投奔到越国,或向北方投向匈奴,岂不是培养了一个大敌人吗?何不取消通缉令,给他一个官位呢?这些文臣武将听了觉得很对,报告汉高祖,刘邦听说是朱家说的,就照办了。最后季布还是做了汉朝的大将。

从这些历史片断看到,在汉代初年,墨家精神仍然存在,不过并不称为帮会或帮派,而叫做“墨道”。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才收拾这种局面,由于当时有游侠郭解,经常拔刀相助而杀人,于是汉武帝就把他杀了,但以后的社会反而比较乱了。汉高祖是深懂安抚特殊社会人物的,汉武帝到底是职业帝王出身,不吃这一套,社会因而就成了问题。所以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对这个题目研究起来,很有意思。等于研究现在的美国历史,他们的民主自由思想是怎么来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欧洲移民在这里的生活形态,以及独立之前的政治制度,都有什么关系?或者研究所谓“三K党”、“黑手党”等等,为什么依然存在。

墨子下面的巨子精神,来源如此久远,影响到后世的每一个时代,甚至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也存在这种精神。有时候墨子的精神就出来了,这是特有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

例如,在孟子以前的时代,秦国有一个巨子,只有一个独生子,犯了国家的法令,依法非杀头不可。公文送到秦惠王面前时,宰相报告,这个犯人是某巨子的独生子。秦惠王便派人把这个巨子召来,告诉他依法本来非杀头不可,因为知道是独生子,特赦了他的罪,让巨子把他的独生子带回去管教。这巨子当面谢了秦惠王,可是,他把儿子带回去以后,还是把儿子杀了,送消息到秦惠王那里说:这孩子做的事,国法可以赦免他,可是墨家的家法,不能赦免,所以还是依家法处死。

所以老式的社会,几十年前的青、洪两帮中,完全是儒家、墨家的精神,讲究的是仁义道德,规矩比外面社会的法令还严格,不对的立即处理,家法绝对不能犯。这是说墨家巨子们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