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池穴VS颈椎病:四两拨千斤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26

头痛头晕颈椎病?试试这个穴位。

山西省中医院 骨科

在电脑、手机占领生命的时代,“颈椎病”似乎要渐渐成为一种时代特征。颈椎病的表现是分期、分阶段的。早期颈椎病的表现就是成天脖子酸痛、坐卧不安(肌肉软组织症状),慢慢开始头痛头晕,胳膊、手麻木刺痛(神经根症状),有的连走路都不稳、如同踩棉(脊髓症状)——最后怎么办,手术处理!虽然颈椎手术目前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颈椎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选择的治疗方式。但是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脖子上动手术,听着就吓人,所以关于各种锻炼方法防治颈椎病的文章随处可见。

风池穴VS颈椎病:四两拨千斤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可以有效缓解早期颈椎病头痛头晕脖子酸痛的穴位——风池穴。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阳维之会。巅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位居头项,形象如池,因此而得名。

风池穴VS颈椎病:四两拨千斤

风池穴为祛风要穴。这是因为风池能疏调少阳、阳维之经气,又阳维联系手足三阳之脉,会合于督脉,主一身之表,并循头入耳。所以,风池穴一直以来就是治疗头痛头晕领域的网红。

现代解剖学研究也对风池穴能够发挥其功能,给出了科学的揭示:

风池穴VS颈椎病:四两拨千斤

风池穴的位置在项部,也就是脖子后面。具体位置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大家可以先摸到耳垂后面硬硬的骨头,这是“乳突”。顺着乳突向后摸,一个小的凹陷,这就是风池穴的位置,左右各一。

这个位置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我们由浅入深,一层一层地看:首先,分布于这个位置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三颈神经的皮支“枕小神经”。掀开皮肤,深层的筋膜内有颈丛神经的分支和副神经通过。同时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在这里交叉分布。交叉分布的结果,就是中央有一块空出来的地方,覆盖着一层膜,叫寰枕后膜。寰枕后膜的位置,就是风池穴真正的位置,一切的秘密,就在这层膜的下面。

风池穴VS颈椎病:四两拨千斤

这层寰枕后膜覆盖的区域,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枕下三角。这个区域内有椎动脉、枕下神经和脊髓。这三位各个身份显赫。其中与头痛相关的就是枕下神经,与头晕相关的就是椎动脉。除了枕下神经分布,还有细支与耳颞神经的分支吻合,并与三叉神经感觉纤维有密切联系。这几个神经几乎就是各种头痛的原因所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刺激风池穴可以治疗偏头痛的原因。

风池穴VS颈椎病:四两拨千斤

我们重点想要说的是椎动脉,这是大脑供血的主要来源。

我们知道,人体所有的供血都是来自心脏,其中进入大脑的这一支叫椎动脉。这么重要的血管结构,必然是有稳妥的安保措施的,否则轻易地暴露于危险之中,人体将随时面临失去意识的危险——这是大自然进化的智慧。椎动脉的安保措施就是骨骼的保护结构:它在脖子里上行时,藏在颈椎的横突孔里;进入大脑后,则由颅骨保护起来。也就是说,椎动脉离开心脏的主动脉系统,进入脖子,最终入脑的过程中,一直是由骨骼围成的管道保护的。

重点来了,椎动脉的这段旅途中,只有一个位置是没有骨骼保护,暴露在软组织(肌肉)中的,这个位置就是风池穴的位置。我们再摸一下风池穴的位置,想一想,其实就是脖子的骨骼保护结构和头颅的骨骼保护结构交接换岗的位置。就这么一小段距离,椎动脉的表面只有软软的肌肉,没有硬的骨骼,也就是说只有这个位置可以比较有效地刺激到椎动脉,产生我们希望的治疗效果。所以,不得不感慨传统中医学在没有解剖学支持的情况下,通过无数代人纯经验性的大样本积累,能发现这么重要的位置,是非常了不起的(其实大部分重要的中医穴位都有这样的特点)。

风池穴VS颈椎病:四两拨千斤

所以,椎动脉经过风池穴这个位置,在寰枕后膜的深层向上走行,穿越枕骨大孔,进入颅脑。然后,发出许多分支,分布于脑的各个部分。那么,通过适当的手法按摩,刺激这个位置,就可以起到刺激椎动脉的作用,可使椎动脉血流增快,快速达到增加脑的血液供应的作用。这也是按压风池穴能够快速改善眩晕的原因所在。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 田秉星.风池穴考[J]. 中医针灸.

2. 裴营.风池穴临床应用综述[J].新疆中医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