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柑橘潜叶蛾蠢蠢欲动,如何保梢护梢?

 止水拥云 2019-08-26

柑橘潜叶蛾是个么得感情的新梢杀手!每年的秋梢期均会大量发生,它危害隐蔽,耐药性强,一旦上叶,不需几天便可把嫩梢钻得一塌糊涂。受害叶片卷缩,后期变硬脱落,还易感溃疡病,对柑橘正常生长影响严重。

趁着潜叶蛾尚未大量发生,我们再梳理一次该虫的相关特点与防治方案,别等到新梢满布虫道,那就说什么都迟了!

细说潜叶蛾

柑橘潜叶蛾属鳞翅目潜蛾科害虫,俗名“鬼画符”。在田间我们常见的是幼虫,也是其主要危害虫态。与其他鳞翅目昆虫一样,它们一生也会经历4个虫态。

成虫:体型小,别看图上有鼻子有眼的,实际体长只有2毫米,展翅后也仅有5~6毫米,银灰色,翅尖有较长的缘毛,并有黑色圆斑。

幼虫:体色淡黄褐色,扁纺锤形,无足,口器与鳞翅目蛾类幼虫略有差异,可能是肩负运动功能的缘故,初孵时体长0.5毫米,化蛹可达9毫米。

卵:椭圆形长约0.3~0.6毫米,乳白色卵壳极薄光滑肉眼难寻

蛹:纺锤形3毫米左右,初为淡黄色后变深黄色

潜叶蛾的田间危害

柑橘潜叶蛾以幼虫蛀食柑橘叶片叶肉组织,偶尔也蛀食幼梢和幼果,形成蜿蜒或迂回曲折的虫道。

叶片受害初期,虫道细窄,多居主叶脉两侧。

潜叶蛾危害后期,虫道宽广,并向叶缘处延伸。

幼虫于化蛹前,卷叶边为筒状,做蛹室化蛹。

受害严重时,新梢无一幸免,受害叶片卷缩或变,易干枯脱落,新梢生长差。

幼梢和幼果受害时,虫道呈覆膜式下陷状,一般发生得不多。

潜叶甲危害症状

很多人分不清潜叶蛾和潜叶甲的危害,其实很简单,潜叶甲的虫道更粗,且整个虫道都发黑。此外,潜叶甲主要危害春梢,而潜叶蛾主要危害夏秋梢。

潜叶蛾的潜在危害

潜叶蛾与溃疡病混发

①潜叶蛾与溃疡病是一对“好基友”,关联性极强,在发生部位、消长规律上具有同步性。有学者认为,这已非制伤易传病那么简单,比较明显的证据是,虫病混发时虫道内可见黄色至茶褐色的病斑,有区别于两者单独发生。

②由于潜叶蛾很少上果,所以在非溃疡病疫区或者未种高感溃疡品种的,可能会掉以轻心。实际上,潜叶蛾若发生量大,对于幼树会影响树冠形成,而对于挂果树来说,会影响后期果品、花芽分化,来年落花落果也会加重。

③受潜叶蛾危害的叶片后期卷叶,可成为害螨粉蚧叶蛾等害虫的避难所和越冬场所增加这些越冬害虫防治的困难。

潜叶蛾的危害特点

①冬春气温低,越冬虫态死亡率较高,潜叶蛾种群数量少,所以春梢几乎不受害;挂果树夏梢会控,往往受害较轻,秋梢时气温适中,来梢量大,往往受害严重

②潜叶蛾繁殖快,发生时间长,发生代数多,为害重且世代重叠。成虫能飞,能破卵的杀虫剂很少,而幼虫一旦钻入表皮只能用内吸性杀虫剂才有效,所以防治困难。

③苗木和幼年树由于抽梢多且不整齐,适合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所以往往又较成年树受害重。

潜叶蛾的综合防控

农业防治:剪除受害严重枝条和越冬虫枝,以降低虫口基数;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成虫低峰期统一放梢,放梢后加强梢期管理,新梢展叶后喷磷钾源库促熟,缩短害虫为害时间;在干旱来临时,及时对果园进行灌溉调控,保证果园正常湿度,减轻潜叶蛾的危害。

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和利用草岭、白星姬小蜂和捕食性蚂蚁等柑橘潜叶蛾的天敌。此外,还可利用柑橘潜叶蛾雌成虫的趋化特性,开展性诱剂和食诱剂诱杀。

化学防治:当柑橘树嫩梢长3mm,或嫩芽抽至50%左右时,立即喷药保护,隔7~10天再喷1次。药剂可选择氯氟.噻虫嗪、氯氟.噻虫胺、甲维盐+噻虫嗪等,尽量内吸性+触杀性复配使用,为了增加渗透性和药剂吸收,还可以加入安透等助剂,以增强防效。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ID:nyzs360),且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华垦黑马VI

农业助手专家库成员,更多种植问题,可扫描加好友详聊~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