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有很多都有“鸡”的身影。人们在诗词中赋予鸡很多意义。 君子于役 先秦·《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是一篇来自于《诗经》的民歌,记录了一位家庭妇女,因为丈夫在外服劳役而苦苦思念的心情。鸡、牛、羊,到了傍晚都可以回到自己的窝里,而人却不知归期,真是可怜。 鸡鸣 先秦·《诗经·齐风》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 关于这首诗,很多人都争论,到底是讽喻,还是规劝,未有定论。但是,有一点不容怀疑,那就是这是夫妻两人黎明前的一段对话。妻子说,鸡叫了。丈夫说,不是鸡叫,是苍蝇在嗡嗡叫。妻子又叫他,他又抵赖说天还没亮。总之,这位丈夫各种理由贪恋暖被窝不想起床,蛮有趣的。 斗鸡诗 三国·《刘桢》 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 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 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 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 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 斗鸡,在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一项娱乐活动。本诗中所描写的斗鸡形象,勇猛、激烈的样子跃然纸上。刘桢在建安时代,既是作诗之妙手,且又“仗气爱奇”。因此,他的《斗鸡诗》,也写得“高风跨俗”、非同凡响。“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中唐即庭中道路,正是闲人免进、公子哥儿戏乐之处。但在斗鸡眼中,却是争夺天下的鏖战之场。当其出战时,心中早已立下宏愿,定要在逐鹿“中唐”中一抖威风。 檄英王鸡(节选) 唐·王勃 盖闻昴日,著名于列宿, 允为阳德之所钟。 登天垂象于中孚,实惟翰音之是取。 历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梦魂; 遇风雨而胶胶,最足增人情思。 处宗窗下,乐兴纵谈; 祖逖床前,时为起舞。 肖其形以为帻,王朝有报晓之人; 节其状以作冠,圣门称好勇之士。 秦关早唱,庆公子之安全; 齐境长鸣,知群黎之生聚。 决疑则荐诸卜,颁赦则设于竿。 附刘安之宅以上升,遂成仙种; 从宋卿之窠而下视,常伴小儿。 惟尔德禽,固非凡鸟。 文顶武足,五德见推于田饶; 雌霸雄王,二宝呈祥于嬴氏。 迈种首云祝祝,化身更号朱朱。 苍蝇恶得混其声,蟋蟀安能窃其号。 即连飞之有势,何断尾之足虞? 体介距金,邀荣已极; 翼舒爪奋,赴斗奚辞? 虽季郈犹吾大夫,而埘桀隐若敌国。 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 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 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 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 鸡 唐·杜甫 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 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 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 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致酒行 唐·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新买啼鸡 宋·陆游 峨峨赤帻声甚雄,意气不与其曹同。 我求长鸣久未获,一见便觉千群空。 主人烧神议已决,知我此意遽见从。 秋衣初缝惜不得,急典三百新青铜。 怜渠亦复解人意,来宿庭树不待笼。 狐狸熟睨那敢犯,萧萧清露和微风。 五更引吭震户牖,横梃无复须元戎。 明星已高啼未已,云际腾上朝阳红。 老夫抱病气已索,赖汝豪壮生胸中。 明朝舂黍得碎粒,第一当册司晨功。 金鸡报晓 明·朱元璋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 扫退残星与晓月。 咏鸡(题金鸡报晓) 明·唐寅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 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其二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其三 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 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