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距1.5亿公里的光子

 taotao_2016 2019-08-26

在20世纪中叶之前,在人们心中似乎还只是一种平常的存在。虽然我们知道它可以既是粒子又是波,但它好像并没有表现出其他特别离奇的行为。

二战结束之后,科学家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光的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过剩的探照灯的推动,这些探照灯可以被转换成廉价的可用于测量恒星特性的光探测器阵列。于是,科学家们掀起了一场针对光子的“淘金热”,他们发现了光的许多有趣行为。

1987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验出现了,它证明了一个惊人的量子光学效应,那就是当两个完全相同的光子在同一时间进入一个分束器时,就会产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效应。如下图所示,当两个不可区分的全同光子在同时间击中了一面部分反射镜后,我们虽然无法预测它们接下来会往哪个方向传播,但却可以确定无论它们去哪,都会一同前去。

○ 部分反射镜中两个单光子源之间的干涉:如果这两个光子相同(左),那么它们总是同时离开(方向随机);如果光子不同,那么它们有可能以不同的方向离开。

这与我们在经典世界中的经验是不一样的,假如世界是经典的,那么我们应该看到每个光子的行为都是独立的,它们有一半几率会选择向不同的方向传播。但在量子世界,量子干涉会迫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导致它们总以相同的方向离开分束器。

这种类型的干涉只能作用于全同光子,也就是说这种干涉的出现对光源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它们强烈依赖于能根据指令产生单一的、相同的光子的设备。光子可以通过颜色(即波长)颜色的纯度(即相干性)振荡电场的方向(即偏振)、空间形状以及它们到达的时间来进行区分。纵观物理学研究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要创造出这种全同光子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已经有许多研究人员为此奉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现在,科学家用精妙的实验证实,太阳就可以成为这样一种光源。他们发现,即使相距1.5亿公里,光子之间也可以存在量子干涉。这为在天文尺度上进行量子光学实验打开了一扇窗户。

我们知道,太阳放出的光子具有非常广的频率和偏振范围,并且科学家是无法控制它们的到达时间的。那研究人员是如何将太阳变成这样一种特殊光源的呢?

量子点(Quantum dots)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量子点是一类通过限制单个电子来产生量子行为的微小物质点。电子的约束作用能将电子限制在特定的能量范围内,当电子要释放能量时,就会发射出光子。

材料科学家找到了制造出这种几乎完全相同的物质点的方法,它们能释放出颜色完全相同的光子。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有办法使它们具有相同的纯度、空间形状和偏振。实验证明,两个量子点是可以发射出全同光子的。

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虽然科学家可以通过精妙的控制来确保量子点能自然地产生相同的光子,但是对于像太阳这样的不受控的东西,又该怎么做呢?

为了能把太阳变成一个单光子源,研究人员将一个太阳望远镜与一系列光纤、滤光镜,以及光栅结合在了一起,这些光栅是专为生成与他们在实验室中用半导体量子点产生的光子相匹配的光子而设计的。如此一来,他们把持续从太阳捕捉到的光线过滤,只留下具有正确的颜色、纯度、空间形状和偏振的光子。

○ 

○ 实验装置。| 图片来源:[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