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最伤感的一首唐诗,是为了关怀朋友,却让悲情伴随自己一生

 随手谈诗 2021-01-22

《夕阳楼》是李商隐写给知己好友萧澣的一首小诗,这首诗写得深情婉转,从景入手,写了花明柳暗、鸿雁孤飞、高楼孤立,这三景就可以感受到,诗人心中是充满愁绪的,最后转入内心的感慨,是触景伤情,把让悲情进入了更为深刻的境界。

《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要彻底读懂一首诗,必须要了解其创作背景,李商隐在诗前写了一段小序,是对诗词背景的一个简单概括,序云:

“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矣”。

荥阳在河南郑州,遂宁就是今日四川遂宁。萧侍郎就是萧澣,他曾经在荥阳做过刺史,并修建了“夕阳楼”。

李商隐作这首诗的时候,得到了萧澣被贬遂宁刺史的消息。当时,李商隐还很年轻,他投靠萧澣当了个幕僚,因才华过人得到了赏识,叙中称萧澣为“所知”,就是懂我的人。

后来在唐文宗大和九年,朝廷中的蠹虫们又开始骚操作,萧澣一路被贬,当年九月,李商隐路过荥阳,听到萧澣被贬的消息,心中一酸,独自走上夕阳楼,抚今追昔,故有此叹。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花明柳暗是风景,应该在登楼之后才能看见,这两句是倒装句。重城是指高高的城楼,李商隐说自己“上尽”重楼,之后还要“更上”夕阳楼,按照我们对古诗词的印象,“更上”一层楼的原因该是欲穷千里目,但李商隐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此时此景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压力,但又无可奈何,必须要上去。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心情不好了,想去某处散散心,但在去的时候心中又很挣扎,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就觉得必须去这个地方看一下。这种状态是非常煎熬的。

李商隐登上楼后,先见到了花明柳暗,说明这是春色烂漫的时节,那应该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啊,应该是峰回路转又一村啊,可李商隐看到的却是绕天愁。人的心绪是怎样的,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李商隐此时的愁,笼罩了整个天地间。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接着,他又看到了鸿雁孤飞,这首诗的结构非常巧妙。起句先是倒装,这里又是顺叙。

天际浩瀚,却只有孤鸿一点,这大概是李商隐联想到了被贬远去、孤苦伶仃的萧澣,是对他的同情和关怀,所以“欲问向何处”;但同时,也可能是对自己的一种同情,“欲问向何处”也是问自己。

萧澣被贬,好歹还有自己这个好友,在夕阳楼上关怀他、同情他,可自己呢,连个关怀的人都没有。好嘛,自己都不知道欲向何处,那可真是悠悠茫然了。

最后一句中蕴含的悲哀凄凉,用清朝学者冯浩的话来说,四个字评语:

“凄惋入神 ”。

从欲问孤雁,到不知的感慨,李商隐的凄婉,就在这一转折当中。

题完这首《夕阳楼》后,李商隐科举中进士,名气也越来越大,眼看着自己这一生的好日子快来了,可他哪里知道,这一切看似美好的东西,是噩梦来临之前的幻觉而已。还有更多凄婉入神的事,讲伴随李商隐今后的一生。

为之一叹。

喜欢记得来一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