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云江的云/中国文化报

 棋中王 2019-08-26

飞云江的云

 瑞安民间越剧团在小河边

   瑞安,芳庄乡东元村古法造纸六连碓。

□□乔叶 文/图

    浙江瑞安的山名字都很好听:福泉山、圣井山、金鸡山……而最好听的山名,我以为非集云山莫属。瑞安这个名字的由来也与它有关。瑞安原名安固,在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改为瑞安。因此年某天,在瑞安县城背靠的集云山集云阁上,飞来了几只白乌,此事层层上报给唐昭宗,被昭宗视为祥瑞之兆,御封安固改名为瑞安。

    不知道是谁最先发现的那几只白乌,也不知道那人眼神如何,我倒猜度,也许那不是白乌,而不过是几朵白云,几朵会飞的白云,也因此,这条原本叫瑞安江的江,才在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改名为飞云江——飞云江的源头,确实也是云呢。据悉,1987年,温州和丽水两地组成河源考察小组,专程进行了考察,最后勘定河源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东塘行政村白云尖,你听听,白云也就罢了,还是白云的尖,真是美妙极了。

    第一次看到飞云江这名字的时候,云飞,飞云,我默念了好几遍,终于确认这江是叫飞云,而不是叫云飞。

    车过大桥,往江面看去,只见江面浩浩汤汤。江南的水,真多啊。在瑞安,一路走来,感觉皆在飞云江边。

    在平阳坑镇的东源村,我们参观了中国木活字印刷馆,在二楼的一隅,迎面飘来扑鼻墨香——活泼泼的现场:师傅的动作简洁、熟练、优美,给模板上油墨,红宣铺在模板上,棕刷来回刷几下,红宣上便出现了一幅图,有画有字,画是松鹤,是牡丹,是荷花,字是:万事如意,阖家安康,心想事成……

    字是江河,纸也是江河。在芳庄乡东元村的六连碓,我们看到了造纸。曾经在贵州的印江看过一次古法造纸,原料是构树。那里是茅棚草舍,这里也是。那里是石桥清溪,这里也是。不同的是这里的满山翠竹便是此处“屏纸”的原料。构树造纸的过程有选料、浸泡、蒸煮、漂洗、碎料、舂筋、打浆、舀纸、晒纸、收垛、分刀……数来竟有72道,这里的也是毫不逊色的繁复,居然能至上百道。而这六连碓也不过是其中一道“捣刷”,将腌制好的竹料捣成最细碎的竹绒。笃,笃,笃,这声音从空谷中传来,笃定极了。在清幽秀静的竹林深处,我抚摸着一棵棵高大笔直的竹子。想来到了“捞纸”那道工序的时候,匠人们用纸帘在竹绒池中轻轻一托,也一定会托出一片云吧?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这句杜甫的诗,只需把长江改为飞云江,描摹的便是我们在高明故里飞云镇的情状。承地方朋友的厚谊,我们得以欣赏到一小段《琵琶记》。《琵琶记》全本有42出,演起来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这些过客,能掬一瓢饮便也很知足了。那个下午,我们在门厅这边坐着,隔着庭院里一层层的雨帘子,演员们在对面敞厅那里唱着,唱的什么,我完全听不懂,看却是能看懂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忧一喜,都是那么清清亮亮,由耳至心。

    我一直以为百戏之祖是昆曲,到了此地才知昆曲源于昆山腔,是南戏四大声腔之一,其他三大声腔是弋阳腔、海盐腔和余姚腔。南戏的源头再往上溯,就到了宋。清明上河,东京梦华,市民文化兴盛,茶、瓷、玉、酒、词、艺……无法剥离地黏合在一起,相生相长,金戈铁马也不能使之消遁,于是,宋室南渡之后,本属于民间歌舞小戏的南戏进入了流迁至此的贵族士绅的视野,从而汲取了丰沛的养料,终于茁壮成长为百戏之祖。

    戏,是又一条江河。

    瑞安城里,一条小河旁,一株巨大的榕树在河岸那边遮出一个小广场。一方小舞台搭得有模有样。人们正在唱越剧。演出的是瑞安市湖滨越剧演唱团,一位身材窈窕的大妈着绿衫白裤,字正腔圆地报着幕。请继续原谅我的无知,我一直以为越剧和昆曲有血缘关系,到了此地才知道,昆曲已有600多年历史,越剧是起源于“落地唱书”,1925年才首次被《申报》称为“越剧”,如此说来,尚不足百岁华诞。虽然一个是老树,一个是新花,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都得“落地”,都源于并终将属于这和光同尘的民间。

    响遏行云,突然,我脑子里跃出了这个形容嘹亮声音的词,一瞬间,仿佛听到了历史深处的无数声腔,都是这么响遏行云。他们的音力甚至能够阻拦,不,是挽留住天上的云朵,于是这些云朵就停了下来,幻化成了集云山神秘的白乌,白云尖清澈的溪流,东元村轻薄的纸浆?当然,它们更成为飞云江本身。而这飞云江,恰如李太白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其实,岂止是大荒流呢?这飞云江啊,它直抵东海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